星期四, 12月 10, 2009

超聲波驗唐氏症 27%醫生不懂測試

不少準媽媽均會擔心,腹中塊肉會患上唐氏綜合症,懷孕期間均會進行調查,但中大一項研究發現,有約兩成七的註冊婦產科醫生,並不懂得在適當的懷孕周期,為孕婦進行早孕超聲波測試,可能會導致「假陽性」結果,以致孕婦可能需要接受入侵性的覆核檢查,增加流產風險。

孕婦要檢查腹中塊肉,有否患上唐氏綜合症,均要在懷孕期間十一至十三周,進行早孕超聲波的檢查。中大婦產科學系訪問了一百零六名婦產科醫生,結果有兩成七的醫生,不懂得在適當的懷孕周期,為孕婦進行早孕超聲波檢查。

孕婦覆檢增流產機會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教授劉子建指出,若在不適當的懷孕周期進行超聲波檢查,所得出來的影像會比較模糊,而且比例也會小,影響醫生判斷嬰兒是否患唐氏綜合症的準確度。若醫生誤判胎兒的情況,有機會令孕婦,接受的入侵性測試,例如抽羊水,增加流產風險。

中大的調查同時發現,只有約四成五的受訪醫生,獲得指定機構的頒發進行有關檢查的認證,中大婦產科學系名譽臨脇教授梁德揚更批評,目前坊間所提供早孕超聲波檢查良莠不齊,部份達不到基本的水平。

中大建議,孕婦在進行有關檢查前,先查詢醫生有沒有認證,而且留意檢查的時間,若不在懷孕十一至十三周,便是不正確。

而婦產科專科學院正準備發出相關的指引,但指引並不是硬性規定必須跟隨。

頭條日報

星期一, 12月 07, 2009

寶寶屙嘔 點解救?

【明報專訊】每個人都試過屙嘔肚痛,腸胃不適,不過,若生病的不是自己,而是家中小寶寶,相信各位爸媽不會視作等閒。

以下是真人真事﹕1歲大的寶寶已連續肚瀉了5天,沒發燒,能吃能玩,新手媽媽焦急地再次帶他看醫生,醫生淡然地說﹕「這是人生必經階段,毋須過分擔心。」

那麼,寶寶肚瀉,在什麼情下才需要擔心呢?在護理上又有什麼注意的地方?

成因 病毒細菌致腸胃炎

BB肚瀉,可以有什麼成因?

秋冬是輪狀病毒和諾沃克病毒的活躍期。6個月大以上的嬰幼兒,愛到處觸摸,又愛把手指放到嘴巴,容易把細菌或病毒吃進肚子裏而引起腸胃炎。

兒科專科醫生朱蔚波說,嬰幼兒肚瀉的原因大致可分為病毒性腸胃炎及細菌性腸胃炎兩大類。寶寶有可能受到腸病毒、輪狀病毒、諾沃克病毒的感染而造成腸胃炎。細菌性腸胃炎則以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最常見。

奶粉不適 新陳代謝疾病

除了受細菌或病毒感染外,部分吃配方奶粉的幼兒,也有可能因為跟所選的奶粉不合,或對牛奶敏感,影響腸胃的吸收而引致肚瀉。「另外,很多抗生素也有可能影響腸胃吸收的能力,因為抗生素連腸臟中的益菌也殺掉,服用後或會引起暫時性的肚瀉。」

朱蔚波指出,若患有新陳代謝的疾病,如某些酵素缺乏症,會較難吸收蛋白質、脂肪或澱粉質,便會出現肚瀉。但她指這類疾病非常罕見,較難診斷,也較難醫治。

總括來說,嬰幼兒肚瀉還是以病毒性或細菌性腸胃炎為主。朱蔚波說,腸胃炎一般的過程是先嘔吐,然後開始發燒,初時通常是低燒約38度,然後是肚痛及肚瀉。「如果是病毒性引起的,通常會屙水,若瀉出來的是爛大便,則多是由細菌引起。一日瀉6次或以上便屬嚴重。」

肚瀉可大可小,輕微的會自然痊癒,但亦有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家長必須留意以下危險徵兆。

1. 大便有血

「留意大便的質地,腸壁表面有黏液幫助吸收,若大便中有鼻涕狀的分泌物,表示腸臟發炎。假如黏液中有血絲,即表示腸臟已受損,這是一道缺口,腸臟中有很多細菌,如細菌經此處入血,便導致入侵性腸炎,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必須入院治療。」

2. 脫水

「嚴重屙嘔會導致脫水,影響腎功能。」朱蔚波指出,脫水的徵兆包括﹕極度疲倦、口腔黏膜乾澀、肚皮鬆弛、眼窩下陷、皮膚缺乏彈性、心跳快速,以及很少小便。

3. 倦怠

腸胃炎可以令體內的電解質失衡,胃液中含有正常的電解質,屙嘔可以令鈉、鉀流失,令肌肉無力,人變得倦怠,嚴重電解質失衡會引致抽筋,危及性命。此外,腸胃炎亦有可能影響人體的酸鹼度,正常情下,血液中的酸鹼度是平衡的,但屙嘔、發炎時,人體便變得偏酸性,這會導致肌肉無力、呼吸急促,嚴重者會影響肝腎、心臟的功能。

4. 抽筋

朱蔚波指出,偶然會有病毒上腦,引致腦炎的情,但可能性甚微,少於1%機率。

什麼情下有需要送孩子到醫院?她指出,若寶寶發高燒、大便有血絲、出現脫水現象、人顯得倦怠,便需要入院治療。若出現上述情,3歲以下的幼兒多會以抗生素治療,入院後會檢驗發炎指數及種菌,對症下藥。

止屙藥可致大便積聚

幼兒腸胃炎多在4至5天內痊癒,通常不建議服用止屙藥,而會針對病徵作紓緩治療。朱蔚波解釋﹕「因為有細菌或病毒在腸胃裏,應該讓它們排出體外,用自我的抵抗力來修補。」止屙藥壓抑腸臟的蠕動,大便積聚或會引致肚痛,嚴重者更會弄致穿腸。「約10多20年前在醫院裏,曾見過一個小孩服用了成年人的止屙藥,導致大便積聚及肚脹,結果要開刀治療。」

至於止嘔藥,她謂若有需要的話醫生會處方,但也不能服用太多,以免產生副作用,如有可能減弱神經協調的控制能力,容易導致抽筋。

吃白粥白麵包飲豆奶

針對脫水、電解質失衡的問題,醫生通常會處方內含不同礦物質的口服鹽分補充劑。不過,寶寶腸胃不適,通常也沒甚胃口,不是人人也願意飲用補充劑的,若有此情,便可能要入院吊鹽水了。

嚴重肚瀉,令身體水分大量流失,患病期間胃口又全失,這時在飲食的照顧上便要格外用心。朱蔚波建議,「這時可以食白粥,但一定要落少少鹽,這可紓緩電解質的流失。也有媽媽把奶開稀一點,這也是可以的。也可嘗試吃白麵包」。她說如果情嚴重,吃完即瀉,便無法吸收營養,那便需要轉飲豆奶,因為豆奶較容易吸收。

朱蔚波也建議,媽媽可以用熱毛巾按摩寶寶的肚子,順時針方向按摩紓緩,溫暖的熱力可以令肌肉放鬆,紓緩腸抽筋及肚痛。

換片後洗手 防交叉感染

她也提醒,媽媽在照顧患病孩子要小心,換完片後必須洗手,因為若處理完大便後再處理食物,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預防腸胃炎,必須注意個人衛生,保持雙手清潔。如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徵狀,要戴上口罩。煮食用具要保持清潔,食物要徹底煮熟才進食。
文﹕潘詠珊

圖﹕潘詠珊、資料圖片

編輯 賴宇曼

星期五, 12月 04, 2009

幼兒上學準備

當孩子兩至三歲時,準備上幼兒園或幼稚園接受學前教育。為了幫助孩子能順利地適應,家長可考慮在開學前數月,做好以下的預備功夫:

讓孩子學習自己穿衣服、收拾、上廁所等自我照顧的技巧,可增強他的自信心,幫助他適應較獨立的學校生活。

在家中訂下簡單的常規,讓孩子學習跟從指示,接受活動的轉換。家中各人亦要以身作則,讓孩子學習過有規律的生活。

平日多與他進行一些靜態活動,例如:聽故事、畫圖、做黏貼等,讓孩子習慣靜下來安坐一會。

若孩子平日很少機會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特別是獨生子女,可以多帶他到公園或遊樂場,與鄰居的孩子玩或參加小朋友的生日會等,學習分享與輪候。

孩子可能不習慣與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分開而產生焦慮。為了消減孩子在開學時的焦慮,令他不用擔心父母會在上學時留下他不顧,家長可在平日嘗試與孩子作短暫分隔。

先為孩子選擇一個他喜歡親近的人作保姆;當孩子投入與保姆一起進行有趣的活動時,才與孩子道別。在道別時一定要說明你在什麼時候回來,雖然孩子沒有準確的時間觀念,但是你可把時間聯繫到一些活動或常規,使他明白,例如 :「你吃過飯後,媽媽就會回來了。」你一定要遵守諾言,依時返回。初時你可嘗試離開他數分鐘,然後慢慢加長時間。你也可以留下你的一些物品(例如是外衣),吩咐孩子代你看守至你回來,這樣才能建立孩子對你的信心。

平日要避免以「不要你」、「不許你回家」或「不聽話就叫老師罰你」來恐嚇孩子,令孩子產生被遺棄的恐懼或對學校的反感,導致他有拒絕上學的行為。

帶孩子到附近的幼稚園走走。你可帶同他一起送兄姊上學,順道到訪學校,讓他先有一些學校生活的概念。也可通過看圖書及說故事來介紹有趣的學校生活,引起他有上學的盼望。

在開學前,讓他熟習上學的路程。也可讓他在家中試穿上新的校服和背上新書包,玩假裝上學的遊戲。

出席迎新會或迎新週,是一個讓孩子熟習校內環境和人物的好機會。孩子可嘗試使用校內的設施和玩園內的玩具,並接觸老師。這樣不但能減輕孩子對陌生環境的恐懼,還可增添他對學校的好感。

預備陪同孩子去適應上學。可能的話,在職的家長可以向僱主預先申請一段短假期。有些學校會容許家長在迎新週(由一週至數週不等)伴同孩子一起在課室中上課,陪伴的時間會逐天縮短,讓孩子慢慢適應與父母分離,進而投入學校的群體生活。


From 教搜社《家長週記》

星期四, 12月 03, 2009

正確認識ADHD

部分家長對於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出現誤解,比較常見的是以為病童表現安靜,便認為沒有患上此症。事實上,此症是由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所組成。病童可能表現安靜,但專注力不足的情況卻很明顯。若因此而延誤醫治,待發現問題嚴重時,病童可能已到中學階段,令學業成績與實際能力出現明顯落差。

此外,根據美國精神學會界定,ADHD跟智商無關,所以家長不應將病童的智商,與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連在一起。

另一項誤解,是病童對喜歡的事物較易集中精神,令家長忽略了此症。其實,只要為病童作專注力表現(attention performance)測試,會顯示出病童的專注力反覆並且難以持續,同時亦比標準差為大。

家長亦不應將ADHD與對立反抗症(ODD)混為一談。患有對立反抗症的病童較為脾氣暴躁,與家長的關係容易變得緊張。雖然病童可能會同時患上ADHD及ODD,但兩者的病徵並不一樣,性質上是有分別的。

何定邦
(筆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少零食禁含奶 防幼兒蛀牙

「牙齒伴一生」所以護齒應從小開始,本港幼童的蛀牙情況,卻十分嚴重,在5歲的兒童有一半都有蛀牙,吃零食次數多,是引致幼童蛀牙其中一個主因。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兒童齒科副教授姚嘉榕表示,根據衞生署在2001年進行的調查發現,有51%的5歲兒童出現蛀牙的情況,23.6%的兒童有4隻曾蛀蝕的牙齒,更有5.7%的兒童生牙瘡,而大部分的牙瘡可能由嚴重蛀牙所致,調查更發現72.2%沒有接受蛀牙治療。
調查亦發現,有90.4%的兒童有吃零食的習慣,更有19.6%在1天內吃3次零食。很多家長,都知道減少進食甜品或汽水等能減低蛀牙的機會,但大部分都不知道,減少進食的次數,亦能減低蛀牙的機會。

兒童含着奶樽睡覺亦是引致蛀牙的原因,因為奶的甜味可產生酸性,口水的分泌可中和酸性,一般睡覺會長達數小時,而且睡覺時口水分泌會減少,酸性可侵蝕牙齒,一歲後的幼童,不要含奶樽吃奶吃過夜,應改用杯。
嬰兒不要含奶樽睡覺

很多家長會誤以為幼童出現蛀牙的情況可以不理會, 但事實並非如此,若幼童出現蛀牙情況嚴重的話,甚至蛀入神經,幼童會感到痛楚,可能出牙瘡或發燒,因而需要杜牙根。
此外,乳齒蛀掉亦會影響恒齒,因為恒齒在乳齒下,若乳齒蛀掉,初長出來的恒齒,有可能已有蛀牙的情況,還會出現「走位」,屆時便需要箍牙。

在幼童在6個月大後,家長可用紗布纏手指,用清水輕輕替小朋友刷牙,毋須要牙膏,到幼童稍大,家長可選購刷頭較細的牙刷予他們,但小朋友的臂力不足,最好還是由家長補刷一次。
另外,選用牙膏時亦要小心,原來過多的氟素會令牙齒出現斑點,因此兒童使用含氟素的牙膏時,要徹底漱口,最好是有待兒童懂得漱口時才用含氟的牙膏,而且分量不用太多,用只「青豆咁大」的分量便足夠。

預防蛀牙方法
  • 使用牙線、早晚刷牙
  • 減少進食或飲汽水的次數
  • 減少進食糖果及甜食
  • 用含氟的牙膏
  • 正確刷牙方法
都市日報

星期三, 12月 02, 2009

暖水運動 強心肺抗哮喘

【明報專訊】踏入秋冬,氣溫急劇下降,對哮喘患者來說,氣管容易受到寒冷乾燥的空氣刺激而病發。那麼,除了服藥之外,還可以怎樣好好控制病情呢?

相對陸上運動,哮喘患者較適宜在溫暖濕潤的暖水池中做運動。物理治療師現在就教大家一招半式,強化心肺、改善姿勢,減低哮喘病發的風險。

在香港復康會的暖水池內,兩個患有哮喘的小朋友在母親陪同下一起參加由香港哮喘會舉辦的水療班,雖然室外北風呼呼,但置身攝氏34度的暖水池內,眾人半點也不覺冷。

呼氣測試 伸展上肢

開始做運動前,小朋友首先以「最高流速計」呼氣,量度一下肺功能,測試哮喘病情是否控制得宜。及格了,便可以開始上課,水療班的課堂由物理治療師教授。大家先在水中做熱身運動,把雙手放在腹部位置,然後呼氣、吸氣,學習呼吸。接覑又做了數個上肢伸展的動作,雙手放後,反手往上拉……

水療運動 改善姿勢

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馬權生指﹕「哮喘患者若在乾燥、寒冷的環境下做運動,容易刺激氣管導致病發,但在溫暖潮濕的水中做運動則較佳,能減低病發的機會。」他說水療運動能利用水的浮力和阻力,配合浮泡器材進行運動,減輕痛楚、改善關節靈活度、鍛煉呼吸肌肉、訓練平衡,而帶氧運動亦能提升心肺功能。他解釋﹕「哮喘患者因為缺少運動,肌力會降低;此外,患者的姿勢通常不正確,常俯身向前,因為經常用肺部上端作出短促的呼吸,令胸部上段的肌肉變得繃緊,做伸展動作就能改善姿勢。」

持續運動2個月減病發率

馬權生建議每星期做兩至三次水療運動,每次做1小時,持續做兩個月便能見成效,能提升心肺功能,令呼氣時的最高流速有所改善,減低病發率。

不過,並不是人人也適合參加水療班的。他提醒﹕「做劇烈運動前必須徵詢醫生的意見,宜先服藥。假如正值病發期,病情控制得不好,或患上肺炎者,則不宜進行水療運動。」


文﹕潘詠珊

圖﹕尹錦恩

編輯 黃敬安

荷爾蒙對兒童成長的作用

除了「甲狀腺荷爾蒙」、「生長荷爾蒙釋放荷爾蒙」和「生長荷爾蒙」亦起覑關鍵作用,確保孩子高度每年有平穩增長。每當身體需要「生長荷爾蒙」時,下丘腦會分泌「生長荷爾蒙釋放荷爾蒙」,刺激腦下垂體分泌「生長荷爾蒙」。「生長荷爾蒙」會刺激長骨增長,令身體長高。另外,它會刺激蛋白質合成,改善骨骼中的礦物質含量,減少脂肪組織和增加身體肌肉組織。

小朋友在四歲後的高度增幅進入一個平穩階段,每年大約增長五至六厘米。如果孩子在四至九歲期間按年高度增長有八至十厘米並不是好現象,或許孩子有性早熟問題,才會令高度突然有急速增長。但若果孩子在這期間按年高度增長少於四厘米,便屬於生長遲緩。家長必須注意,若兒童的高度增長過多或過少都是不正常的。

而步入青春期階段,爆發式生長便有賴「性荷爾蒙」所發揮的作用,但亦必須得到「生長荷爾蒙」的配合,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產生最大的增高潛能。

整體而言,「甲狀腺荷爾蒙」和「生長荷爾蒙」對孩子的整個成長階段都產生重要作用,而「性荷爾蒙」則對青春期的爆發式生長尤其關鍵。

頭條日報
楊畆琪兒科專科醫生

中英文混雜教學 學生兩頭唔到岸

香港學生英語水平每況愈下,為人詬病。浸會大學分析過去廿五年百多份研究後發現,十年教改,無助提升學生英語水平,連老師的英文亦愈來愈差。浸大認為,母語教學政策之下,中學偷偷以中英夾雜方式教學,最終令學生語文「兩頭唔到岸」。

政府在過去十年,作出多項教育改革,投放了大量資源希望可以提升學生語文能力,不過成效令人失望。浸會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潘玉瓊,為了解語文教育政策對學生的影響,仔細分析了廿五年來,逾百份本港有關英語教學的研究。

分析指,去年的全港系統性評估中,竟有三成中學生未能達到最基本的英語能力,過去九年教師基準試的英語會話和寫作的合格率也持續偏低,平均有六成人不合格,可見師資亦明如理想,助學生學好英文。

潘玉瓊指,九八年教改以來,本港學生的英語水平日下,非全因母語教學所致,其實學校私下「英書中教」、「中書英教」,甚至又中又英,雖可令學生更易理解課堂內容,但同樣令學生得不到適當的語文訓練,難以掌握中文或英文。

為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教學語言政策微調明年九月新學年實施。潘玉瓊表示,支持實施教學語言微調政策,學校按學生的英語能力決定教學語言,唯希望不要再出現課堂內中英夾雜的情況,才能讓讓學生可好好地掌握語文。

頭條日報

星期三, 11月 25, 2009

Experts Say Dirt Is Good For Kids

Here is a breaking news to make every parent breathe a sign of relief: scientists say children should get dirty. As a parent, I am so shocking to know that muddled playtime can help to prevent inflammation.

Experts blame hygiene hysteria for the significant uptick in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 and allergies. Parent groups and researchers have teamed up to encourage people to back away from the sanitizer and let kids live with "good" bacteria.

Here is the story from BBC News.

玩泥沙 釋放心靈

【明報專訊】孩子突然變得內向寡言,還抗拒上學?他們可能正被壓力纏擾,未能把不安情緒釋放出來,若問題持續,更會影響心理或生理發展。透過「沙遊治療」(Sandplay therapy),孩子不必把問題說出口,也能讓治療師明白他們的內心世界,對症下藥治心病。

沙遊治療主要透過沙盤和一些細小玩具如動物、公仔、車子、房子和植物等,作為象徵符號,在進行治療期間,患者可以隨心所欲,在沙盤中任意擺放玩具,設計立體場景。治療師從旁協助,並擔任觀察、見證及關心的角色,並從患者的舉動、沙盤創作後的場景及傾談沙盤故事等,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圖像符號代替語言

「沙遊治療屬於藝術治療,是一種投射潛意識的心理評估與治療。」聖雅各福群會延續教育中心「沙遊治療證書課程」導師,兼臨脇、輔導及教育心理學家羅志華說。

他表示,治療心理問題的方法很多,如音樂治療、遊戲治療及色彩治療等。沙遊治療是其中一種具創造性的治療方式,用圖像符號和非言語象徵,代替語言文字,協助患者表達情緒。沙遊治療亦有助個人重新審視自身的內在經驗、情緒和感受,找出受困擾的原因,深入認識自己的人格發展和特質,並作為與潛意識溝通的重要工具。

羅志華說,沙遊治療有效了解過度活躍症、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歡上學、沉默不語、過分內向、自閉等兒童的內心世界,此外,對曾受性侵犯、憂鬱症、焦慮症、心情急躁的孩子都有幫助。「他們或許不擅長透過言語或其他方法來抒發情緒,而沙盤便能替他們把內心世界呈現出來。」

恐懼上學或報復反應

羅志華指出,不少孩子患有「上學恐懼症」,這或許跟家庭問題有關,例如家庭暴力、爸媽意見分歧等,以致他們不自覺地作出這種報復性反應。要處理孩子的心理問題,首先要了解他們的情緒,讓不安的情緒釋放出來。

他表示,沙遊治療的基本假設是﹕每個人的心靈深處,在適當情下,都有自動治癒心靈創傷的傾向。當患者在一個安全而受保護的環境下,會不自覺呈現出心靈的世界,亦即是潛意識。而沙盤中每樣物件都被賦予象徵意義,如車代表活力,樹代表生命力;焦慮的人多會選尖銳的物件,平和的人多會選圓形球體等。患者不一定了解各物件的含義,卻會不自覺地選擇特定而具象徵性的物件。治療師便透過患者選取的物件、擺放位置等,配合患者的背景資料,找出問題所在。

刺激思考 抒發感受

羅志華表示,沙遊治療較繪畫這類藝術治療更具體,因為人的思考、直覺、感受和感官四者是互相關聯的,而沙和小玩具的質感,能為接受治療者的官能(觸感)帶來刺激,有效地誘發他們將思考、直覺和感受釋放,「對於有感統問題的人,尤其有幫助」。

羅志華說他曾於美國治療一個9歲的越南華裔兒童。「他不說話,只顧哭。起初讓他畫畫,但畫像很模糊,後來進行沙遊治療,他把所有玩具埋藏在沙盤裏。經過6次治療,他的情緒慢慢好轉,畫像開始清晰,玩具也開始露出沙面,配合其他的輔導後,最終發現這小孩曾被性侵犯。」

沙遊治療在外國頗流行,例如在日本(當地稱為「箱庭治療」)已成為心理治療的主流之一。羅志華表示,台灣及上海的沙遊治療也具相當規模,但在香港提供的地方不多。

---------

沙遊治療由瑞士心理學家多拉卡爾夫(Dora M. Kalff)創立。她曾在英國學習兒童心理治療師Margaret Lowenfeld的「世界技法」,利用盒子和玩具,讓兒童把心中的世界具體地表現出來。

卡爾夫把「世界技法」帶回瑞士,並以榮格心理學的理論作基礎,創出沙遊治療。1980年她在Sandplay: A Psychotherapeutic Approach to the Psyche一書中,記述她成功治療的9個個案,包括7個小孩及2個成人。

四成父母不知輪狀病毒感染途徑

香港健康網絡在上月底進行一項「輪狀病毒對嬰幼兒生命的威脅」問卷調查,成功向504名育有三歲以下子女的 父母收回完整問卷,只有約六成父母知道輪狀病毒是接觸性傳染病,不少父母並不知道輪狀病毒沒有藥醫,因此他們會欠缺警覺性。有關輪狀病毒的病徵,九成父母知道有嚴重腹瀉,約八成父母知道有嘔吐和脫水。


輪狀病毒感染

病原體

在電子顯微鏡下呈輪狀的輪狀病毒,是全球引致兒童腹瀉的最常見病因之一。


病徵

輪狀病毒感染的症狀以嘔吐及水狀腹瀉為主,情況一般持續3至8日,並常常伴有發燒及腹痛等症狀。身體健康的人患上輪狀病毒腸胃炎,病徵一般會自行消退,但幼童偶然會出現嚴重脫水的情況。病癒後並非終生免疫,但再次感染的病情往往較初次感染的輕微。此病症較常出現在天氣較涼的月份。

傳播途徑

輪狀病毒主要透過口糞途徑傳播,可經飲用或進食受污染的食水或食物,或接觸受污染的物件表面傳播。此症可於兒童日間護理院內造成爆發。

潛伏期

潛伏期約為24至72小時。

治理方法

此病症並無特別的抗病毒療法,患者需要補充失去的水份。

預防方法

輪狀病毒的預防方法跟其他病毒性胃腸炎的相似,市民應採取以下的預防措施:
  1. 維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及環境缳生。
  2. 處理食物或進食前,如篶後,以及處理嘔吐物或糞便後須徹底洗淨雙手。
  3. 清理嘔吐物、糞便及尿片時須戴上手套,事後須再洗手。
  4. 在尿片外穿上罩衣,以免滲漏。
  5. 即時用1:49稀釋家用漂白水(以1份漂白水加49份水)徹底清潔及消毒受污染的物品及物件表面。
  6. 學童如出現嘔吐或腹瀉現象,切勿上學,並應盡早求診。


延伸閱讀: 了解輪狀病毒

星期二, 11月 24, 2009

人類消耗生態資源速率較地球循環能力快44%


(法新社華盛頓24日電) 根據一項今天發表的研究報告,如果照美國人奢侈的生活程度,人類需要5個地球才能提供所需的自然資源。

這項由國際智庫「全球足跡網」(Global Footprint Network)所發表的報告指出,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人類每年所消耗的自然資源需要將近1.5個地球才足以供應。

報告表示:「我們對自然需索頻頻─消耗資源並排放二氧化碳─的程度,較自然能夠重新製造並再吸收的速率高出44%。」

報告指出:「這代表自然界必須費時近18個月才能提供人類每年所需的生態服務。」

報告說,如果人類維持目前消耗自然資源與製造廢棄物的速率,到2030年初期我們就需要兩個地球才能滿足所需。這種貪婪的消耗資源程度,可能造成生態系統大崩潰。

全球足跡網計算全球整體以及超過100個個別國家所製造的生態足跡。生態足跡意指足以提供其人口所消耗自然資源,並吸收其排放二氧化碳所需的陸地與海洋面積。

這個智庫計算出地球有多少自然資源、人類耗用了多少,以及何人消耗何種資源。

1961年時,全球所消耗的自然資源只佔地球生態能量的一半稍過。

但到了今天,80%國家所消耗的資源超過其幅員所能提供。它們在由國外進口資源的同時繼續耗盡本身的儲量,並把二氧化碳棄置到大氣層與海洋中。

報告指出,每一個美國人平均製造的生態足跡等於9個「全球公頃」(global hectare),相當於17個美式足球場。而每一個歐洲人的足跡雖然約只有美國人的一半,但以永續發展的觀點來看仍然太高。

另一個極端是貧困國家如馬拉威、海地、尼泊爾、孟加拉等,平均的生態足跡只有通常無法滿足其基本生活所需的0.5全球公頃。(譯者:中央社楊超寰)

星期一, 11月 23, 2009

學習 Mind Map

Mind Map -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繪圖、思維地圖、稱腦圖,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與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來表達思維的工具。



一、Mind Map是用來做什麼的?

(一)「分類分層心智繪圖」可以把知識或事物做分門別類,它的好處是:
 1. 代替傳統的筆記方式(如代替上課筆記)
 2. 在大腦中建立整體架構 (森林─樹─樹幹─樹枝─細枝)
 3. 分類可幫助記憶和學習 (分類記憶法)
 4. 分類可以幫助思考和決策 (分類思考法)

(二)「聯想心智繪圖」是事物聯想的腦力激盪,用來做思考聯想用的,它的好處是:
 1. 建立聯想中心主題,使思考不致離題。
 2. 幫助大腦做聯想,並記錄下來。
 3. 幫助思考和決策。

二、繪畫 Mind Map 的方法:

 1. 一開始就把主題擺在中央。
 ‧在紙中央寫出或畫出主題,要注意清晰及有強烈視覺效果。

 2. 向外擴張分枝。
 ‧想像用樹形格式排列題目的要點,從主題的中心向外擴張。
 ‧從中心將有關聯的要點分支出來,主要的分枝最好維持五到七個。
 ‧近中央的分枝較粗、相關的主題可用箭號連結。

 3. 使用「關鍵字」表達各分枝的內容。
 ‧Mind Map 目的是要把握事實的精粹、方便記憶。
 ‧不要把完整的句子寫在分枝上,多使用關鍵的動詞和名詞。

 4. 使用符號、顏色、文字、圖畫和其他形象表達內容。
 ‧可用不同顏色、圖案、符號、數字、字形大小表示類形、次序.....
 ‧圖象愈生動活潑愈好,使用容易辨識的符號。

 5. 用箭頭把相關的分支連起來,以立體方式思考,將彼此間的關係顯示出來。
 ‧如在某項目未有新要點、可在其他分支上再繼續。
 ‧只須要將意念寫下來,保持文字的簡要,不用決定對錯。

 6.建立自己的風格 - Mind Map 並不是藝術品
 ‧所繪畫的能助你記憶,才是最有意義的事。

 7.重畫能使 Mind Map更簡潔、有助於長期記憶
 ‧同一主題可多畫幾次,不會花很多時間,但你很快會把這主題牢牢的記住。

 8.儘量發揮視覺上的想像力,利用自己的創意來製作自己的 Mind Map。

資料來源: 開力農藝有限公司

思維導圖建長期記憶

【明報專訊】「記憶的大原則是聯想,以舊帶新,將新的知識聯繫到舊的知識上,便像滾雪球一般愈滾愈大。第二個原則是想像力,最後是視覺化,把要記下的東西化成圖像。」馬彥文說。馬彥文教了10年書,現在是認可的Mind Map高級講師,也是Mind Map在香港的唯一官方培訓機構──香港博贊中心的行政總裁。

利用Mind Map學習,有助長期記憶,本港學界亦廣泛應用。畫Mind Map看似簡單,但原來大有學問,馬彥文就教大家箇中竅門。



提升理解分析能力

Mind Map是由英國人Tony Buzan於1960年代發明的學習和思維方法,同時運用左右腦的思維和視覺化的技巧,其原理是在文字中抽出關鍵詞,把文字內容化成圖文並茂、放射性的思維導圖。「Mind Map講求的不單是記憶技巧,還可建立長期的記憶,並提升理解和分析能力,因為看完文章,必須理解過後才能圈出重點,能夠有條理、有層次及有組織地鋪排資訊。」

馬彥文續說:「傳統筆記以文字為主,是線性的,而且是行列式,這會影響理解,但Mind Map則是放射性的,有助提升理解,也可一目了然地看到資訊之間的關係。」

他指導畫Mind Map的技巧:

1. 首先,把主題放在白紙的中間。

2. 然後進行基本的內容分類,用箭嘴把不同的概念連繫起來,過程中必須經過分析,知道重點中的重點是什麼。

3. 必須運用多種色彩,把概念分門別類,相關的概念用上同一種顏色,有助提升記憶。

4. 加入圖像,圖文並茂。

5. 畫時必須要有一定的順序,可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

延伸閱讀

專家傳授 記憶大法

【明報專訊】考試季節又快到,是時候為子女擬定讀書時間表,好好溫故知新。讀書方法很重要,廿一世紀資訊爆炸,死記硬背已不合時宜,假如生吞活剝,不消一會便會把內容忘個一乾二淨。

臨急抱佛腳絕不是最佳讀書方法,但事到臨頭,也可以嘗試以下短期記憶方法,如果想保持長期記憶,則不妨試試運用Mind Map(思維導圖)。

短期記憶助你溫書

考試臨近,除了畫Mind Map外,大家溫書時也可以嘗試運用馬彥文建議的以下4種短期記憶方法﹕

1)故事法

米奇老鼠、牛奶、加菲貓、外套、九龍、偷懶、馬sir……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馬彥文說:「把看似不相關的東西貫穿起來,變成有趣味、有前因後果的故事,那麼只要回憶故事,就能記起裏面提到的東西。」他示範創作故事﹕「有天起來看見米奇老鼠在『咕咕聲』偷飲牛奶,突然有隻加菲貓走出來,牠看見米奇穿了件外套,走到九龍,然後碰見正在偷懶的馬sir在曬太陽……」

他指出,右腦記圖像的能力強過左腦記文字的能力,故事法就能把左腦的文字變成右腦的圖像,透過圖像去輔助記憶。年紀較小的孩子或初學者,可以先利用不同的圖卡創作故事,然後再利用故事法去記文字內容。

作故事時也有要求﹕必須加入幽默感,可以天馬行空,而且盡量配合五官感覺,如視覺、觸覺、味覺、聽覺來強化記憶,因為即使忘記了故事,也能透過不同感覺去回憶。故事法可以提升小朋友的想像力,其實,平日便應該開始練習。

2) 身體掛鹇法

聯想是幫助記憶的一大竅門,把要記下的東西與身體器官掛鹇起來,就能強化記憶。首先,依身體由頭到腳的器官順序念一遍:1是頭髮、2是眼睛、3是鼻子、4是耳朵……然後,把要記下的事情像掛在鹇子上逐一掛起來。例如要速記滾水、金幣、地氈、火箭、樹木…….便可以這樣記憶:「有人將滾水倒在我的頭髮上,非常熱,令我感到很痛。」這樣,只要想起1是頭髮,便會聯想到滾水。

「同樣地,創作時可以利用五官的感覺去幫助記憶。」馬彥文說。故事法需要一個橋段把故事貫穿起來,身體掛鹇法則可以把每件事情獨立地去記。」他指出,某程度上,當要記憶大量內容時,此法較故事法容易,因為小孩子創作故事的能力要非常強,才能把數十個詞語串成一個故事。故事法只宜用來記憶小量事情。

3) 全腦房間法

全腦房間法又叫羅馬房間法,原理是記憶時同時運用左腦的邏輯思維和右腦的圖像記憶功能。舉例說,你正置身課室內,從順時針方向看:1是大門、2是水樽、3是垃圾桶、4是白板……假設你想記下20件東西,便可以在腦海中把東西順序地放在物件上,例如要記下「長頸鹿」這個詞語,便可以創作:「有隻長頸鹿撞爛了大門上的玻璃,把頭伸了進來。」總之,把要記憶的東西放在一條路線上。

「路線必定要有邏輯順序,記憶時才會輕鬆,如果是低年班的孩子,可能最多只能記20個位置。」馬彥文說,如果要記的內容很多,可以設定數條自己熟悉的路線。

4) 數字密碼記憶法

「數字是最難記憶的,圖像最容易,文字較難,尤其是抽象的文字,低年班學生的邏輯、詞鏳不夠好時便覺得困難。」把意思賦予數字,有助記憶。例如要記下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848米,便可以嘗試將8848化成具有意思的諧音「爸爸水壩」,想像一下「爸爸在珠峰的水壩上游水,凍到『雪雪』聲」。馬說:「這方法等於將數字編碼,回憶時再解碼一樣。」

以上介紹的4種都屬短期記憶的方法,馬彥文說,如果想將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便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後重溫。

文﹕潘詠珊

圖﹕陳淑安、資料圖片

編輯 李曉虹

美術 hing

星期六, 11月 21, 2009

名校小班減學額 自行派位率新低

【明報專訊】小一名校學額的競爭,未因人口下降而褪減。2010年升讀小一的人數受03年SARS出生率低潮影響,跌至僅4.15萬人的10年新低,不過由於名校紛紛實施小班,令學額大減,透過首階段自行分配學位獲派心儀學校的成功率不足一半,同樣創10年新低。



僅49.2%獲派心儀小學

教育局昨日公布,共41,554人參與2010年小一派位、報讀官立及資助小學,於首階段自行分配學位獲派心儀學校的共有20,461人,成功率僅 49.2%。獲派學位的學生中,逾四成靠「世襲」關係,如兄姊在校就讀或父母在學校任職,屬於學校「必收生」。教育局提醒家長,下周一將於全港官立及資助小學公布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結果,其他重要日子詳見表。

2003 年SARS疫症爆發,翌年出生人口降至谷底,該批學生正是2010年升讀小一的學生,人數創10年新低。香港教育行政學會副主席兼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校長李少鶴相信,升小人數明年起會逐步回升。他指升小一人口減少,獲派心儀學校的成功率理應提高,但隨覑小班教學推行,七成(318間)官津小學已實施小班,每班減至25人,導致小一學額大減,獲派心儀學校的成功率不升反跌。他又稱,近年家長已清楚知道自行分配學位純靠「攪珠」碰運氣及世襲關係,大都放膽報讀競爭激烈的名校,同樣導致成功率下跌。

第二三志願避報受歡迎學校

東區名校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校長馮家正則向家長「教路」,子女若於首階段自行分配學位落空,家長應於統一派位階段甲部(可報跨區)及乙部(本區)的首志願「從一而終」報讀同一學校;家長亦可向幼稚園了解區內小一派位的成功率,在統一派位首志願一試受歡迎的心儀學校,但第二三志願則避免填報最受歡迎的學校,因成功於第二志願獲派名校的機會相當渺茫。有小學校長表示,家長於自行分配及統一派位階段首志願報讀同一學校,顯示誠意,就算所有階段落空,也有機會於「叩門」時獲取錄。

直資及私立小學09/10年取錄逾6600學生,10/11年全港直資小學提供學額約2500個,私立學校則有5555個。部分直資、私立名校收生強勁,油麻地保良局陳守仁小學收表逾3000份,爭入175個學位;英華小學則收逾2200份表,爭入150個學額。

星期五, 11月 20, 2009

八成家長 誤解嬰兒腦發育所需

家長對嬰兒的腦部發育甚為着緊。一項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家長只能說出DHA是有助幼兒腦部發育的重要營養成分,但有兒科學者表示,家長忽略了其他的重要營養成分,磷脂(phospholipids)對嬰兒腦 部發展亦十分重要。

由浸會大學過渡期研究計劃在上月底訪問了507位育有4歲或以下子女的家長或準媽媽,調查發現,有85.8%的受訪家長表示知道有哪些營養素有助幼兒腦部發育,但當中97.6%未能說出任何營養成分,或只能說出一至兩種,而大部分僅說出DHA。

單是DHA成分不足夠

調查亦發現,有32.3%的家長認為,單是DHA一種成分已可足夠幫助嬰幼兒腦部發育。
專程來港的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營養學研究中心總監Steven H. Zeisel教授表示,嬰幼兒在兩歲前是腦部發育最重要和最迅速的階段,單是一種營養成分是不足以嬰幼兒的腦部發育,家長必須為嬰幼兒提供各種所需的營養成分,如磷脂、Choline、AA、Taurine等。
兒科專科醫生張傑指出,很多家長都會誤以為DHA含量愈高的奶粉,對嬰幼兒的腦部發育愈理想,經常要向家長解釋,事實並非如此。

其實,各種營養成分的功能不同,不能只選擇其中一種營養成分,而母乳中的營養成分是最豐富,是家長理想的選擇,若家長未能提供母乳亦應選擇與母乳成分相若的奶粉。

腦部發展重要營養成分
  • 磷脂:佔腦部脂肪質的60%,很多研究證實磷脂對嬰幼兒腦部發展非常重要,因為磷脂能有助腦部信息快速和完整的傳遞
  • DHA與AA:是人體重要的不飽和脂肪酸,DHA佔大腦神經組織脂肪含量的25%,AA則佔15%,是構成視網膜的重要成分。
  • Choline: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
  • Taurine:可幫助視網膜及腦部發育

都市日報

幼稚園面試最後準備

雖說近年出生率下降,但部分幼稚園學額依然爭得頭崩額裂。年底是幼稚園面試高峰期,要提高入讀心水學校的機會,孩子與父母在面試時的表現,同樣關鍵。

近年幼稚園面試多分為兩部分,首部分為小組遊戲,老師將給予玩具,然後從旁觀察孩子合群性、情緒等表現及肌肉手眼協調。第二部分則為個別面見,由校長向孩子和家長問問題。

Churchill Chamber的課程總監Annie表示,校方面試目的主要想了解學生聆聽指示和理解能力,以及肌肉發展情況,孩子的說話能力並不重要,故她提醒家長切勿為小朋友搶答問題,玩遊戲時亦只宜從旁協助。相反,家長與子女關係及對其發展期望,是不少學校面談時的重點,家長們切勿忽略。

要讓孩子面試時有良好表現,她建議事前應確保孩子有充足睡眠;衣着宜以舒適為主;亦可帶備故事書或玩具,以助穩定孩子情緒。

部分幼稚園面試熱門題目

孩子篇
  • 你叫咩名?
  • 邊個帶你嚟?
  • 聽指示點出身體部分如眼耳口鼻
*重點是評估孩子情緒、自信表現、表達和聆聽指示能力。

家長篇
  • 小朋友平日由誰照顧?
  • 小朋友有甚麼優點和缺點?
  • 平日會跟小朋友做甚麼?
  • 為何希望子女入讀這所學校?
  • 如何配合學校教育子女?
*重點是了解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對孩子發展的期望,以及與學校教學模式和理念是否脗合。


都市日報

星期四, 11月 19, 2009

小孩出書做作家 $546 圓出書夢

【明報專訊】小孩出書做作家,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

若發現孩子有寫作才華,並開始努力創作,各位父母可有想過把那「粒粒皆辛苦」的心血結晶印製成書並公開發售,給孩子一個驚喜?

有一間專為兒童出書的網上出版社,只消付500多港元,就能一圓父母及孩子的出書夢。

兒子寫書 爸爸釘裝

Anson只有9歲,雖然年紀小小,卻剛剛正式出版了第一本英文著作。

他瘋狂熱愛閱讀,爸爸Thomas一天回家更發現孩子動起筆來寫作,眼見兒子甚有寫作才華,就跟兒子說,假如完成了作品,便替他出書,以此鼓勵他繼續寫作。「我們幫他印書,他會開心好多,而寫作又是很好的興趣。出書又可作為留念。」爸爸說。

Anson未足7歲便寫成了5000多字的英文小說Life and Death,爸爸於是兌現承諾,自行在電腦排版,畫插圖,自製封面,然後打印,再自行用釘書機釘裝,書本便大功告成,並印製了數十本送給朋友。Thomas說﹕「把作品製成書後,他會很有成就感。」

香港單印書已逾萬元

兒子7歲半時,媽媽有一天對他說﹕「不如你再寫一本書給我做生日禮物吧。」於是,Anson再次執筆,其間爸爸又承諾替他出書,在鼓勵下,Anson花了9個月寫成了13,000字的小說。

爸爸這次希望能出版一本像樣點的書,曾想過不同的方法。

Thomas 因工作關係,知道若在香港找出版社出書,不計發行等費用,單單是印書便需萬多元。他也曾想過直接找數碼印刷公司印製,但印100本便要6000至7000 元,他覺得不划算,只好考慮香港以外的選擇,他在網上找尋美國的出版社,卻發現很多都需有代理人推薦,他曾接觸一個代理人,對方卻說希望尋找長期的合作伙伴。

Kidpub網出版限8至14歲

出書大計可謂波折重重,最後,Thomas在Google的搜尋器上鍵入「children publishing」,他發現原來美國有不少網上印刷公司,編輯、設計、印刷、網上發行等費用,加起來約需2000至3000港元,但他仍然嫌貴。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在網海中發現了一個名叫Kidpub(www.kidpub.com)的美國網站。「這個網站鼓勵小朋友寫作,入會後便可以張貼作品、評價他人的作品、參加寫作比賽等。」其後Thomas還發現該網站另設KidPub Press Publishing(bookstore.kidpub.com),這間網上出版社專為8至14歲兒童及少年出書,共有3款收費套餐供選擇,可出版5 本、10本或20本書,分別為69.95美元(約546港元)、99.95美元(約780港元)、179.95美元(約1404港元)。費用包括編輯、排版、校對、出新聞稿,並於網站Amazon.com、Target.com、KidPub.com等發行。小作家每4個月可分一次版稅。作品還可郵寄來港,但需另付運費。

賣書收入「囝囝應得」

據 Thomas說,先要把稿件傳給網主看看。「不是人人也可以出書的,因為若寫得太差,他便不會替你編輯,而且改得太多也失去了出書的原意。」Anson的著作名叫History Hunters: Pirates of the Power Staff,編輯只略為改動少許文法錯誤。至於封面圖片,則是在網上購買的,也可自行設計。

網上發行,失去了書店這個直接接觸讀者的宣傳渠道,銷路又如何?Thomas笑說,出書只是為了令兒子開心,他自己訂了110本,部分送給朋友,部分則賣給有興趣的朋友,1000多元的賣書收入歸兒子所有,他說那是兒子應得的。

Anson現正撰寫第三本著作The Fate of NATO,已寫了30,000多字,爸爸說會再接再厲為兒子出書。

下一個小作家,可會就是你家中的寶貝子女?

文﹕潘詠珊

圖﹕陳智良

編輯 黃敬安

基因男女速配

瑞士一間男女速配公司搞搞新意思,竟透過基因協助顧客尋找理想對象,聲稱此舉可確保配對出來的男女,所生孩子更健康優質。生物學家表示,免疫系統內有一種HLA基因,可決定身體發出的獨特氣味,早前亦有研究指,人類會傾向選擇跟自己體味不同的對象。不過基因專家就認為,不應過分相信基因擇偶,因互相吸引這門學問,本身就相當複雜,並非單靠幾條基因就可決定。速配公司拒絕透露目前有多少客戶,但稱已向1000人進行測試,部分人成功找到對象及約會。有關服務費用約700多港元。

都市日報

星期二, 11月 17, 2009

DNA檢測 預知孩子未來?

【明報專訊】你想知道子女有什麼天賦才能嗎?你想預知子女有可能患上嚴重疾病嗎?

最近,一間公司透過基因晶片技術,利用口腔黏膜脫落細胞作為樣本檢測兒童天賦基因,以及超過100種遺傳疾病的易感基因,把樣本送到上海分析。如果優勝劣敗早在娘胎已注定,如果早知很可能會大病臨頭,人生會變成怎麼樣?

這天,記者來到一間私人開設的基因科技公司的採樣中心,中心位於醫務所林立的商廈內,其主要服務是檢測兒童天賦基因,及超過100種遺傳疾病的易感基因。

公司的首席醫療顧問李明醫生接受記者訪問。根據公關提供的資料,李明畢業於天津醫科大學,他說﹕「當基因出現突變時,大部分會是壞的結果,但是,有些突變卻會造成好的結果,例如一些特別的天賦。」他稱,在某些基因有突變,即是該能力很大可能較正常人高,但又並非必定的。

揀選基因 測4種潛能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分為智商潛能、情商潛能、專注潛能及運動潛能4類。每類潛能中揀選了數個基因來檢測,看看有沒有基因突變。有關智商的潛能,他們挑選 BDNF(記憶)、SNAP25(聰敏)、COMT(思維)、CHRM2(領悟)4個基因,括號內是他們對該基因功能的詮釋。情商潛能則選了5- HTT(情感)、DRD4(冒險)、MAOA(勇敢)的基因。專注潛能選了DAT1(專注1)、5-HT2A(專注2)、GRIN2B(專注3);運動潛能則選了ACE(耐力)、CNTF(強壯)、mtDNA(體能)、ACTN3(速度)。檢測費用為15,000元。

有易感基因 未必病發

至於疾病易感基因的測試,則分為呼吸系統、口鼻咽疾病、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男性腫瘤、女性腫瘤、消化系統、泌尿、血液、內分泌系統疾病,當中包括多種癌症。擁有易感基因,不等於定會病發,但顯示了患病的可能性。李明說﹕「有關基因跟疾病的關係已得到大家公認。」他稱,疾病易感基因的檢測目的是作為預防。記者問﹕癌症也能預防嗎?「可以預防的。吸煙已可誘發50種癌症……早些發現,生存機會便高一點。」他說。檢測可以揀選某些項目或全套做,全套費用 19,000元。

在中心採集口腔黏膜脫落細胞的樣本後,便會寄到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作基因檢測。約20個工作天後取得報告。

梁太這天帶5歲女兒到這裏接受採樣,準備檢測全套疾病易感基因。她解釋﹕「因為一生受用,方法簡單又沒有傷害性。她年紀這麼小,更加要做,健康好重要。」萬一知道擁有癌症易感基因,可會擔心?「不會,反而可以早點預防。」

家長:可集中培養專長

育有一對孖仔及一個女兒的許太,則帶孩子來接受兒童天賦基因檢測。「他們年紀小,現在處於投放資源在學習上的階段,我想知道他們的長處在哪裏。女兒學芭蕾舞、鋼琴、大提琴、英文,參加合唱團,周一至六好唔得閒,我不知道哪樣適合她,但學樣樣東西也要錢,如果知道她的天賦潛能,就能集中培養她的專長。」

知道測試結果後又可有壞影響?「有的,我對他們的期望會提高,若怎麼學也不行的話,便會失望;達標也未必開心,因為早已知道有天賦。」

文﹕潘詠珊

圖﹕朱永倫

編輯 楊晴

星期一, 11月 16, 2009

夫妻關係Q&A﹕勿忽略伴侶需要 照顧孩子齊分擔

【明報專訊】Q﹕很多夫婦在生小孩後,性生活明顯減少,為什麼會這樣呢?

A﹕很多人也理解到,生育是很大的責任,整個生活會因此而轉變。當孩子出生,夫婦便會把生活重心放在他們身上,尤其是面對初生兒,父母往往要花很多時間照顧,甚至會和孩子一同睡覺,加上身體上的疲累,現實情便不再容許他們有許多私人的親密時間。

Q﹕針對以上問題,例如照顧孩子太疲累等,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夫婦之間的親密關係?

A﹕ 在照顧孩子方面,不要全依賴一個人負責,大家應一同分擔,以免另一半過分疲累。另外,夫妻間的親密關係,其實不一定要有陰道性交的性行為才算,使用口交、愛撫等方法,同樣可以使伴侶達到性高潮,也是夫妻之間親密的表達方法。不過,最重要是雙方能夠坦誠地把期望告訴伴侶。

Q﹕夫妻關係中,什麼才算是親密的行為呢?例如,多久行房一次才算正常?

A﹕ 性行為的次數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不是計算一星期進行多少次便算親密,因為這要視乎雙方的狀態和意願等。然而,親密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擁抱、接吻,都是夫妻間親密的接觸,但若連這些都不願意做,其實亦是一個情感上的反映,可能顯示出雙方把注意力過分集中在小朋友身上,因而忽略了伴侶的需要。

Q﹕有些孩子可能會跟爸媽同睡一房,有些夫婦又或因單位面積太小而感到不方便,故減少行房,應如何改善?

A﹕ 隨覑孩子年紀的增長,父母要鼓勵孩子學習獨立,例如要他們自己一個人睡覺。在開始初期,爸媽可先在孩子的脇邊陪伴,跟他們說故事。若家中地方太小,不方便行房,也可選擇沒有人在家的時間行房,不要有既定思想,認為行房一定要在晚上。另外,夫妻也可爭取一些小機會,例如短途旅行,享受二人世界。

Q﹕如夫妻行房時,被孩子撞破,或是孩子問爸媽在做什麼,家長如何應對?

A﹕ 家長應向孩子表示那是他們的私人時間,請孩子先出房間,待翌日再向孩子解釋。更可藉此向孩子進行性教育,當然要視乎孩子的年齡而灌輸適當的知識。曾有個案是,孩子從來沒看過父母之間有親密行為,故他一直以為父母不愛對方。所以,夫妻間自然流露的親密舉動,並不需要在孩子面前刻意隱藏。

有關促進夫妻關係的資料和內容,可以於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網站http://www.famplan.org.hk或致電2572 2222查詢。

資料提供﹕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教育組主任李明英

兒女成了夫妻間的第三者

【明報專訊】有人說孩子是夫妻間的第三者,自有了孩子後,他們成為二人間的生活重心,夫妻以前甜美浪漫愛的感覺不再復現。其實,有了孩子,難道就代表二人之間不能再有親密的行為嗎?究竟如何可以重拾昔日的親密關係?

快樂書房總編輯潘麗瓊育有兩名8歲及11歲的女兒,她曾在本版的專欄表示過,兩個女兒成了她和丈夫之間的監察者,不容許他們出現親密行為。

恐「搞出人命」 愛被分薄

「就算我和丈夫拖手,以前她們也不准許,而且一定嚴禁我們兩夫婦一同洗澡。小朋友的思想很有趣,她們會以為這樣會令我懷孕,我們想親熱時,又會來敲我們房門,好像『查房』似的。我覺得跟她們好像調換了身分,她們是家長,而我像是個少女常常害怕被媽媽捉個正覑。也許是因為我的家庭性教育做得不好所致呢!」

後來,潘麗瓊明白,原來女兒不希望父母親熱,是恐怕父母會「搞出人命」,為他們帶個弟妹來,「分薄」爸媽給她們的愛和資源。她補充說,孩子出生後,和丈夫的注意力也放了在孩子身上,夫妻之間,愛情是沒有了,但沒有因此影響感情,只是變成了一個家庭的情感。

父母工作忙 爭取時間霸佔

到底孩子為什麼會成為父母的「監察員」呢?資深心理輔導員及家庭治療師文盧麗萍表示,小朋友不喜歡父母的親密行為,主要有幾個原因。「若父母平日工作太忙,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孩子,他們便會爭取時間霸佔父母。另外,有些小朋友自小被父母和親友溺愛,習慣了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便不習慣父母的注意力落在其他地方。」

傳遞錯誤觀念 只可愛一個

有時候,小朋友的錯誤觀念,也是令他們不喜歡看到父母親熱的原因。「有些小朋友不太肯定爸媽是否愛惜自己,當看到爸媽在親吻時,便會出現恐懼和不安全感,以為這樣便代表父母不愛惜他。可能亦是因為成年人傳遞了一個錯誤信息給小朋友,以為爸媽只可愛一個人,例如惜了哥哥,便不能惜自己。這時,要讓他們明白,爸媽愛惜其他的兄弟姊妹,甚至是伴侶,也不等於不愛惜他們。」文盧麗萍說。

孩子與另一半 須謀取平衡

由於現代父母十分忙碌,給予孩子或另一半的時間實在太少,文盧麗萍提醒家長,夫妻是家庭的基石,大家要盡力保持這種親密關係,在照顧孩子、自己及另一半之間必須要平衡,才能令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好,同時也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文﹕顏燕雯

編輯 李曉虹

G6PD缺乏症 - 蠶豆症

蠶豆症者眾 每20港人佔1

G6PD缺乏症是本港一種常見的遺傳病,由於不可接觸蠶豆等,因而又名為蠶豆症,20人中1人患病, 若患者接觸到刺激物,會引起急性溶血現象, 初生時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此症會引致黄疸,因而傷及腦部。

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徐國榮表示,G6PD缺乏症是一種常見的遺傳病,每20人中,便有1人患病,當中以男性較多,有4.5%的初生嬰兒患此症,而女嬰則是0.5%。患者不能接觸蠶豆、臭丸,以及部分中藥,如黄蓮、金銀花等。從基因角度來說,G6PD是一種酵素,負責進行化學反應,若患者的基因出現變異便會患病,G6PD能保護紅血球,當缺乏G6PD,對外來的物質變得敏感,因而容易造成急性溶血,吃了大量刺激性的食物時更可能有需要換血。

未普查前傷亡率高

其實,在1984年是一個轉捩點,在這之前,由於本港沒有為初生嬰兒檢查,嬰兒的死亡率和傷亡率甚高,因紅血球分解,便會造成嬰兒出現黄疸症,可能傷及腦部。現時本港全部的初生嬰兒都會檢查是否患有G6PD缺乏症,這樣可避開一切高危的刺激物,若能避開所有的物品,患者一般都可健康成長。

由於此症是經基因變異,視乎變異的程度,病情有輕重之別,輕微的個案影響不大,中度反應較為敏感,不能吃到含蠶豆成分的食物,至於嚴重的患者,對任何的刺激物都不能聞到和進食。
該症的遺傳因素風險高,當母親為隱性患者,父親正常,其兒子有一半機會是該患者,而女兒有一半的機會是隱性患者。

雖然現時可利用檢查得知患病和遺傳下一代的機會率,但即使知道亦沒有預防方法,所以只能有待嬰兒出生後,避開所有的刺激物,才能減少病發。

都市日報

孩童假日睡個飽

不少家長都不喜歡子女在於假日睡至日上三竿,並為子女排滿各式各樣的學習活動,但中文大學一項最新在兒科學術期刊上公佈的研究發現,讓子女在假期遲些起脇「有益無害」。研究發現小朋友在假日多休息,可彌補周一至周五因上學的睡眠不足,調節身體機能,同時減少他們進食更多零食,預防變「肥仔肥妹」。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兒科及內科3個學系,於新界東13間小學,以問卷形式訪問5159名小學生的家長,以了解睡眠時間對兒童及青少年體重的影響,受訪兒童平均9歲。

研究顯示,體重正常的85.2%兒童,於上課日的睡眠時間為9.2小時,周末10.09小時,放假睡眠時間為10.23小時。至於餘下14.8%的肥胖兒童,睡眠時間相對少,上課日為9.1小時,周末9.94小時,放假10.06小時。

研究又比較睡眠時間最少及最多的兒童,發現每日睡不足8小時者,肥胖或超重的人達17%,每日睡逾10小時者,肥胖或超重的人比前者少6百分點,只有11%。睡少於8小時的兒童,相比睡逾10小時者,肥胖風險高74%。

研究進一步分析睡眠不足8小時兒童的數據,發現周末沒有補充睡眠、仍睡不足8小時的兒童,肥胖或超重風險較周末有補充睡眠的兒童高出兩倍多。那些在假日「大睡特睡」的學生,不會容易變胖,更能保持苗條身形,相反其他兒童的腰圍卻容易變粗。

可減少食零食意欲

研究人員在期刊中指出,對比其他體重正常的兒童,他們發現超重的兒童,無論在假日還是平日很多時都是「遲睡早起」。

研究人員解釋,兒童在假日多睡一些,可彌補他們平日功課忙碌以致睡眠不足。同時遲些起脇,也令他們減少在假日肆意食零食,減少卡路里吸收,達至保持身形的作用。根據觀察所得,學者認為,讓兒童在在周末或假日睡多一些,能減少發胖的危機。

頭條日報

星期日, 11月 15, 2009

父母多回應 孩子語文好

【明報專訊】哪對父母不想子女口齒伶俐精叻醒目?語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否把語言駕馭得好,影響孩子吸收知識,建立自信。在一般父母心目中,這更是成績高低、前途好壞的關鍵……

身為言語治療師,關陳立穎把工作元素引入子女的語言學習上,結果,孩子的英語能力較同齡孩子高,且看她有什麼好招數。

訪問言語治療師談培育語言之道,原以為定會牽涉大量a、e、i、o、u的發音技巧,誰知道,最有效的方法,原來亦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毋須刻意去「教」。那麼做個懶爸媽,什麼也不管就行了?

大錯特錯。

0歲起「交談」 甚少看電視

想子女學好語言,父母雖然毋須正襟危坐拿覑課本教書,但由寶寶0歲開始,未懂發音之時,便要開始經常大噴口水花,像自言自語般跟寶寶「交談」,打好溝通基礎。

關陳立穎在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言語及聽覺科學部任臨脇導師,負責培訓言語治療師,育有11歲的兒子關國承及7歲女兒關幗欣。女兒就讀本地傳統名校,中英語俱佳,關太舉例說:「她很快看得明一篇文章,默書也不用怎麼溫習便全部記得。」兒子亦在本地學校讀書,「一如其他孩子,在語言上男仔沒女仔那麼好」,話雖如此,子女二人的英語均較同齡孩子佳,尤其聽說能力。

關太平日不許孩子看電視,這天因為額外得到獎賞,才獲准收看BBC的英語卡通片Charlie and Lola。節目沒有中文字幕,兩個小學生也能聽得懂英語配音,還看得津津有味。

學會鶽哦起 每叫必回應

關太分享心得說,夫婦倆對子女的說話都很敏感,自孩子懂得發出聲音,他們每次都會回應孩子。她提醒家長切忌在孩子發聲時不予理會,望向別處,令他們喪失說話的興趣。「當他們好細個,只懂指覑物件發出『呀』一聲時,我們便會問﹕你係咪想要××呀?」

到了孩子說單字的時期,她就用短句回應,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說話有人聆聽,便會樂意說話。「我會好留心聽他們說話,會有即時反應,發問定會答。」她指出,爸媽的話如語言示範,必須娓娓道來,要有耐性,別嫌麻煩。

不糾BB話 示範讀正音

以為言語治療師必定很執著咬文嚼字,要求字正腔圓,原來又是一場誤解。到了孩子三四歲,關陳立穎從不糾正發音,由他說錯,等孩子完整表達意思後,才示範正確發音。例如孩子說﹕「全全。」她就會回應﹕「啊,係呀,是船來的呀!」絕不會即時指正﹕「唔係,應該係船船先飱!」以免令孩子產生挫敗感。

「如果3歲前把狗說成『豆』,那是沒問題的,但若把䒷說成『改』,則無論是什麼歲數也有問題,要接受言語治療。(詳見另稿)」不過,到了小學階段,若聽到孩子有懶音,她便會立刻糾正。

關太指出,就地取材、生活化、學習後必須運用、增加語境,都是言語治療的要素,這也同時能放諸學習語言上。

不重聲韻學 拼音當遊戲

「發音必定要學,但那只是其中一環。在家裏很難教發音,因為家並不是課室。」除了在考試前夕要抱佛腳,關太從不教聲韻學(phonics),也不會要孩子練習「bo po mo fo」。

她會用普通話讀出女兒的中文課文,平日會將發音技巧滲進小遊戲,例如問孩子﹕「如果沙有s音在內,你猜有沒有其他字和它一樣有s音?」又或者問﹕「如果m-a-n念作man,你猜r-a-n 會是怎麼念呢?」她強調,玩遊戲也必須視乎興趣,若孩子不愛便要立刻停止。

帶孩子到內地旅行,便可以學習普通話,提升說話動機。她會叫孩子嘗試用普通話點菜,孩子不敢說,她就示範。

英語方面,媽媽早有計劃。哥哥甫出生,她便用大部分時間跟孩子說英語,爸爸則說廣東話,到了兒子3歲,她才開始跟他說中文。她說,計劃並非堅決要執行,會視乎情。關太的母語是普通話,她其實想過自小跟孩子用普通話溝通,但子女甚抗拒,也就作罷,可見學習語言是無從強迫的。

外傭說英語 學而時習之

「為何英語在我們家裏的地位較普通話高?因為我們家有外傭,語言找到用武之地;但不說普通話,也能生活到。」菲傭姐姐已在關家工作了11年,只懂說英語,反而製造了語境。現在,關太會在吃飯時說英語,因她不想菲傭不明白他們在說什麼。她遲了回家,也會特地致電孩子,要他們轉告菲傭,製造運用英語的機會。

她認為雙語環境絕對有助孩子學好英語,讓他們身處英語世界亦不會害怕,去旅行時也容易明白外地的文化。那麼,是否請了外傭就能提供語境,令孩子學好英語?

她說,請外傭可以令孩子習慣家裏是用多種語言的,令他們不會錯愕。「如果外傭屬於溝通型,很疼惜小朋友的話就好,但有些外傭只喜歡默默地做家務的。」她認為,如果真的有心為了令孩子學好英文而聘請外傭,面試時便要揀選一個英語好的。但那其實相當困難,因為英語亦非她們的母語,若真的英語好,也毋須做外傭了。何,外傭的工作是做家務,很難要求她能同時教英語。

親子讀洋書 好過看閃卡

時下很多父母會不斷播放英語學習VCD給子女看,她認為,每樣東西也不能濫用,「不能靠單一的方法就能讓孩子學好語言,正如不可單靠參加英西日法語 playgroup,就期望他們能學好多種語言」。她認為父母也要說英語,例如一起看英文書,提供語境。「學英文,並不是純粹學單字,我不主張用 flashcard(閃卡)。他們為何喜歡看卡通?因為有故事,而不是因為卡通裏的用字得意或發音正確。如果能透過故事學習,永遠好過用 flashcard。」

父母不敢說 孩子懼英語

很多父母自覺英語說得「核突」,怕在子女面前說英語,擔心錯誤示範,弄巧反拙。關太卻不同意﹕「就是因為有這種缺乏信心的態度,才會影響孩子,教導孩子並非單靠言教,還有身教。父母不一定要說得很好,不要介意自己並非以英語為母語。」她認為,接受香港教育者已學習了多年英語,理論上英語不會太差。她鼓勵家長,把握與孩子一同運用英語的機會,「有時可以看西片,有時可以去餐廳參加Halloween(萬聖節)派對,那是免費的學習機會」。

學語言,除了後天的培育外,先天因素也不能忽略,關太提醒家長,「個個孩子的天分不同,切勿強迫」。

文﹕潘詠珊

編輯﹕梁佩琪

統籌﹕陳詠詩

港童類比推理力勝美童

【明報專訊】勿以為三四歲的幼童不懂大魚吃中魚、中魚吃細魚的類比推理之道,港大研究發現,香港幼兒的類比推理能力勝美國幼兒,逾六成港童面對兩種事物關係時,能清楚分辨誰是「大魚」、誰是「中魚」,但美國只有四五成幼兒做到,學者相信這與中國人在孩子很小時已覑重教導人、物關係有關。

類比推理(analogical reasoning)是兒童認知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學習機制,港大心理學系講座教授區潔芳解釋,「例如打桌球,孩子明白只篤一個波,這個走動的波會碰撞到其他波,令其他波再走動,其實就是骨牌效應的道理」。

為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對兒童建立類比推理能力的影響,區潔芳與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分別在本港及美國找來61和58名來自中上家庭的三四歲學前幼童為研究對象,透過一系列羅列了人物關係,以及加入干擾資訊的圖像作評估(見圖)。



區潔芳說,在單一關係的圖像類比推理(圖一)環節,港美幼童表現相若,但當出現了兩重人物關係(圖二),媽媽伸手找囝囝、囝囝伸手找曲奇,明顯較多香港幼童明白當中關係,能推理到男人伸手找小狗、小狗伸出前臂找骨頭,那小狗的角色就是囝囝,答對比率達62%,而美國兩組幼童的答對比率分別只有44%和55%。

六成港童明白兩重人物關係

當辨識的圖畫進一步加上干擾元素,將原來放在一旁的盆栽,轉換成小男孩(圖三、圖四),不論港美幼童,均有約六成答錯當中類比關係,部分會認為原先伸手取曲奇的男孩,就是新圖畫中站在一旁的男孩,一些更會迷失了,亂指一通。

籲家長多教背後道理

研究結果顯示,港童在面對多種關係時,類比推理能力較優勝,區潔芳比喻﹕「就像大魚吃中魚、中魚吃細魚的關係,兒童明白中魚是誰,大魚是誰,這不在於魚的形態,是在於背後的道理。」她認為,這是因為中國人在兒童很年幼時,已教導他們學習人物關係及互動關係,例如別人給你東西便要說謝謝。相反,西方社會教導小孩時,較多以物件為中心,如教幼童叫出不同物件的名稱。區建議本港家長教導子女事物時,不妨多說背後的「道理」,「簡單去解釋,有興趣的話,幼童明白便會應用,但千萬不要變作填鴨式訓練!」

聖保羅男女招國際生

【明報專訊】直資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昨舉辦中一入學簡介會,吸引逾1200名家長出席,該校將設校本中文課程,吸引國際學校、外國回流學生報讀,不少本地家長擔心入學競爭更趨激烈,減低子女獲取錄機會。也有家長月花逾萬元讓女兒參加課外活動作準備,自言毋懼競爭,並指此舉有助學生成長。

月花逾萬參加課外活動鋪路

簡介會吸引不少家長到場「取經」。奧的斯電梯亞太區資訊董事王德明的女兒王詠彤即將升中,昨一家四口出席簡介會。王詠彤就讀聖保祿天主教小學6年級,今年獲全港公開青少年乒乓球錦標賽(9-10歲組)亞軍,校內也取得學術成績獎。

為了讓女兒入讀名校、將來有更好發展,王德明月花1萬元從小培養女兒對課外活動的興趣,並為女兒安排活動時間表。王詠彤入選香港乒乓球總會的精英隊,每星期要練習3個下午,周末則學游泳、騎馬和彈琴等。他笑說,詠彤跟隨演藝學院外籍教師學跳舞、隨內地教練學乒乓球,英語和普通話能力亦得以提升。

王德明表示,具國際背景的學生入讀聖保羅男女中學,有助提升學生質素,將來女兒若入讀該校,同學亦能啟發女兒努力學習。

也有課外活動表現傑出的小學生表示,多了國際生競爭,更難估計入讀機會。會計師樓董事總經理楊志偉昨和兒子楊淦良出席簡介會,楊淦良就讀滬江維多利亞學校6年級,剛獲港島西區小學校際游泳比賽冠軍,鋼琴水平亦達5級。楊淦良表示,聖保羅男女中學是他的首選,能否入讀則順其自然。

開國際文憑課程助升學

聖保羅男女中學校長陳黃麗娟表示,將挑選450名申請者面試,會考慮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意、表達能力、對新事物是否有興趣等。學校將於2010年開辦IB課程(國際文憑課程),獲取錄中一生日後可修讀新高中或IB課程,雙軌升學。

另外,直資名校英華書院和德望學校昨亦舉行中一入學簡介會,各吸引逾千家長出席。英華書院校長李志華表示,學校收生首重成績,其次是品行,語文能力和待人接物態度亦是考慮因素。

星期五, 11月 13, 2009

朱湛剛 都市博客:可憐天下父母心

畢竟世上神童只是極少數,他們當中絕大部分是「常人」,「硬銷」的結果,只會是揠苗助長。

友人相會,席間友人自嘆今時今日為人父母者實在艱難。連忙追問何解?友人稱,為了子女入讀心儀的小學,年幼子女要提早接受地獄式訓練,全家上下不得安寧。

友人是名牌追崇者,為了子女能入讀心儀的名校,不惜學古時孟母三遷,先是入住九龍塘的傳統名校區,花費巨額學費入讀名牌幼兒園。面對小學收生面試的日子臨近,舉家為子女面試進行倒數而忙個不停。最令人感到費解的是,居然把中一面試的招式放在一名仍在讀幼稚園的幼兒身上。

幼兒除了參加幼稚園的面試訓練外,還參加其他的面試訓練班,當中自然免不了背誦以往小學面試的問答題。為了讓子女在眾多競爭者中顯得學識淵博、見多識廣,更在幼稚園以外請來補習老師,惡補中、英、數及常識,務求令一名幼稚園學生掌握小學一年級的知識。此外,從幼兒園開始,參加各種有機會頒發獎狀的活動,為幼兒累積各式各樣獎狀,供面試時用。結果其子女由幼兒園到幼稚園短短數載,居然累積了數十張獎狀。

對於面試訓練班、打補針之事,不難理解。但我對那些獎狀卻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追問之下友人如數家珍,勤學獎、演出獎、吃水果獎等等。差點兒令我噴飯的,竟然有一張刷牙清潔冠軍獎狀。真佩服友人的苦心經營,最終他的子女如願以償,入讀心儀的小學。至於學校收其子女是因為面試出色、學業出眾、獎狀「豐厚」,還是與其家底豐厚有關,便不得而知了。

對於友人為讓子女讀心儀小學,而做足各種各樣的「賽前準備」,我佩服之餘卻不敢苟同。為何我們要在小學之前讓幼兒入讀幼兒園及幼稚園,原因很簡單,因為6歲之前,幼童的身體仍未發育完成,由於神經線與肌肉未能協調發展,而出現手腳不協調的情況。同樣地他們在語言、思維方面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是故,幼兒園及幼稚園被列為「學前教育」,最主要是在遊戲中學習,到了幼稚園中班及高班才會較多接觸用筆書寫的課題,為進入小學階段作準備。

然而,今日竟把小學的知識,提前「硬銷」給幼童。我不排除個別幼童的智力發展異於常人,畢竟世上神童只是極少數,他們當中絕大部分是「常人」,「硬銷」的結果,只會是揠苗助長。

曾經接觸過兩類不同理念的幼稚園,一類以學到知識自居,每日做兩三份功課,幼童因無時間遊玩而悶悶不樂。另一類以誘發學童思維為主,在遊戲中學習,功課不多但活得開心。前者入讀小學時很快適應小學生活,但在求學長跑過程中,卻不見得十分出眾。後者在小學需要一定的適應期,幼稚園着重思維訓練的方法,令讀書變成一種享受的過程,很快便追上前者。當然,最後誰能勝出,還要看幼童是否屬於讀書的材料。



朱湛剛 (逢星期五見報)

資深傳媒工作者

ck.jianlong@gmail.com

星期四, 11月 12, 2009

香港教育制度是甚麼?

老實講,香港的教育制度簡直就係亂來。中中英中、新高中、三三四、大調微調,真係調你條命。攪到學生、家長認為高分就是王,結果製造一個個高分低能嘅「棟樑」出來。我在大學環境中,見到不少不懂溝通,缺乏表達能力的一級榮譽生。我已經對香港的教育制度完全失去信心,但無奈地要繼續在這洪流中併搏。只盼望能像宮心計中劉三好所説的 – 在苦中找到一點甜,給小朋友多一點啟發和思考空間。我沒有希望我的孩子要考到第一名,因為我沒有考過第一。但亦不要考第尾,原因都是我從末做過包尾大班。讀書成績只要做到中庸之道便可,餘下精力可以做一些他們自己喜歡的事。眼見其它西方國家會給小朋友很大自由度,和啟發他們的創意思維。香港的學生只重視考試技巧,如何貼中題目而取得高分。這通通都不是教育應有的理念。

寫這篇文章的心情由盛怒轉到無奈,真不明白負責制定教育政策的官員在想甚麼。我不相信他們的腦袋是生在股中,或許這些官員的兒女都是會到外國升學,跟本沒有機會享受他們父母所栽種的「成果」。更談不上 Eat Your Own Dog Food!

以下是 CNN 的一段報導,本人覺得帶點諷刺,但對香港人是一個提醒。

Hong Kong’s ‘celebrity tutors’ turn millionaires

星期三, 11月 11, 2009

健康零食

不說不知,營養學家認為,對於幼兒來說,零食有其需要,因為幼兒的胃部面積還很細小,難以一次過進食過量食物,所以如果要進充他們在成長中多種營養的需要,家長不妨為小朋友準備健康零食。

何謂健康零食?意思是要符合兩高三低原則,即高纖維、高鈣、低糖、低鹽和低脂肪。家長在選購零食時必須細閱包裝上的營養標籤,看看;那些零食符合兩高三低的健康原則。

下面是建議家長用作替代垃圾零食的健康零食,家長可以參考:
  • 以「榖麥早餐、粟米片」代替薯片
  • 以「無糖糖果」代替糖果
  • 以「冰凍低脂乳酪」代替雪糕
  • 以「無糖汽水」代替汽水
  • 以「麥餅」代替朱古力曲奇餅
  • 以「提子乾、杏脯」代替涼果
  • 以「小紅蘿蔔/青瓜片/車厘茄」代替加鹽紫菜
  • 以「新鮮生果」代替罐頭雜果
  • 以「烚蛋、豆腐花」代替炸雞翼、腸仔
  • 以「提子麥包、小麥包」代替菠蘿包
From: 教搜社

孩子說謊了,爸媽可怎辦?

【明報專訊】

1. 保持冷靜 鼓勵說出真相

當爸媽發現孩子說謊,不應即時責備和以強硬態度興師問罪。因為「問題不在於為何孩子要說謊話,而是他犯了過錯」。當孩子做錯事時,爸媽的反應通常是責備,於是便會令孩子聯想到「說實話會捱罵」,只知打罵是說謊的唯一後果,此舉會嚇怕他們而不敢說出真相,甚至說愈來愈多的大話。因此,爸媽應冷靜地鼓勵孩子說出犯錯的行為,包括說謊。

2. 認清道德發展階段 對症下藥

當孩子願意說出謊言背後的原因後,爸媽應了解其道德發展階段,並作出相應的教導,帶領他們進入另一個發展階段。如6歲的小朋友偷吃了糖果,媽媽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發現糖紙,事件被揭發後孩子表示因為怕媽媽責罰而收藏糖紙,家長首先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沒有說謊,只要偷吃了糖果就要被罰的道理。葉麗貞說﹕「當小朋友說出真相後,很多家長為鼓勵孩子下次不再重犯而不予以懲罰,其實此做法並不正確。這樣只會讓孩子以為每次說謊後再坦白便沒事,而不明白犯錯便應承受責罰的觀念。」

當孩子犯錯,她建議爸媽可作出相關性及實際具體的懲罰,例如孩子除了要清理枕頭底下的糖紙外,亦要自行清潔整個房間。懲罰之餘,爸媽亦要引導孩子進入下一個道德發展階段,向孩子說明若他想達到「吃糖」這個滿足個人願望的目的,便應與爸媽商量,以「公平交換」方式處理。「即使小朋友未到發展階段的歲數,爸媽都要慢慢將道理內化,潛移默化,當小朋友進入以後的階段便會很快明白和掌握道理。」

3. 以身作則 堅守諾言與規則

處罰及說道理後,爸媽便應為相關行為定下規則,並嚴格遵守。爸媽平時亦要以身作則,對孩子堅守諾言,例如曾答應帶孩子到公園玩,若爸媽沒有守承諾便應直接向孩子認錯,不可找藉口來掩飾自己的過失。「我相信沒有爸媽會教孩子說謊,只有孩子從爸媽身上學到找藉口去逃避責任。」葉麗貞說。

你的孩子是大話精嗎?

【明報專訊】上月,美國驚傳6歲男童隨熱氣球飛走的「氣球男孩」事件,若非兒子最後爆出「做騷」之言,這場由他父母自編自導的鬧劇果真騙到所有人。「大話父母」現正面臨被起訴,然而小兒子當初說謊的行為,亦值得大家深思。各位爸媽也請想想,家中的孩子是否經常講大話?

混淆想像與現實 不屬講大話

王太的3歲兒子經常編說不真實的故事,有時還會虛構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人物,令她懷疑兒子有講大話的壞習慣。明愛家庭啟導成長計劃培訓主任葉麗貞表示,小朋友在3、4歲時正處於抽象思維的發展階段,往往會將豐富的想像力與現實世界混淆,例如他們會幻想今天跳跳虎陪伴自己返學。這一類的想像行為不屬於講大話。孩子到了8、9歲,這種混合現實與幻想的思維方式會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實事求是的邏輯思考模式。

當父母認為小朋友偏離現實的說話是「不正確、不恰當和不能接受的,同時是有目的而說出來,我們才可以界定那是大話」。她指出,說謊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然而在心理學的範疇中,是道德發展過程中的階段,「小朋友處於不同的道德發展階段,講大話對他們來說亦可能有不同的意義」。

按道德發展階段 剖析說謊

葉麗貞根據心理學家科爾伯格(Kohlberg)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分析小朋友說謊的行為和動機。科爾伯格將人類道德發展分成3個層次,每個層次分兩個階段,而每個階段各有不同的發展重點。

0至9歲 說謊為逃避懲罰

第一階段的發展重點為「處罰與服從」。約0至9歲的小朋友行為取向是以避免被處罰和服從權威為中心。她說﹕「人沒有十全十美,再乖的小朋友也總會犯錯,處於這階段的小朋友做錯事時,便有可能會用謊言來掩蓋錯處,企圖逃避懲罰。」例如爸媽規定孩子放學後必須做1小時家課,才可看1小時電視,當孩子沒有守規則時,他或會為了避免被爸媽責罵,而不說出真相。

第二階段發展重點為「快樂與利益」,約9至12歲的小朋友通常以滿足個人需要和公平交換為處事原則。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得到某些東西,他們不惜以說謊來滿足自己的願望。以上述例子分析,小朋友犯規後講大話來掩飾,主要是為了個人快樂和利益,他不是怕被處罰,而是用謊言來使自己獲得更多看電視時間。

而到了約13至15歲,進入第三個道德發展階段,「讚賞與尊重」是發展重點,他們行為背後的理由是與他人維繫良好關係,得到別人的讚賞和肯定。當他們犯錯後,害怕令身邊的人對他失望,於是增加他們說謊的動機。

至於第四至六個階段,重點分別是「法律與秩序」、「公約與法理」和「良知與公道」,約16歲或以後才會進入這幾個階段。

-----

■好書介紹

I'm Telling the Truth︰A First Book at Honesty

作者﹕Pat Thomas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

出版社﹕Hodder Wayland

售價﹕$75

售賣點﹕Bookazine

The Berenstain Bears and the Truth

作者﹕Stan and Jan Berenstain

出版社﹕Random House Children's Books

售價﹕$39.9

售賣點﹕Book Buddy

文﹕梁翠薇

編輯﹕李曉虹

女性年齡與生育力

女性要懷孕一般取決於四個因素:射精與精子、卵子、輸卵管、子宮。在這四個因素中,不能糾正的因素是卵子的質量和數量,已很明確,這會隨覑女性年齡的增長而愈來愈差。

年齡遞增對生育力有幾個不利影響,並在三十歲以後更加明顯、卵子數量減少、受精率降低、覑脇率降低、流產率升高、染色體異常也會增多。因此,生育力在十五歲至廿五歲之間最高,之後慢慢下降,三十歲以後下降得更迅速。

隨覑社會的進步,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加上計劃生育政策和財政狀況的影響,實際上許多人採用各種避孕措施甚至流產來推遲懷孕和分娩。不幸的是,大部份人並不了解女性年齡的內涵。因此,當她們意識到懷孕困難與推遲生育有關時,已經是後悔莫及了。全世界來看,女方為三十歲時有百分之七的夫婦不孕,如果為三十五歲則有百分之十一,而四十五歲時就有百分之八十七。

一些媒體虛構的故事讓女人們產生了錯誤的觀念,認為醫學進步可以扭轉女性年齡增長帶來不利影響。雖然輔助生殖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所幫助,但仍無法完全扭轉年齡遞增的影響。三十歲或以下的成功率約為百分之四十五,三十五歲時下降至百分之四十,而四十歲時僅百分之十五。

總之,如果您們打算懷孕但又存在以下情況,請諮詢專家:女方年齡在廿九歲以下,在沒有避孕的情況下性生活一年仍然沒有懷孕;如果女方年齡在三十歲以上,這個時限就是半年:曾經在懷孕早期流產兩次以上,且未曾成功分娩:曾經在懷孕中期流產一次以上,且未曾成功分娩。

陳亮國醫生香港生殖醫學會

頭條日報

星期二, 11月 03, 2009

德父母湊仔可獲津貼

德國新聯合政府上場後,隨即提出鼓勵婦女留家照顧孩子的計劃,包括自2013年起,若父母自行照顧3歲以下 幼兒,不送往託兒所,每月可獲津貼150歐元(約1700港元)。女權人士稱這項政策為「母雞津 貼」,認為這將鼓勵女性留在家中帶小孩。亦有專家認為,新移民家庭的初生子女需融入社區,託兒所服務可讓孩子更早學習德語,有助日後接受教育。津貼亦引發 辯論,因統計顯示,目前德國僅18%的3歲以下幼童由父母以外的第三者負責照顧,德國父母似乎不需要津貼來吸引他們留在家中。

星期二, 10月 13, 2009

不正確的育兒方法

有一些育兒方法貌似真知灼見,實際上會對嬰兒造成不健康的後果。下面舉出一些例子,也許可以幫助你走出這些“誤區”。

母乳餵養確實是對孩子尤其是六個月以內的嬰兒的生長發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哺乳期過長對小兒的生長發育不利。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兒日漸長大,對營養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多,原本母乳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糖以及其他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已遠遠不能滿足小兒的營養需要。同時母乳的分泌量以及營養價值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明顯減低。此外,哺乳期過長而不添加其他輔助食物,易導致小兒“唯奶是食、非奶不吃”,結果造成營養不良。一般來說,哺乳期最短不能少於六個月,而以十至十二個月為合適,最長不應超過一歲半。

嬰幼兒由於其體溫調節機制尚未建立或機制尚不完善,因此在一天二十四小時中體溫較成人變化大。通常小兒在清晨的體溫會低一些,傍晚的體溫會高一些。另外,在哺乳、餵食後,哭鬧、玩耍或被擁抱時間過長時,體溫都會有所升高,有時甚至高達38.3℃,這些都可以是正常的。測體溫時,肛門36至37.7℃,口含35.5至37.2℃仍然屬於正常的範圍。由此可見,不能一概認為體溫高於或低於37℃就是生病了。當然,如果是體溫持續上升,同時伴有其他症狀出現,則應就診。

肥胖和強壯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強壯是指在合理營養情況下小兒長得精神飽滿、紅潤結實,而肥胖則是營養過剩的一種表現。營養過剩導致肥胖對小兒的健康是一種潛伏的危機。一醒即吃,吃飽即睡,臥床多於活動,動輒進補,小兒稍不愉快則巧克力、寶寶康、賴氨酸、人參蜂王漿等等侍候,導致小兒自身生理節律和免疫功能得不到合理調節,虛而胖之,抵抗力減弱,疾病也就接踵而至。小兒從小就開始發胖,成年後患糖尿並高血壓、冠心病的機會比健壯小兒大得多。因此合理的飲食、合理的膳食結構、合理的營養是小兒健康成長的保證。

現代某些家庭對小孩的重視甚至溺愛,往往使小孩較活潑天真。但是有些父母見到小孩活潑好動說認為患了“小兒多動症”,這是錯誤的。應該提出的是,“多動症”也叫“注意力不集中症”,這是需要通過小兒科醫生或小兒精神科醫生檢查才能確診的,而不能簡單認為活動過多就是“多動症”。“多動症”多採用綜合治療,包括引導教育、藥物治療等,而一般的小孩活動過多,則不需要藥物治療,而重在引導說服。

許多人認為小孩夜間磨牙是因為腸道內有寄生蟲,因此吃藥驅蟲,其結果卻往往是徙勞無益,有時甚至導致藥物反應和營養不良。事實上,夜間磨牙是由於兒童處在乳恒牙更替階須,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頜畸形、上下牙齒咬合關係不順所致。有時也由於情緒不穩或精神受刺激所致,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嘗嘗與寄生蟲病無關。

From: 教搜社

Disney - A Whole New World Lyrics Album: Aladdin




(Aladdin)

I can show you the world
Shining, shimmering, splendid
Tell me, princess, now when did
You last let your heart decide?

I can open your eyes
Take you wonder by wonder
Over, sideways and under
On a magic carpet ride

A whole new world
A new fantastic point of view
No one to tell us no
Or where to go
Or say we're only dreaming

(Jasmine)
A whole new world
A dazzling place I never knew
But when I'm way up here
It's crystal clear
that now I'm in a whole new world with you

(Aladdin)
Now I'm in a whole new world with you

(Jasmine)
Unbelievable sights
Indescribable feeling
Soaring, tumbling, freewheeling
Through an endless diamond sky

(Jasmine)A whole new world
(Aladdin)Don't you dare close your eyes
(Jasmine)A hundred thousand things to see
(Aladdin)Hold your breath - it gets better
(Jasmine)I'm like a shooting star
I've come so far
I can't go back to where I used to be
(Aladdin)A whole new world
(Jasmine)Every turn a surprise
(Aladdin)With new horizons to pursue
(Jasmine)Every moment gets better
(Both)I'll chase them anywhere
There's time to spare
Let me share this whole new world with you

(Aladdin)A whole new world
(Jasmine)A whole new world
(Aladdin)That's where we'll be
(Jasmine)That's where we'll be
(Aladdin)A thrilling chase
(Jasmine)A wondrous place
(Both)For you and me

星期五, 9月 11, 2009

小一入學申請須知

二○一○年度「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申請已經展開。家長在填寫和遞交申請表時,須留意:

為子女申請在二○一○年九月入讀官立或資助小學一年級,必須於九月二十五日至十月二日(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除外)的學校辦公時間內,將填妥的申請表連同有關證明文件,直接交回該校。

自行分配學位是不受地區限制,家長可向任何一間官立或資助小學遞交申請。

家長只能為每名子女遞交一份申請表。倘若家長被發現同時向超過一所官立或資助小學遞交申請表,其子女的自行分配學位申請將會作廢。

家長在填寫小一入學申請表的居住地址時,必須填寫真確的居住地址。教育局設有查核機制,抽查核實家長填報的居住地址。若家長被發現提供虛假住址以獲取學位,其子女的小一入學申請將會作廢,獲派的學位亦會被取消。此外,家長請留意,根據現行的刑事條例,製造虛假文書的行為屬刑事罪行。

凡已接受直接資助計劃小學小一學位的學童,將不能透過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獲派官立或資助小一學位;如學童已透過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獲派學位,該學位亦會被取消。

自行分配學位結果將於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由學校公布。未獲自行分配學位的兒童,將會參加統一派位。

若家長選擇只為子女申請「統一派位」,則須將填妥的申請表及有關證明文件,在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至二○一○年一月二十二日的辦公時間內,交回灣仔皇后大道東269號呂祺教育服務中心2字樓教育局學位分配組(小一入學)。

2010全新版《幼稚園獵校攻略:幼稚園排位》現己出版,訂購請瀏覽:http://www.hked.org/kg.htm

2010全新版《升小獵校攻略:小學排位》及《升小獵校攻略:校網精算》現己出版,訂購請瀏覽:http://www.hked.org/pri.htm

From: 教搜記

星期四, 7月 16, 2009

取代打罵的方法

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對自己言聽計從,但由於教育方式不得當,反而適得其反。沒有人天生就是育兒高手,要成為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您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在又很難去思考應該如何對待孩子,那麼請參考以下10個方法。當您被孩子氣得火冒三丈的時候,不妨用這些方法來取代打罵的教養方式。
  1. 多多瞭解孩子: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稚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瞭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 吸收教育知識: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 耐心傾聽孩子: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我們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 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我們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 跟孩子講道理: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 讓孩子去體驗: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 同孩子做協商: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 盛怒時不管教孩子: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我們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 修正對孩子的期望: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 真誠對待孩子: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from 教搜記

星期五, 6月 19, 2009

黄金約會 開啟孩子內心之匙

有效的親子溝通,不但能促進兩代間的關係,更可令孩子覓得靠岸點,即使面對逆境,也願意與父母傾訴。Angel和6歲半的女兒Ocean,兩年前開始實踐「黄金約會」,兩年下來,二人不但建立了深厚默契,連 原本社交能力稍遜的女兒,現在也懂得與同齡朋友建立友誼。

「大人需要拍拖,父母與孩子同樣有需要拍拖!」心理治療師黄曉紅表示,「黄金約會」可為親子間創造安全舒適的環境,讓孩子自動自覺敞開心扉,向父母吐心聲。

提高社交信心

方法很簡單,找一個時間,與孩子一同進行活動,踏單車、畫畫、游泳或跳舞也沒所謂,只要是雙方共同喜愛的便可。原則是約會需定期進行,約會時間內只有母親與孩子、或父親與孩子二人,父母無需預設任何題目或問題,只要維持舒適自然的氣氛,孩子便會暢所欲言,主動道出心底話。

Angel表示,由於工作忙碌,以往甚少親子時間。直至Ocean 4歲大,她發現女兒的社交能力較一般孩子弱,即使在公園看見其他小孩子,Ocean也不敢上前結識或親近。

兩年前,她參加了工作坊,開始與女兒展開「黄金約會」。她說女兒現在已習慣了主動傾訴,不但表達能力增強,連建立社交關係的信心也提高了。



黄金約會四大忌

◆忌心急。別以追問方式以套孩子說話,因為這樣做只會令孩子感到壓力,對約會產生抗拒感。

◆忌人多。約會只屬二人親密時間,家庭聚會並不適宜作傾心吐意的場合。

◆忌失場。約會需定期進行,建議每周一次,偶爾遇有突發事情而被逼暫停,應事前與孩子解釋。

◆忌遷就。約會間進行的活動需為二人的共同喜好,才能營造舒適的氣氛。假若其中一方故意為對方作出遷就,約會也未必能維持長久。

From 都市日報

星期一, 6月 08, 2009

家長不能講的說話

心理學家找出了一些對子女有傷害的用詞,而且一般是父母常說的,父母要當心這些話背後的負面影響。

“你早就應該這樣做才對”(表揚中夾雜批評):有一個學齡前的孩子經過多次努力,終於學會了繫鞋帶,他自豪地向父親炫耀,父親說:“好得很,但是你早該留意有沒有穿錯腳了。”在這種「表揚」中成長的孩子往往不自信。原因是讚賞孩子的時候如果夾雜批評,孩子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評的部分,即使是建議性的批評,如果提出的時間不恰當,也會帶來反效果。

“你胖得像頭豬”(拿孩子的缺點開玩笑):兒童視父母為鏡子,並從父母口中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人。當父母隨意拿孩子的缺點開玩笑時,如“你胖得像頭豬”、“你的頭髮幹得像把掃帚”等,孩子因為不知道父母是否說的真心話,往往容易疑慮不安,且持續不消。否定孩子的心理感受。

“你是最漂亮的小公主”(不切實際的表揚):孩子表現良好時,父母應予表揚,但是讚賞之詞必須實事求是。如果小女孩常聽到父母贊她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小公主”,學校裏的男生卻總是取笑她的鼻子,她漸漸便會發覺父母的讚語並非事實,甚至認為他們在撒謊。

“你是個大笨蛋”(批評孩子本人):大多數兒童會根據父母的評價來評價自己。如果孩子做錯了事,父母不就事論事,而是批評孩子本人,給孩子扣上“你是個大笨蛋”、“你是個騙人精”等帽子時,事情往往會弄得更加複雜。對此,父母應只批評孩子的行為,不要批評孩子本人,不要說“你真是條大懶蟲”,應該說:“你的房子亂的要命,快點去收拾那些髒衣服。”

“再這樣我就打你”(虛假的恐嚇):許多父母常常說這類話:“如果你不立即拿走這些玩具,我就打你。”但他們知道自己不會這樣做,孩子一般也知道父母不會這樣做的。虛假的恫嚇就像虛假的稱讚,會使孩子懷疑父母的話是否可信。不妨試試以承諾代替恫嚇。孩子如果在超級市場上不肯走,與其恐嚇把他丟下,不如這樣說:“我們趕快回家,那樣我們就有時間玩一陣子。”

“現在沒有時間理你”(經常讓孩子碰壁):放學時,很多家長催促孩子快點回家,常見的情形是孩子得意洋洋地向母親展示他的手工作品時,媽媽總是答道:“現在沒有空,回家再看吧。”在孩子看來,這句話無異說:“你和你的作品不值得我花時間。”養兒育女得兼顧很多事情,作父母的難免有時間會要求孩子稍等一會兒,但經常讓孩子碰壁,對孩子會產生不良影響。

From 教搜社

星期四, 5月 28, 2009

父母應有的思維

做父母應有什麼的思維呢?人言人殊,下列是我們多年經驗積累的一些的見解,讀者會否有共鳴:
  •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養育了孩子就可以有資格主宰孩子的未來。
  • 孩子不是家長的私有產品,家長沒有權利對孩子進行違背規律的改造。
  • 孩子不是家長證明自己身份的商品,家長沒有資格把孩子當作向人炫耀的物品。
  • 愛孩子不只是為他提出怎樣的目標與要求,更不是用未來競爭的殘酷使他感受恐懼和焦慮。
  • 愛孩子就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去比較。
  • 在指責孩子的時候,先問自己:我做了什麼?
  • 既然愛孩子,為什麼不給他最大的自由發展空間,讓他選擇自己的生活?
  • 不要以自己的心情好壞而影響對孩子的態度。
  • 不要總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判斷現在的世界,要知道世界在變,孩子才是引領未來的主角。

From 教搜社

星期一, 5月 18, 2009

說謊的孩子 - 小心健康受損

「做人要誠實」是每個人從小就被灌輸的觀念,但有些孩子在矇懂無知的兒童時期,卻有意或無意說了謊話。兒童心理專家提醒民眾,孩子說謊是有其原因的,而且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導致不健康的影響,所以不可等閒視之.....

為什麼孩子愛說謊
發現自己的孩子撒謊,父母的反應除了生氣、責罵之外,心裡還會不解地問自己,孩子為什麼要說謊?其實,孩子說謊的行為,是真的有以下形成因素的:
  1. 無法分辨想像與現實的不同;比如說看到飛碟、看到鬼或看到什麼怪東西。
  2. 為了自衛或逃脫某些責任;比如打破東西、功課沒做、不想上學...怕被斥責打罵,因為編造理由企圖掩蓋事實。
  3. 為了擁有某些東西而說謊;比如羨慕別的小孩有新鮮的文具、玩具,而自己沒有,於是騙父母說,老師規定一定要買,或挪用買其它東西的錢,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4. 因父母期望過高而說謊;比如父母期待自己考高分,考不好時也騙說考很好。
孩子說謊會對身心發展造成哪些不健康的影響
心理專家表示,孩子在說謊的過程中,全身神經系統都會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下,久而久之會使神經系統的調節、控制能力,受到不良的影響;而孩子說謊時,難免大腦混亂、心慌、著急,次數多了就會引起交感神經的興奮,導致大腦功能失調。且孩子說謊時容易因緊張而結巴或口齒不清,多次之後,恐怕變成口吃。

此外,孩子經常說謊,自己的心理也因矛盾、掙扎,而產生焦慮、不安、疑心、暴躁等負面的情緒,影響心智、性格的正常發展。更值得注意的是,長期說謊之後,自己的是非觀念、責任感、榮譽感都將受到扭曲,連思想品德都嚴重受損。

如何避免孩子說謊
為了避免孩子說謊對其造成身心不良的影響,為人父母師長的,應多留意以下事項:
  1. 發現孩子的言行舉止有異常時,不要先予責罵或懲罰,而應先瞭解其原因與動機,再予以說服、改正。
  2. 父母師長以身作則,不要不經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出做不到的承諾,或騙人的話。
  3. 對孩子的要求、期望要合理,免得孩子達不到,只好虛應或矇騙。
  4. 孩子的功課、在學校的種種,或與人互動是否正常,都要確實的關心與瞭解,才不會給孩子有機會說謊。
  5. 引導孩子實話實說,並心平氣和地聽他們訴說,再適時予以糾正或鼓勵。

資料來源:啟新健康世界雜誌

如何避免孩子說謊?

孩子說謊的現象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罷了,愛說謊會影響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有些家長為孩子愛說謊的事很頭疼,不知怎樣幫助孩子改掉愛說謊的壞毛病。 在這兒介紹給您,供您參考。

孩子養成說謊毛病的主要原因
  1. 受家長言行的影響。 說謊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是後天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養成的。 特別是在幼兒時期,孩子模仿能力強,辨別對錯的能力差,他們的很多言行都是跟家長學來的。 如果家長說話文明,對人彬彬有禮,孩子一般就會很懂禮貌,同樣道理,如果家長經常有意無意地對孩子說假話,孩子就會效仿,養成說謊的壞毛病。 通常表現有:其一,對孩子隨便承諾不兌現。 例如,孩子不聽話時,用哄騙的方法跟孩子說:“你聽話就給你買你最喜歡的玩具”,等孩子聽話了,家長又改變主意,不履行諾言了,讓孩子明顯感到家長在欺騙自己;其二,在孩子知情的情況下,哄騙孩子。 例如,孩子知道家裡有糖果,要吃的時候,家長不想讓他吃,就哄騙說:“家裡沒有了”,讓孩子覺得家長明顯的是在騙他;其三,家長為人不誠實,在孩子面前,經常用謊話對待家人或他人等。

  2. 家庭暴力的恐嚇。 一些家長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方法簡單粗暴,不分青紅皂白,對孩子非打即罵。 促使孩子用說謊的方式本能地保護自己。

  3. 不堪來自家長的壓力。 小孩子心理髮育還很稚嫩,承受能力差,一旦外來的壓力超過了他的底線,孩子就會用說謊的方式來逃避。 例如,家長忽視孩子玩的天性,非要逼著他學這學那,孩子就會用“我頭疼。”“我東西丟到小朋友家了,我要去拿。”等理由為自己開脫。

  4. 家長的教唆。 有些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溺愛,經常教孩子說假話。 例如,孩子逃學怕挨老師說,就教孩子說:“你就告訴老師,說你昨天病了。”再如,怕孩子受委屈,不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來往,當小朋友叫孩子出去玩時,就教孩子說:“你就說我畫畫呢。”
如此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知不覺地染上了說謊的毛病。

避免孩子說謊的辦法
  1. 家長要率先垂範,做一個正直誠實的人。 對孩子,首先不隨便承諾,一旦承諾了就要兌現,確實無法兌現的要跟孩子解釋清楚,並真誠地對孩子說:“寶貝、對不起。”;其次不哄騙孩子,對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耐心給孩子講清道理,讓孩子心悅誠服。 例如,孩子看到了家裡有糖要吃,家長不要趁他不注意把糖藏起來後說:“家裡沒糖了”,要對孩子講清多吃糖的危害;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家長對家人或他人要以誠實為本,要用自己為人誠實的優良品質為孩子樹立榜樣。

  2. 教育孩子要有愛心和耐心。 孩子常常是非常頑皮的,安靜的時間短,動的時間長,一會兒把玩具扔滿地,一會兒到處亂跑......總之,孩子常常違背家長意願,我行我素。 面對孩子這一特點,家長要從愛護孩子的角度出發,用自己的智慧和頭腦,採用孩子易於接受的方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這樣孩子就會在親情和道理面前矯正錯誤,而不是編瞎話迴避錯誤。

  3. 對孩子的興趣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好奇是孩子的本性,他們對什麼都感興趣,但他們的興趣往往會不斷地在不同的事物間轉移,一會兒喜歡畫畫,一會兒喜歡搭積木......如果家長有意讓孩子在某個方面有發展,就要注意強化孩子對這方面的興趣,不要讓孩子感覺家長是在強制他做。 例如,家長想要孩子將來在繪畫方面有發展,就要對孩子的畫不斷地做出有激勵作用的評價:“你真棒!”“你的畫又進步了!”“你畫得越來越好了!”這樣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自發地喜歡上畫畫,就不會想辦法逃避它。

  4. 用孩子喜歡的方式教育孩子。 小孩子愛聽故事,愛看動畫片,家長要經常選一些教育孩子不要說謊話的故事講給孩子聽或陪孩子看相應的動畫片。 在講完故事或看完動畫片之後,要給孩子提出“說謊的孩子是好孩子嗎?”“你要做好孩子還是壞孩子?”“那你怎樣做?”等問題,一方面檢測孩子受教育程度,另一方面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5. 當家長發現孩子說第一句謊話時,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不去製止,這是錯誤的。 孩子小的時候偶然說了謊話,可能是無意識的,但家長如果不及時幫助矯正,讓孩子的謊話得逞,就會促使孩子不斷地用謊話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目的。 所以,為避免孩子養成說謊話的壞毛病,就要從孩子的第一句謊話抓起,把說謊遏制在萌芽狀態。 另外,不要以為教孩子說一兩句謊話是小事,那是家長在孩子心靈裡種下的說謊的種子,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大事,可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家長要切記、切記。

「 6A 」教仔法起底

由 美 國 著 名 教 育 專 家 約 翰 . 麥 道 衛 博 士 ( Dr.Josh McDowell ) 在 20 世 紀 中 提 出 , 主 張 以 6 大 積 極 原 則 教 育 子 女 , 當 中 接 納 、 讚 賞 、 關 愛 、 時 間 , 是 父 母 與 孩 子 建 立 親 密 關 係 的 元 素 ; 責 任 和 權 威 , 則 是 對 孩 子 的 管 教 和 約 束 。 這 套 理 論 在 全 球 30 多 個 國 家 流 行 , 近 年 開 始 傳 入 中 國 及 香 港 , 在 中 國 就 有 7 萬 多 人 聽 過 「 6A 」 講 座 。

舞 后 學 會 善 用 時 間
「 有 了 『 6A 』 這 套 原 則 , 令 我 更 清 楚 應 該 怎 樣 培 育 小 朋 友 , 尤 其 在 運 用 時 間 方 面 , 給 我 很 大 的 提 示 。 」 芭 蕾 舞 蹈 家 曾 雪 麗 說 。

Availability ( 時 間 ) : 分 配 優 質 親 子 時 間
她 是 3 間 芭 蕾 舞 學 院 的 校 長 , 亦 擔 任 多 個 舞 蹈 團 的 顧 問 , 但 每 天 仍 會 騰 出 數 小 時 作 為 跟 3 名 寶 貝 女 的 親 子 時 間 。 「 以 前 我 事 事 親 力 親 為 , 但 現 在 我 想 給 3 個 女 多 點 時 間 , 所 以 我 改 變 了 工 作 模 式 , 多 些 訓 練 員 工 、 導 師 協 助 我 處 理 公 司 的 事 務 。 」

為 了 親 親 女 兒 , 曾 雪 麗 又 精 心 安 排 時 間 表 。 她 的 6 歲 長 女 Tiffanny 和 3 歲 幼 女 Chloe 讀 上 午 班 , 4 歲 次 女 Chrissie 則 讀 下 午 班 , 於 是 她 利 用 上 午 的 時 間 跟 Chrissie 在 家 玩 耍 或 到 公 園 逛 逛 , 之 後 返 公 司 處 理 業 務 。 約 下 午 4 、 5 時 她 便 返 家 陪 伴 Tiffanny 和 Chloe 做 功 課 。 晚 上 女 兒 們 睡 覺 前 , 曾 雪 麗 又 會 跟 她 們 說 說 故 事 、 談 談 天 。

雖 然 經 常 要 公 司 、 屋 企 兩 邊 走 , 但 她 絕 不 言 苦 。 「 『 6A 』 強 調 子 女 是 否 真 心 接 受 管 教 、 順 服 父 母 , 這 主 要 視 乎 平 日 的 親 子 關 係 。 試 問 若 相 處 的 時 間 都 唔 夠 , 親 子 關 係 又 點 會 好 ? 」

除 了 陳 敏 兒 和 曾 雪 麗 提 及 的 4A 外 , 其 餘 2A 對 父 母 教 導 孩 子 亦 有 不 少 啟 發 。
Affection ( 關 愛 ) : 用 言 語 和 行 動 表 達 愛 意
Authority ( 權 威 ) : 落 實 執 行 上 天 賦 予 的 權 力 , 保 護 未 懂 事 的 子 女 。

陳敏兒 6A 教仔法

很 多 父 母 都 會 費 盡 心 思 遍 尋 教 仔 良 方 , 近 年 坊 間 流 行 一 種 「 6A 」 教 仔 法 , 強 調 以 6 大 原 則 ︰ 接 納 ( Acceptance ) 、 讚 賞 ( Appreciation ) 、 關 愛 ( Affection )、 時 間 ( Availability ) 、 責 任 ( Accountability ) 和 權 威 ( Authority ) , 教出 「 有 品 」 自 律 的 孩 子 。 此 法 頗 受 到 父 母 歡 迎 , 藝 人 陳 敏 兒 、 著 名 芭 蕾 舞 蹈 家 曾 雪麗 亦 是 捧 場 客 。

軟 硬 教 仔 法 也 不 行

現 育 有 兩 名 分 別 14 歲 和 10 歲 兒 子 的 陳 敏 兒 , 曾 立 志 做 一 個 讓 孩 子 快 樂 的 好 媽 媽 ,因 此 她 在 家 中 一 直 奉 行 民 主 、 自 由 的 制 度 , 但 換 來 的 結 果 卻 是 兒 子 完 全 不 接 受 任 何約 束 , 毫 無 紀 律 可 言 。

「大 仔 升 上 中 學 後 , 麻 煩 事 愈 來 愈 多 , 例 如 上 堂 無 故 走 出 座 位 、 在 班 房 玩 籃 球 等 , 總之 成 日 俾 老 師 投 訴 。 可 能 佢 喺 屋 企 實 在 太 自 由 , 所 以 完 全 適 應 唔 到 校 規 。 」 敏 兒 苦笑 道 。

於 是 敏 兒 改 變 教 仔 策 略 , 由 鬆 變 嚴 , 但 同 樣 不 奏 效 。 「 例 如 大 仔 很 沉迷 打 機 , 我 便 定 下 家 規 , 如 果 佢 未 做 好 功 課 就 打 機 , 便 罰 佢 兩 日 唔 准 打 機 。 不 過 ,當 我 真 正 執 行 家 規 時 , 仔 仔 通 常 會 好 嬲 、 發 晒 脾 氣 , 結 果 搞 到 大 家 都 唔 開 心 。 」
軟 硬 兼 施 依 然 教 不 好 大 仔 , 敏 兒 灰 心 地 想 將 他 送 到 外 國 寄 宿 , 幸 好 這 時 她 經 朋 友 介 紹 接 觸 到 「 6A 」 教 仔 法 , 母 子 關 係 才 露 出 曙 光 。

親 密 關 係 + 管 教 = 順 服

「 6A 」 教 仔 法 是 由 美 國 教 育 專 家 所 創 , 教 導 父 母 應 如 何 教 育 子 女 。 當 中 有 3A , 敏 兒 覺 得 最 受 用 ︰

Acceptance ( 接 納 ) ︰ 違 規 行 為 減 少 了

有次 敏 兒 的 大 仔 觸 犯 嚴 重 校 規 , 他 很 驚 慌 , 學 過 「 6A 」 法 的 敏 兒 就 對 他 說 ︰ 「 你 做錯 事 , 媽 咪 一 樣 咁 愛 你 。 只 要 你 願 意 改 過 , 媽 咪 可 以 向 學 校 求 情 。 如 果 你 真 的 被 趕出 校 , 媽 咪 會 幫 你 搵 過 另 一 間 學 校 。 」 兒 子 雖 沒 說 甚 麼 , 但 敏 兒 看 得 出 他 既 驚 訝 又感 動 , 而 近 年 他 在 學 校 的 違 規 行 為 亦 明 顯 減 少 了 。

Accountability ( 責 任 ) ︰ 同 定 罰 則   打 機 收 歛

以未 做 好 功 課 便 打 機 為 例 , 敏 兒 就 邀 請 大 仔 一 同 定 立 罰 則 , 避 免 從 前 的 一 言 堂 ; 當 他違 規 時 , 敏 兒 便 說 : 「 你 未 來 兩 日 不 能 打 機 , 媽 咪 都 戥 你 好 可 惜 ! 」 現 在 兒 子 打 機情 況 已 收 歛 了 。 她 又 提 醒 家 長 , 千 萬 不 要 說 ︰ 「 抵 你 死 啦 , 自 己 攞 嚟 㗎 ! 」 這 類 負面 說 法 。

Appreciation ( 讚 賞 ) ︰ 讚 賞 付 出 的 努 力

大 仔 最 近 考 得 全 班 英文 最 高 分 , 非 常 雀 躍 。 以 前 敏 兒 會 讚 他 ︰ 「 叻 仔 噃 ! 」 但 「 6A 」 教 仔 法 認 為 這 句話 可 能 令 孩 子 誤 會 拿 得 全 班 最 高 分 才 算 是 「 叻 」 。 現 在 敏 兒 會 說 ︰ 「 我 好 戥 你 開 心, 睇 得 出 你 今 次 的 努 力 沒 有 白 費 ! 」 以 讚 賞 兒 子 的 行 為 代 替 讚 賞 成 績 。

閱 覽過 無 數 親 子 書 籍 、 上 過 許 多 家 長 課 程 的 敏 兒 認 為 , 「 6A 」 教 仔 法 特 別 之 處 是 清 晰引 導 父 母 如 何 在 愛 和 管 教 之 間 取 得 平 衡 。 「 呢 套 理 論 教 識 我 , 原 來 定 規 矩 不 一 定 會惹 來 小 朋 友 不 滿 , 問 題 是 父 母 執 行 時 的 態 度 , 以 及 平 日 應 建 立 良 好 的 親 子 關 係 。 」

「 6A 」 就 如 屋 子 的 不 同 部 分 , 接 納 和 讚 賞 是 基 石 , 關 愛 和 時 間 如 兩 道 牆 有 支 撐 作 用 , 而 責 任 和 權 威 則 如 屋 頂 , 用 來 保 護 整 間 房 屋 。

親子和諧溝通原則

家庭是人與人相處最基本單位,一個人若無溫暖和諧快樂的家庭,生活絕對不安定,身心一定不愉快,在這樣的家庭成長的孩子,無論人格成長或生活調適,必定無法美滿幸福。所以幸福的家庭生活對每個人是極重要,想讓孩子成長正常,一定要全家做到和諧溝通。

每個孩子都不相同,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地方是他們的立身所在。所以對每個孩子絕對不可以同一標準看待,人人要肯定孩子的能力,知道發揮孩子的潛力。要使孩子潛力發揮,必須依靠良好親子溝通,才能了解孩子的心態,認識孩子能力及其困難盲點,使孩子了解自己解開疑惑,邁向自己人生指標而努力。

究竟我們如何與子女達到和諧溝通,於此提供下面原則共同分享:
  1. 遊戲是兒童的工作,父母如能與兒童共同遊戲,必能從遊戲中接近了解孩子。

  2. 圖畫、故事、音樂對兒童非常重要:孩子從圖畫活動中將自己思想情緒表現出來;從聽故事中可樹立正確人生方向,由講故事中可使孩子訴說出心中崇拜人物事積及自己的願望;音樂可陶冶性情,好音樂可以讓人心情暢快,尤其對穩定孩子情緒非常必要。

  3.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有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父母言行舉止對孩子人格影響極大,所以父母一言一行要審慎為之。

  4. 培養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與正確態度,每個孩子都有處理問題能力,由於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孩子由無法展現能力,進而處處依賴。所以要培養孩子處理問題能力與正確的態度,為人父母應該以平常心,放心寬心訓導孩子獨立思考與判斷,如此孩子能在自由自主的環境擁有一份自在感,具有如此開放的心靈,自然對任何問題必定有能力解決。

  5. 培養良好休閒活動,讓運動走入生活中。父母與孩子共同在休閒活動,一方面可使孩子良好正當休閒活動促進身心健康,在休閒活動中未嘗不是一項最佳溝通管道。

  6. 欣賞與讚美─ 鼓勵是資屋最好的增強作用,給孩子台階,讓他保有尊嚴可藉由欣賞讚美鼓勵讓孩子在和諧溝通中達成自我瞭解、自我接納、自我肯定、自我實現的成長歷程。

  7. 現代孩子最大缺憾是經不起失敗考驗,做任何事遇到挫折就半途而廢,所以父母應在良好溝通中培養孩子容忍度,只要所做所為是受肯定,一定要鼓勵堅持到底,培養耐心、挫折容忍力,完成自己的理想目標。要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必須由和諧溝通做起。
由以上溝通原則我們可以了解父母在溝通的角色扮演中,是父母也是老師並且是朋友,在亦師亦友的互動中,可提升愛的品質,培養品味能力。孩子需要看得見的愛,父母若能在孩子身邊陪伴做功課或集中注意傾聽孩子的心聲,必定可達成和諧溝通,如此必可提高家庭生活品質,美化家庭,美化社會,美化人生,進而促進社會和諧吉祥。


文/劉武雄 (轉載自南投縣親職教育網)

親子談判技巧

教養孩子若要得心應手,不是要求孩子事事順從,也不是大人時時自我壓抑,其中一定有些具體做法,可以讓雙方改善微妙的關係。做爸媽的明知對孩子的態度要好一點,可是不知為什麼一與孩子發生爭執,老大的作風又上來了,可能看到孩子無法溝通的態度,可能感覺到孩子太不懂事,可能想到爸媽的經驗怎會比不上一個小蘿蔔頭,於是「不要再講了,不行就是不行,」「這個家由我做主,聽我的就是了」「你再吵,就揍你」「你敢這樣做,我會跟你沒完沒了」「走出這個大門,就不要給我回來」脫口而出,甚至可能說出更火辣,更具殺傷力的氣話。這些氣話常常是造成親子溝通危機的導火線,更有可能是小孩子學習面對衝突的潛在作法。
 
談判係指共同商議解決問題,也就是當個人或團體為滿足自己的需要,而與其他個人、團體交換意見,經雙方同意,即是談判。談判並不一定要上談判桌,它也可說是一種共同決定的過程,或是一種比較和選擇的過程。(張慶勳 2002)

民主式的親子關係促使家庭成員更能各抒己見,相對的各種衝突也因而產生,為解決問題,親子談判已是常被運用的方式:

親子談判的天平:
  1. 有備無患:先了解自己的立場、探究孩子的思考模式,擬出談判不同結果的變通方案,不要死守一條底線。
  2. 培養定力:及早做好隨時談判的心理準備,培養談判時的定力。
  3. 寧可輸,也不要破裂:父母親宜視本身籌碼的多寡,抱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的心理準備,對談判結果依序選擇「贏、和、 輸、破裂的策略」。
  4. 掌握談判開場關鍵:談判開始的氣氛非常重要,父母親宜仔細觀察談判開始的氣氛,妥善運用發問技巧。
  5. 不要大幅讓步:若是為尋求孩子的合作,或是為順應某種情勢時,宜逐步漸進的以附帶條件的討價還價方式慢慢讓步。
  6. 勇於面對困難情境:任何親子間的談判都是一個新的、具有挑戰性的情境,困難勢所難免,不要畏懼免得遭孩子識破而處於不利。
親子談判的愛:
  1. 試探:「假如你願意和爸媽合作,你將會得到好處的。」試探孩子的底線。
  2. 營造恐懼感:「假如你不同意,以後就沒機會了」,攻擊孩子的弱點。
  3. 設圈套:「你會認真負責嗎?」「你會三分鐘熱度嗎?」帶答案問問題,達到目的。
  4. 說服:運用掌握對方立場和想法、熱情專注、身體語言、組織架構能力等說服技巧。
  5. 借東風:運用第三者的力量。使目的容易達到,此臨門一腳通常可以包括人、地、物或資料。
  6. 黑臉與白臉相互運用:採用「先黑臉,後白臉」的技巧,先由父母一方先拒絕,後由另一方出面談判。記得「你要和我談,還是要爸爸和你談!」
  7. 分期付款:「這是個好的開始,我們已經有了共識,以後我們再慢慢談。」緩兵之計。
  8. 妥協:當父母籌碼不足且不想使談判破裂時,可稍作妥協以使談判能繼續下去。父母與孩子接觸頻繁,舉凡生活管理、學業、金錢使用、朋友關係、價值觀…等協商經常出現在餐桌上、客廳裡、或是孩子的房間。因此聰明的父母,自然不能是談判的劣勢者,透過談判的策略與技巧,陪小孩子作決定,贏得父母的尊嚴也贏得孩子的心,更能以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營造講理的理性親子互動。
文/周進科 (轉載自南投縣親職教育網

星期日, 5月 17, 2009

如何明智處罰孩子

許多父母常會為了寶寶的鬧情緒,而傷透腦筋。面對孩子不當的行為、舉止時,做家長的應先瞭解其原因,再以適當的方法處理。但如果孩子以丟東西、打架等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時,父母就需適當給予處罰,讓孩子瞭解他的這些舉動是不對的。

規勸
案例:與同伴吵架、搶奪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並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關注;然後詢問孩子爭執、吵架的原因,並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灌輸孩子打人、搶奪是不正確的行為和觀念,並要求孩子學習說“請、謝謝、對不起”。
建議:勿以很大聲音去壓住或威脅孩子;勿直接將孩子拉開,然後大聲訓斥孩子不是;言語間避免傷孩子的自尊心。

幫忙做家務
案例:亂畫,亂丟東西、玩具……
方式:準備一條抹布、掃把、盆子等清潔用具,讓孩子學習清理和養成整潔的習慣。
建議:父母應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較小的幼兒可由父母一起帶領做家事;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詢問孩子在幫忙家事時學習到什麼。

“面壁”
案例:吵鬧不休、吵架、亂丟東西、故意從高處往下跳,車上跑跑跳跳…………
方式1:在處罰區上擺上軟墊或一張椅子,可取個名字;準備鬧鐘或時鐘,計時處罰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正對大門、不在太明顯地方;限制處罰時間,或讓孩子講處罰多久的時間;處罰完後,讓孩子說出今天被處罰的原因。

方式2:在家中規劃一個處罰區,可取個名字,地點以靠牆壁、不正對大門為主;地上鋪上軟墊;準備一個時鐘或鬧鐘,計時孩子處罰的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宜太明顯或正對大門,以免傷及孩子自尊;與孩子講處罰時間不宜太久,否則會造成孩子更頑皮的反效果;視孩子的高度來決定墊子高度;處罰完後,詢問孩子被處罰原因,讓孩子自己知道做錯的原因。 

畫畫
案例:喜歡罵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動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況,在固定處擺放一張小桌子(此處罰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書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後使用到這些桌子時,會產生害怕、恐懼的心理);準備一本畫冊及顏色不同的畫筆,讓孩子畫出、寫出心中的想法。
建議:當孩子有受傷時,先處理受傷部位再處罰;讓孩子將發生的時間和做錯的事情畫下來;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可從孩子的畫中瞭解到,孩子犯錯的心理想法;此為藝術治療法,較不會傷害到孩子自尊心。

看書、寫字
案例:暴力傾向、說謊、順手牽羊……
方式:選擇固定處罰區鋪上軟墊或擺放小桌子;在處罰區裏面放鉛筆、畫紙、彩色筆、故事書、色紙……;讓孩子自己先寫字或看書,化解孩子憤怒的情緒。
建議:當不能馬上放下的工作時,可先叫孩子到處罰區去反省;別怒斥孩子的不是,與孩子先隔離,緩和彼此的情緒;等情緒平復後,詢問孩子犯錯的動機。

沒收心愛的東西
案例:吵鬧不休、亂丟東西、不收玩具……
方式:將孩子亂丟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為懲罰。
建議: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並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媽媽正在注意和關注;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讓孩子說出為什麼犯錯,和媽媽生氣的原因。

排豆子
案例:針對耐心不足,亂丟東西等情況。
方式:準備一個盒子、盤子,裏面有紅色、綠色等彩色的珠,幾個塑膠罐子;讓孩子在處罰桌上,將各種顏色的珠,擺放在正確位置。
建議: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視情況針對孩子修改來處理,可先罰站、罰坐再做處罰;此目的在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可訓練手眼協調、分辨能力;完成後,讓孩子知道被處罰的原因。

禁止某些權利、要求
案例:不愛刷牙、挑食、亂丟東西……
方式:將孩子愛吃、愛玩的東西暫時禁止碰觸,作為懲罰。
建議:不以威脅、憤怒的態度大聲對孩子說;讓孩子知道禁止這些權利的原因,當孩子日後表現佳時,恢復其權利。專家也表示,孩子成長過程當中,難免都會犯錯,無論是無心的或是故意的,當父母在處罰孩子時,還需注意一些事情,以免造成不良的後遺症。
  1. 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
  2. 處罰的地點應選擇不明顯、不正對大門地方,以免傷到孩子自尊心;
  3. 注意措詞、語氣,勿以威脅、恐嚇的話語對孩子說;
  4. 處罰內容需徹底執行,不寬容、妥協;
  5. 處罰後,安撫孩子,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關心和關愛。
罰坐
案例:吵鬧不休、吵架……
方式:在處罰區上擺上軟墊或一張椅子,可取個名字;準備鬧鐘或時鐘,計時處罰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正對大門、不在太明顯地方;限制處罰時間,或讓孩子講處罰多久的時間;處罰完後,讓孩子說出今天被處罰的原因。

From 教搜記

如何增強幼兒記憶力

記憶是知識的寶庫,有了記憶,智力才能不斷發展,知識才能不斷積累。下面提供幾則有助於增強幼兒記憶力的遊戲。
  • 依次說出名稱:把6樣東西按先後次序排列在桌上,讓孩子看上幾十秒鐘,然後閉起要求孩子憑記憶依次說出這6樣東西的名稱。

  • 辨顏色:讓孩子閉上眼睛,說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襪是什麼顏色的。如果你也閉上眼睛說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襪的顏色,將會引起孩子對這種遊戲的更大興趣。

  • 找物品:當著孩子的面把8種不同的小物品分別藏好後,再讓孩子將這些物品一一找出來

  • 看圖說話:把15張不同內容的圖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會兒,然後蓋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圖片內容盡可能準確地?述一遍。

  • 飛機降落:將一張大紙作為地圖貼在牆上,紙上畫出一大塊地方作為"飛機降落平台"。再用紙做一架“飛機”,寫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圖釘。讓孩子站在離地圖幾步或十幾步遠的地方,先叫他觀察一下地形,然後,蒙上眼睛,讓他走近地圖,並將“飛機”恰好降落在"飛機降落平台"上。

  • 看櫥窗:這個遊戲適合在帶孩子外出時進行。路過商店櫥窗時,先讓孩子仔細觀察一下櫥窗裏陳列的東西。離開以後,要求孩子說出剛才所看到的東西。
第 136 期 教搜社《家長週記》

星期三, 5月 13, 2009

發怒有感

發怒會讓人麻木。如果你將怒氣出在你的兒子或女兒身上,會另他們感到恐懼和害怕。對一個孩子生理上和口頭的懲罰可能會在他們心中深深紮根,造成不好的心裏暗示,所以作為家長,在你做任何事的時候都要控制住自己的怒氣,這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你的兒女看到的都是你生氣的面孔、聽到的都是你發怒時的聲音,他們很可能長大後也是如此。

試想想:如果在你是孩子的時候,你的父母十分易怒,常用言語辱?你,你就會極力想要克服這種狀況。父母易對孩子發怒,這可能是由於你的過去充滿了不確定的苦痛及憤怒。如果事實果真如此,盡可能的找尋方法改變自己。如果你不這樣做,雖然你並不情願,但很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到你的兒女。

當你在教育孩子時,“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是十分關鍵的。那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不值得生氣。但是那些不好的作為,比如你的兒女傷害自己、他人或者財產,你就要堅決、快速且恰當的制止他們。你要盡可能的經常提醒自己小事情不值得你過於傷神。還要告訴你自己,控制自己怒氣的人只有自己,不要讓你的怒氣操縱自己。

在你感到自己的怒氣快要超出自己的控制範圍時,抽出點時間,深呼吸一下,散散步,做些事情讓自己控制一下情緒。

父母都有愛好,可以將愛好與兒女分享,這是溝通的一個好橋樑。為什麼不試試這些方法,而僅僅使用憤怒來與兒女溝通?難道你認為可以用一團火去撲滅另一團火嗎?

From: 教搜社

星期一, 5月 04, 2009

寫作FAQ——生活小事變文章

【明報專訊】Q﹕怎樣才可寫成一篇好文章?

A﹕寫作前要抓緊主題,以「我的母親」為例,這是個很闊的題目,寫作時可以嘗試以媽媽的眼睛做主題——「我犯錯時,看見母親的眼睛是嚴厲的。我做完功課後,看見母親的眼光充滿喜悅。我生病時,看見母親的眼睛是溫柔的。我不聽話時,母親的眼睛是包容的。」可以實寫,也可以虛寫。又如以聲音為主題——「我與幾個同學放學後正想到水池玩耍,心中彷彿聽到媽媽說:危險!當我玩得夜了,彷彿聽到媽媽說:快回來吧。」幾件小事,已能說出母愛的無微不至。任何家長也可引導孩子將身邊的平凡小事組織成有條理的文章。

幼園開始口頭作文

Q﹕何時開始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

A﹕孩子讀幼稚園時已可開始口頭作文,之後可過渡到書面寫作。可以由孩子說,父母寫,共同創作,寫完後朗讀給孩子聽。也可以一人寫一個字,他懂得寫的就讓他寫,慢慢由共同執筆,過渡到由子女執筆。

爸媽出題 先「做功課」

Q﹕先給孩子定題目還是讓他自由發揮較佳?

A﹕可以雙向發展。子女喜歡寫什麼,可以順應他們。父母也可定題目,讓他們從另一角度思考問題,但父母先要做好準備,翻查書本,擬定寫作題材,寫作前先進行活動,引發思考。

小心大綱削弱創意

Q﹕寫作前要不要寫大綱?

A﹕在寫作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負荷超載,將內容以文字化成重點,思想負荷便可減輕,寫大綱可以幫助寫作的初學者澄清思路。但有外國研究顯示,習慣寫大綱後才寫作,創意水平便較弱,因為寫作是隨機的聯想,邊寫邊湧出寫作意念,應不受框架限制。既然如此,那便要視乎孩子的水平,也可以同步並進,時寫時不寫。

-----

何萬貫創立了多個有關閱讀及寫作的網站,歡迎大家瀏覽﹕
  • 何教授網站(http://www.hk-poster.com/chinese)
  • 每日一篇網上閱讀計劃(http://www.prof-ho.com/reading)
  • 每日一篇資訊站(http://www.hk-123.com)
  • 小作家網上培訓計劃(http://www.writer123.com)
  • 星火網上文學月刊(http://www.youngwriter123.com)
  • 飛鴿行動(http://www.fed.cuhk.edu.hk/express)

資料提供﹕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何萬貫

7招寫好文章

【明報專訊】寫作,可以訓練思維,培養創意,好處多多。但是,叫活潑好動的孩子靜靜坐下來提起筆桿,把白紙填得密密麻麻,猶如牽牛上樹,大家痛苦。

請來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何萬貫,給各位父母傳授教導子女寫作的心法。何萬貫說,寫文章易,但要寫好一篇文章卻很難。要幫助孩子寫得一手好文章,父母便要注意以下要點:

第1招﹕爸媽做讀者

外國有研究證明,假如孩子心中無讀者,寫作的思維便會很混亂,會粗疏地當作交了功課便算。如家長能看看孩子的文章,表示欣賞,或叫孩子在你面前朗讀,他們會很有滿足感。

第2招﹕適時提問

看過文章,遇有不明之處、前後句脫節等等,可以直接對孩子說:「唔明呀!」他便會努力地改進,因為孩子都很自我中心的。如寫得不夠具體,可以再深入細問。如孩子心中有讀者,讀者又會提問,能產生互動關係的話,便可提升寫作水平。

第3招﹕先別挑錯別字

錯別字、句子不通等問題,從寫作理論層面來看,爸媽目前毋須將注意力放在這些地方,否則只會窒息孩子的寫作興趣,因為要消滅錯別字,必須通過大量且長年累月的閱讀才能解決問題。只要學習寫作的過程與閱讀同步,便不怕將來出現錯別字。此時的重點應放在創意上,家長應將錯別字的問題交給教師。

第4招﹕視作大事

父母多為孩子鋼琴成功考級而大事宣揚,其實也可把他們能夠完成一篇文章變成家中大事。知道父母重視,子女投放在作文的時間便會漸多。父母可以表揚孩子準時完成、字數多,孩子便會很高興。

第5招﹕不時重讀

寫作過程中,學生很多時交完功課便算,教師怎麼改,都覺得與自己無關,而且很少會重讀,那便永遠學不好,因為他已跟作文一刀兩斷。閒時多看一遍,寫得不好的再改,在父母的引導下不斷重讀自己的文章,不斷求好求優。自小養成習慣,把寫成的文章當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時重讀,否則便無法吸收從前的經驗而繼續發展。

第6招﹕文字傳情

父母和子女間可以用便條文字傳情。假如有來電找不在家的父母,孩子可以寫下對方的留言。親朋透過父母送禮物給孩子,父母也可鼓勵他書寫簡單的信件給對方,傳真、郵寄、電郵也好,對方會很高興。應從小建立這個習慣。

第7招﹕善用電子平台

很多學生濫用無可簡短的文字,用嬉戲形式給對方寫電子信息。宜鼓勵孩子想清想楚後,才把意思透過電子平台傳達給對方。

文:潘詠珊
編輯:黃敬安

星期一, 4月 20, 2009

在職父母親子有法(上下班篇)

有很多種,可以用手指輕刮一下孩子臉頰,可以對著孩子學貓叫,也可把能發聲的玩具對著孩子耳朵將其叫醒。給孩子穿衣服時,可在其腋下或背部撓幾下,使孩子體會到樂趣。肌膚之親是讓小寶寶感覺到媽媽關愛的最好途徑。

媽媽寶寶互相餵飯:孩子能吃飯或能吃斷奶食品的話,媽媽可將飯舀到勺子裏喂給孩子吃,同時鼓勵孩子喂給媽媽吃,這種餵飯遊戲是十分溫馨的,還鍛煉了寶寶的各種能力,初步培養了孝心。

說“再見”時抱起孩子:孩子知道媽媽要上班去了,會多麼傷心啊!媽媽要抱抱孩子,對孩子說“再見”。即便是孩子聽不懂,也要給他講明白媽媽離開的理由:“媽媽要去上班了,如果寶寶好好玩,好好吃飯,媽媽很快就回來啦!”

很多媽媽為了避免孩子的糾纏而偷偷離開,這種做法是絕對禁止的。因為孩子會一整天找媽媽,會因見不到媽媽而心神不寧、注意力不能集中。這種做法持續下去會使孩子形成整日找媽媽的習慣,再見到媽媽更是一刻也離不開了。媽媽應讓孩子接受媽媽要離開的事實。

至於下班後的育兒小竅門如下:

大聲喊著孩子的名字進門:媽媽下班回來後,一邊喊著孩子名字一邊進門。即使孩子在睡覺也沒有關係。孩子跑出來(或由看護人抱出來)迎接媽媽的話,媽媽要捏捏孩子的臉蛋,抱抱他,通過肌膚之親來讓他體會到媽媽的存在。

和孩子一起洗澡、遊戲:如果孩子超過2歲了,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了,在水裏盡情玩耍。如果孩子太小,可以在幫他洗完後給他按摩。通常孩子會樂得咯咯笑的!

和孩子一起聽音樂、跳舞:雖然你可能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但只要和孩子一起隨著音樂一起哼哼,一起扭動腰肢體就可以了。同時拉起孩子的小手,並與孩子目光相對,傳遞你的愛。

睡前故事的威力:在孩子睡前給他講故事,這絕對是對不能白天陪伴孩子的最好補償!還可以給孩子唱催眠曲,讓孩子在這種安靜舒適氛中進入夢鄉。

From 教搜社

星期六, 4月 18, 2009

當孩子說謊時 ...

當孩子說謊時
如何培養孩子誠實的品德,增加孩子說實話的勇氣?

很多父母很容易就察覺孩子在說謊,並且為了孩子撒謊而大發雷霆。
一位父親對他說了謊的兒子克明說:「我不在乎你因為頑皮而打破教室的玻璃,但是我很生氣你不肯承認自己說了一堆謊言來掩蓋你的行為。你的不誠實比頑皮更令人憤怒!」
有位母親問孩子宇杰:「你今天回家晚了一小時,我擔心得要命,你到底到哪裡去了?」
孩子說:「哪有?我只是等不到公車。」
媽媽說:「怎麼可能!你有沒有騙我?」
孩子說:「妳不相信就算了!」
面對孩子的撒謊,很多父母很無奈,不知如何反應,只能搖頭嘆氣!
然而,當謊言進入一個關係,就開始吞噬這份關係中的信任。當謊言進入一個家庭,就逐漸侵蝕這個家庭中的親情。當謊言漸漸變成習慣,就使一個人漸漸喪失真實的自己!

培養孩子誠實品格的三個方法

絕大多數的父母不會教導兒女說謊,可是幾乎每個孩子都說過謊!究竟孩子為什麼要說謊?當孩子說謊話,父母該如何面對?我們可以教育出比較誠實的下一代嗎?如何培養孩子誠實的品德,增加孩子說實話的勇氣?
  1. 了解孩子說謊的動機

    一個人會說謊,通常是因為有需要隱藏的事實,然而,隱藏這個事實的動機卻有所不同。例如,克明說謊是因為害怕與逃避;他不喜歡承認打破玻璃的後果:也許是被臭罵一頓,也許是被嘮叨一陣子,也許是被扣零用錢,也許是被處罰掃廁所……,因此選擇用謊言來逃避後果。宇杰說謊是因為害羞;他喜歡上一位女同學,他在公車站牌等車,只因那個女同學的車還沒來,宇杰寧可錯過自己的公車,等到女生上了車才等下一班回家的公車;他很難告訴媽媽遲歸的真實原因,因此選擇用謊言來避免自己的難為情。

  2. 降低孩子誠實的風險

    父母親若希望孩子少說謊話,就要幫助孩子勇於說實話。在孩子不敢說實話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是你做的,你就勇敢地承認,我答應不罵你,因為我希望你誠實。」另外,孩子每次說出實話後,父母的反應非常重要。例如,克明爸爸在生氣過後,告訴克明:「你最後願意鼓起勇氣承認錯誤,爸爸真的很高興。」宇杰若是說出實情,媽媽要避免挖苦嘲笑或是責備,而是用接納的態度來回應。例如:「原來是這樣!謝謝你願意告訴媽媽,這樣我可以每天少擔心一個小時,也許可以活得久一點。」

  3. 教導孩子以不說代替說謊

    很多時候孩子不敢說出實情,大人卻一定要得到一個答案,孩子只好編個謊言來應付;長此以往,對親子雙方都沒有益處。與其讓孩子說謊話,不如教導孩子「可以不說」。例如,宇杰媽媽可以告訴宇杰:「如果你現在不願意讓媽媽知道晚回家的真正原因,你可以告訴我『我有一些事耽擱了,但是現在不方便說出來。』而不是隨便編一個理由欺騙媽媽;你不說原因是可以的,但說謊是我不喜歡的」

趙慧芳(新店文山國中輔導室主任)

星期五, 4月 17, 2009

在職父母親子有法(假日篇)

如果您必須工作,必須把孩子留給托兒所或老人,那麼我們要提醒您: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質”而不是“量”。雖然不能一天到晚地陪伴孩子,注視孩子的一舉一動,但完全可以利用下面的小竅門來更好地照顧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愛無處不在。

假期帶孩子去遊樂場:如果天天去遊樂場,任何人都會覺得索然無味。若偶爾為之或有規律地去遊玩,比如每個月的第一個週末去,孩子就會覺得十分嚮往。全家人一起去遊樂場遊玩,對孩子來說是十分有趣的事。

週末去超市:媽媽經常要趕在週末把一周的食品和用品購買齊全。您若去超市,不妨帶著孩子一起去,請他和您一起挑選物品,一起付錢,並一起回家整理購買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教給孩子最基礎的人際社會交往,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

和孩子一塊整理衣服、幹家務:很多在職父母抱怨到了週末必須完成大堆的家務勞動。你因不要急於洗完髒衣服就把孩子一個人放在一邊不管不問。即使你幹家務活也要和孩子說說話,聊聊天。整理衣服時可以請孩子在一邊幫忙,還可以教孩子一起疊衣服。讓孩子感覺和父母在一起十分溫馨。

和孩子一起做飯:平時的飯菜也許湊合一下就可以了,到了週末可不行!給孩子準備特殊的週末大餐吧。如果孩子2歲多了,就可讓他一起來參與做飯了,可請他說出自己喜歡吃什麼,並一起準備,或把部分材料當作玩具給他玩。

From 教搜記

星期三, 4月 15, 2009

奧巴馬談為父之道 (三之三)

“……前一天我在威斯康辛州的一個市政廳座談會上回答問題。有一個年輕人舉起手,我猜想他想問的是有關大學學費、能源問題或者也許有關伊拉克戰爭。但他不問這些,卻很嚴肅地瞪著我問道:‘生活對你有何意義?’

“欸,我必須承認我對這個問題毫無準備。我當時開始回答得有點結巴,然後我停下來,想了一會兒就說道:

“我年輕的時候,我想到的生活就是關於我——我如何為自己在世界闖出一條路來,我如何取得成功,以及我如何獲得我所要的東西。

“但現在,我的生活圍繞著我的兩個小女兒。我想到的是我要留給她們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她們應該生活在一個只有一小撥人富有而一大撥人為了生存而必須每天掙扎的國家嗎?她們應該生活在一個依舊有種族歧視的國家嗎?生活在一個由於她們是女孩而不能享有與男孩同樣多機會的國家嗎?她們應該生活在一個由於我們不能與其他國家有效地合作而被世人所討厭的國家嗎?她們應該生活在一個由於我們對氣候所造成的不良影響而出現嚴重危機的世界嗎?

“我所深刻認識到的是,你如果不願意為我們的孩子——所有我們的孩子,作出一丁點貢獻而留下一個更美好世界的話,生活就沒有多大價值。哪怕這很困難,哪怕所要做的工作有多艱巨,哪怕在我們一生中所能做到的還遠離目標甚遠。

“……這就是我們做父親和做家長的最重大的責任。我們嘗試,我們希望,我們盡力把我們的房子建在一個最堅實的岩石上。”

From 教搜社 - 家長週記

星期二, 3月 17, 2009

「等待」的教子哲學

有些孩子,讓父母老師傷透了腦筋,大家幾乎都已經絕望了,於是放棄了教育。然而不知什麼時候,他忽然變好了、懂事了。看這長進了的孩子,父母和老師回憶起當年與他“持久戰”的情景,竟會覺得自己那時很可笑。

當時,父母和老師寸步不讓地和孩子較勁,好像自己只要在教育上一鬆手,他頃刻間會掉到無底深淵裡去似的。

和孩子意見不一致的時候,父母強烈地相信自己的意見是唯一正確的,並且強加在孩子身上,根本不曾思考過自己的意見也可能有不妥之處,更不去想一想,孩子接受它也需要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和過程﹔

他們不相信孩子,只相信自己﹔他們不認為事情是孩子自己想通的,而認為是父母說通的﹔

他們想代替孩子思考,代替孩子生活; 他們不相信孩子是一個能夠自主成長的生命,而把孩子看成是可以捏成既定形狀的橡皮泥

我們見過一些孩子,在父母放棄他們之后,反而變好了。實際上,這屬於父母歪打正著:

正是因為父母的“放棄”而減少了對孩子的干涉; 正是因為父母的“放棄”而給了孩子稍微寬鬆一點的心理環境﹔正是因為父母的“放棄”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從跟父母作對轉移到自身的反思,結果孩子主體性增強了,事情反而出現了轉機。

這裡請弄清楚,我們絕對反對放棄教育,那是消極的,我們主張的是“等待+幫助”,以等待為主,靜靜地觀察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幫他一下。要相信孩子,相信時間,相信生活。也就是說要適度地放手。

時間是最偉大的醫生,生活是最偉大的老師,而我們都不夠偉大。

from 教搜記

星期日, 3月 01, 2009

奧巴馬談為父之道 (三之二)

“……第二個教訓是,我們為父所應做的是傳給我們孩子對人應有同感empathy的人生價值。不是同情,而是同感——即能設身處地地為人著想,將心比心;能透過別人的眼觀世界。有時候我們是那麼容易地執著於“我們”,而忘了我們相互之間所應承擔的義務。我們的社會有這麼一種文化(流行的看法),認為牢記我們相互之間所應承擔的義務是一種軟弱的表現,因此我們不應該對人表示關愛。

“……但我們年輕的男孩女孩都會觀察到這一切。他們會觀察到你不理會或虐待你的妻子;會觀察到你在家不為別人著想的表現;會觀察到你的冷漠無情;會觀察到你只為一己之私著想。所以,我們在學校或在街上會看到這些同樣的行為表現是不足為奇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以身作則來把同感和關愛這些人生價值傳給我們的孩子。我們須要給他們做出這樣的榜樣——強者不是把別人擊倒而是把別人扶起來,這才是強者。這就是我們為父的所應負起的責任。”

“……我們應該採取這一切措施來為我們的孩子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但我們也必須明白,即使我們做到這一切,既使我們做父親和家長的盡了我們的義務,即使華盛頓政府履其職責,我們在生活中仍然會碰到許多艱難的挑戰。人將仍會有掙扎與痛苦的日子。風仍會在吹,雨仍會在打。”

“……因此最後我們為父的應總結的教訓,也是我們可以傳給我們孩子最貴重的禮物,就是希望這個禮物……我講的希望是那種寄託於我們內心的精神——即堅信在逆境中我們只要願意為之努力而奮鬥,就會有更好的事在等待著我們。”

星期二, 2月 24, 2009

微波爐安全計 叮飯還是保持距離為妙

【明報專訊】又害怕,又要用,不少人對微波爐就是如此「愛恨交纏」。面世62年,負面傳聞不斷,但觀乎電器店提供的牌子及款式,似乎無損銷情。微波爐究竟對人有沒有害?

多重保障防泄微波

問﹕微波爐會否泄漏微波?

答﹕香港理工大學高級健康安全及環境事務主任霍超倫表示,微波爐的門關上,才能啟動來煮食。就算在煮食中途爐門意外被開啟,微波爐內產生微波的磁控管(magnetron)即停止運作,不會產生微波,更談不上泄漏。

爐門上佈滿小圓孔的金屬網,也是一項安全裝置,由於微波的波長較這些圓孔大,因此不會穿過爐門而泄漏於爐外。

一般而言,微波爐很少會泄漏微波。不過,若微波爐曾受碰撞或不妥善地搬動,以致爐門不能穩妥地關上,微波爐啟動時,微波便有機會從門隙泄漏。要知道有沒有微波泄漏,霍超倫建議可聯絡代理商檢查。

跟X光輻射不同

問﹕微波爐對人體有沒有害?

答﹕霍超倫指出,微波屬「非電離輻射」,跟X光及伽瑪射線等「電離輻射」不同,後者無論穿透能力或能量都要高,微波則低得多。

眼睛生殖系統較「敏感」

另一方面,以目前科學界所知,眼睛及生殖系統對微波較「敏感」,長期接觸微波所產生的熱力,會增加患上白內障及影響男性生殖能力的機會,但不是說吃由微波爐「叮」熱的食物會有風險,而是指人體直接接觸微波而言。

家用微波爐由金屬製造,產生微波的磁控管密封在爐身,加上微波會被爐內壁的金屬板反彈,再被食物的水分子吸收,因此人體並不會直接接觸內裏的微波。

不過,霍超倫提醒,為安全計,微波爐運作時,還是不要站在它前面。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網頁指出,距離爐身20吋遠,身體所接觸的微波——萬一有泄漏的話,是爐前2吋所接觸的百分之一。由此可見,距離愈遠愈保險。

微波爐煮食 無證據增致癌物

問﹕吃微波爐烹調的食物,會否致癌?

答﹕不少人有此疑慮。有傳食物被加熱後,微波會殘留在食物中,又指微波爐煮食時會把食物中的氨基酸轉化成致癌物。

事實上,「叮」一聲時間一到,微波爐便停止運作,爐內不再有微波產生,也不會殘留在食物內。

互聯網流傳「肉類微波後會產生一種致癌物d-NitroSodienthanolanines」,相信是指N- Nitrosodiethanolamine(NDELA),目前它仍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2B組,即動物實驗證明可致癌,但尚沒有證據指可令人類患癌。本港消費者委員會於2005年11月出版的《選擇》月刊指出﹕「……暫時並沒有足夠證據顯示烹煮食物,包括用微波爐煮食,會產生 NDELA。」

更能保存維他命

本港食物環境衛生署曾綜合科學證據,於同年6月發表報告指出,沒有證據證明以微波爐加熱食物,會增加致癌物;一些研究更發現,針對某些食物如煙肉等,微波爐烹調較其他煮食方法,產生較少疑似致癌物。報告也提及,微波爐煮食不會對食物中蛋白質、脂肪、維他命及礦物質有所負面影響,反而更能保存維他命及鉀質。

破壞西蘭花抗氧化物

不過,微波爐可能是食物中抗氧化劑的「剋星」。據2003年10月英國科學普及雜誌New Scientist報道,西班牙科學家比較蒸法、壓力鍋、水焯和微波爐,何者最能保留西蘭花中抗氧化物「類黃酮」(flavonoids),結果微波爐大輸——破壞所含的九成半類黃酮,蒸法大勝——只破壞一成多,原因與煮食溫度較高有關。

霍超倫指出,坊間對微波爐煮食的疑慮,可能來自部分實驗室或動物實驗的結果。事實上,一些科學爭議還未有定論,原因是不同的科研隊伍,各自得出正面或反面截然不同的研究結果。微波爐烹調對食物營養或人類健康的影響至今莫衷一是,就是這個情。

陶瓷食具飱叮鱓

問﹕什麼食具適合放進微波爐?

答﹕很多人都懂得使用「微波爐

專用的塑膠飯盒,它以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製造,即回收用「三角嘜」內以「5」標示的塑膠,可受熱最高120℃。留意不宜以它「叮」油分太高的食物,原因是恐怕它在微波爐加熱時超過溫度上限,令塑膠物質釋出,最好改以陶瓷(鍍金屬邊的除外)食具盛載。

仿瓷餐具不宜叮

此外,仿瓷餐具(又稱美耐皿,melamine)也不宜放進微波爐中,本版去年曾訪問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高級講師楊志雄,他表示,這類塑膠本身亦可以被微波加熱,導致自身燒焦並變成深褐色。

文﹕姜素婷

圖﹕郭慶輝、秦偉

編輯:賴宇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