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11, 2009

你的孩子是大話精嗎?

【明報專訊】上月,美國驚傳6歲男童隨熱氣球飛走的「氣球男孩」事件,若非兒子最後爆出「做騷」之言,這場由他父母自編自導的鬧劇果真騙到所有人。「大話父母」現正面臨被起訴,然而小兒子當初說謊的行為,亦值得大家深思。各位爸媽也請想想,家中的孩子是否經常講大話?

混淆想像與現實 不屬講大話

王太的3歲兒子經常編說不真實的故事,有時還會虛構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人物,令她懷疑兒子有講大話的壞習慣。明愛家庭啟導成長計劃培訓主任葉麗貞表示,小朋友在3、4歲時正處於抽象思維的發展階段,往往會將豐富的想像力與現實世界混淆,例如他們會幻想今天跳跳虎陪伴自己返學。這一類的想像行為不屬於講大話。孩子到了8、9歲,這種混合現實與幻想的思維方式會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實事求是的邏輯思考模式。

當父母認為小朋友偏離現實的說話是「不正確、不恰當和不能接受的,同時是有目的而說出來,我們才可以界定那是大話」。她指出,說謊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然而在心理學的範疇中,是道德發展過程中的階段,「小朋友處於不同的道德發展階段,講大話對他們來說亦可能有不同的意義」。

按道德發展階段 剖析說謊

葉麗貞根據心理學家科爾伯格(Kohlberg)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分析小朋友說謊的行為和動機。科爾伯格將人類道德發展分成3個層次,每個層次分兩個階段,而每個階段各有不同的發展重點。

0至9歲 說謊為逃避懲罰

第一階段的發展重點為「處罰與服從」。約0至9歲的小朋友行為取向是以避免被處罰和服從權威為中心。她說﹕「人沒有十全十美,再乖的小朋友也總會犯錯,處於這階段的小朋友做錯事時,便有可能會用謊言來掩蓋錯處,企圖逃避懲罰。」例如爸媽規定孩子放學後必須做1小時家課,才可看1小時電視,當孩子沒有守規則時,他或會為了避免被爸媽責罵,而不說出真相。

第二階段發展重點為「快樂與利益」,約9至12歲的小朋友通常以滿足個人需要和公平交換為處事原則。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得到某些東西,他們不惜以說謊來滿足自己的願望。以上述例子分析,小朋友犯規後講大話來掩飾,主要是為了個人快樂和利益,他不是怕被處罰,而是用謊言來使自己獲得更多看電視時間。

而到了約13至15歲,進入第三個道德發展階段,「讚賞與尊重」是發展重點,他們行為背後的理由是與他人維繫良好關係,得到別人的讚賞和肯定。當他們犯錯後,害怕令身邊的人對他失望,於是增加他們說謊的動機。

至於第四至六個階段,重點分別是「法律與秩序」、「公約與法理」和「良知與公道」,約16歲或以後才會進入這幾個階段。

-----

■好書介紹

I'm Telling the Truth︰A First Book at Honesty

作者﹕Pat Thomas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3張)

出版社﹕Hodder Wayland

售價﹕$75

售賣點﹕Bookazine

The Berenstain Bears and the Truth

作者﹕Stan and Jan Berenstain

出版社﹕Random House Children's Books

售價﹕$39.9

售賣點﹕Book Buddy

文﹕梁翠薇

編輯﹕李曉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