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15, 2009

父母多回應 孩子語文好

【明報專訊】哪對父母不想子女口齒伶俐精叻醒目?語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否把語言駕馭得好,影響孩子吸收知識,建立自信。在一般父母心目中,這更是成績高低、前途好壞的關鍵……

身為言語治療師,關陳立穎把工作元素引入子女的語言學習上,結果,孩子的英語能力較同齡孩子高,且看她有什麼好招數。

訪問言語治療師談培育語言之道,原以為定會牽涉大量a、e、i、o、u的發音技巧,誰知道,最有效的方法,原來亦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毋須刻意去「教」。那麼做個懶爸媽,什麼也不管就行了?

大錯特錯。

0歲起「交談」 甚少看電視

想子女學好語言,父母雖然毋須正襟危坐拿覑課本教書,但由寶寶0歲開始,未懂發音之時,便要開始經常大噴口水花,像自言自語般跟寶寶「交談」,打好溝通基礎。

關陳立穎在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言語及聽覺科學部任臨脇導師,負責培訓言語治療師,育有11歲的兒子關國承及7歲女兒關幗欣。女兒就讀本地傳統名校,中英語俱佳,關太舉例說:「她很快看得明一篇文章,默書也不用怎麼溫習便全部記得。」兒子亦在本地學校讀書,「一如其他孩子,在語言上男仔沒女仔那麼好」,話雖如此,子女二人的英語均較同齡孩子佳,尤其聽說能力。

關太平日不許孩子看電視,這天因為額外得到獎賞,才獲准收看BBC的英語卡通片Charlie and Lola。節目沒有中文字幕,兩個小學生也能聽得懂英語配音,還看得津津有味。

學會鶽哦起 每叫必回應

關太分享心得說,夫婦倆對子女的說話都很敏感,自孩子懂得發出聲音,他們每次都會回應孩子。她提醒家長切忌在孩子發聲時不予理會,望向別處,令他們喪失說話的興趣。「當他們好細個,只懂指覑物件發出『呀』一聲時,我們便會問﹕你係咪想要××呀?」

到了孩子說單字的時期,她就用短句回應,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說話有人聆聽,便會樂意說話。「我會好留心聽他們說話,會有即時反應,發問定會答。」她指出,爸媽的話如語言示範,必須娓娓道來,要有耐性,別嫌麻煩。

不糾BB話 示範讀正音

以為言語治療師必定很執著咬文嚼字,要求字正腔圓,原來又是一場誤解。到了孩子三四歲,關陳立穎從不糾正發音,由他說錯,等孩子完整表達意思後,才示範正確發音。例如孩子說﹕「全全。」她就會回應﹕「啊,係呀,是船來的呀!」絕不會即時指正﹕「唔係,應該係船船先飱!」以免令孩子產生挫敗感。

「如果3歲前把狗說成『豆』,那是沒問題的,但若把䒷說成『改』,則無論是什麼歲數也有問題,要接受言語治療。(詳見另稿)」不過,到了小學階段,若聽到孩子有懶音,她便會立刻糾正。

關太指出,就地取材、生活化、學習後必須運用、增加語境,都是言語治療的要素,這也同時能放諸學習語言上。

不重聲韻學 拼音當遊戲

「發音必定要學,但那只是其中一環。在家裏很難教發音,因為家並不是課室。」除了在考試前夕要抱佛腳,關太從不教聲韻學(phonics),也不會要孩子練習「bo po mo fo」。

她會用普通話讀出女兒的中文課文,平日會將發音技巧滲進小遊戲,例如問孩子﹕「如果沙有s音在內,你猜有沒有其他字和它一樣有s音?」又或者問﹕「如果m-a-n念作man,你猜r-a-n 會是怎麼念呢?」她強調,玩遊戲也必須視乎興趣,若孩子不愛便要立刻停止。

帶孩子到內地旅行,便可以學習普通話,提升說話動機。她會叫孩子嘗試用普通話點菜,孩子不敢說,她就示範。

英語方面,媽媽早有計劃。哥哥甫出生,她便用大部分時間跟孩子說英語,爸爸則說廣東話,到了兒子3歲,她才開始跟他說中文。她說,計劃並非堅決要執行,會視乎情。關太的母語是普通話,她其實想過自小跟孩子用普通話溝通,但子女甚抗拒,也就作罷,可見學習語言是無從強迫的。

外傭說英語 學而時習之

「為何英語在我們家裏的地位較普通話高?因為我們家有外傭,語言找到用武之地;但不說普通話,也能生活到。」菲傭姐姐已在關家工作了11年,只懂說英語,反而製造了語境。現在,關太會在吃飯時說英語,因她不想菲傭不明白他們在說什麼。她遲了回家,也會特地致電孩子,要他們轉告菲傭,製造運用英語的機會。

她認為雙語環境絕對有助孩子學好英語,讓他們身處英語世界亦不會害怕,去旅行時也容易明白外地的文化。那麼,是否請了外傭就能提供語境,令孩子學好英語?

她說,請外傭可以令孩子習慣家裏是用多種語言的,令他們不會錯愕。「如果外傭屬於溝通型,很疼惜小朋友的話就好,但有些外傭只喜歡默默地做家務的。」她認為,如果真的有心為了令孩子學好英文而聘請外傭,面試時便要揀選一個英語好的。但那其實相當困難,因為英語亦非她們的母語,若真的英語好,也毋須做外傭了。何,外傭的工作是做家務,很難要求她能同時教英語。

親子讀洋書 好過看閃卡

時下很多父母會不斷播放英語學習VCD給子女看,她認為,每樣東西也不能濫用,「不能靠單一的方法就能讓孩子學好語言,正如不可單靠參加英西日法語 playgroup,就期望他們能學好多種語言」。她認為父母也要說英語,例如一起看英文書,提供語境。「學英文,並不是純粹學單字,我不主張用 flashcard(閃卡)。他們為何喜歡看卡通?因為有故事,而不是因為卡通裏的用字得意或發音正確。如果能透過故事學習,永遠好過用 flashcard。」

父母不敢說 孩子懼英語

很多父母自覺英語說得「核突」,怕在子女面前說英語,擔心錯誤示範,弄巧反拙。關太卻不同意﹕「就是因為有這種缺乏信心的態度,才會影響孩子,教導孩子並非單靠言教,還有身教。父母不一定要說得很好,不要介意自己並非以英語為母語。」她認為,接受香港教育者已學習了多年英語,理論上英語不會太差。她鼓勵家長,把握與孩子一同運用英語的機會,「有時可以看西片,有時可以去餐廳參加Halloween(萬聖節)派對,那是免費的學習機會」。

學語言,除了後天的培育外,先天因素也不能忽略,關太提醒家長,「個個孩子的天分不同,切勿強迫」。

文﹕潘詠珊

編輯﹕梁佩琪

統籌﹕陳詠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