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7月 24, 2007

寶寶愛上博物館

【明報專訊】悠長暑假,家長除了為孩子安排戶外活動,還可以帶他們到博物館,避開最毒熱的太陽,走進奇妙的知識領域。

知識領域,豈止一板一眼的展品?只要爸媽參考專家建議,作好準備,就能令目不識丁的小寶寶,從此愛上博物館。

想孩子增廣見聞的父母,都喜歡帶他們往博物館裏鑽——香港文化博物館、科學館、太空館……可是,只要逛一圈博物館,就能讓孩子得益嗎?

北京首都博物館教育顧問、香港親子閱讀書會會長嚴吳嬋霞指出,現時的博物館都很鼓勵學習,以教育為目標之一。懂得善用博物館的家長,可以教小朋友比較(如大小、找出相同與不同)、辨認、分類與配對、描述、想像與預測、排序等,培養他們的邏輯思考與總結等各樣能力。

關鍵「第一次」

要達到上述目標,父母需要有計劃地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嚴太說﹕「第一次參觀尤其重要,若第一次到博物館,孩子已覺得好好玩,要求再去,成為一個定期的家庭活動,那便是成功了。」

【隨身小裝備】

1. 硬皮簿一本,讓孩子記錄所見所聞

2. 文件夾一個,蒐集與展覽相關的資料,如入場票、小冊子等

3. 文具,包括鉛筆、顏色筆、安全剪刀、膠水等

4. 相機(注意部分展館不准拍照)


參觀前準備
  1. 認清目標 有的放矢

    每個家庭參觀博物館的目標都不同,家長最好先問自己——為什麼要帶孩子到博物館?想他們學什麼?看什麼?目標不同,參觀的計劃也有不同。另外,因應孩子的年齡和興趣,參觀博物館的時間與選擇的展覽亦會有分別。

  2. 計劃行程 孩子有Say

    嚴太指漫無目的地逛,孩子或會失去興趣。家長最好先上網蒐集資料,甚至親到博物館逛一次,預先計劃行程、路線;過程中,最好讓小朋友參與,選擇他們有興趣的展館及活動。「別貪心,想一次過行畢整個博物館。」嚴太建議﹕「博物館裏,分有內容不會大變的常設展館,以及有限期的特備展覽。父母可以今次選孩子最有興趣的一至兩個展館,下次再選別的。」互動展覽區及某些跟孩子生活經驗相關的展覽,例如鈔票、郵票、樂器等,尤其能引起小朋友的興趣。

  3. 資料蒐集 借書上網

    家長若想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嚴太說﹕「之前到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例如決定帶孩子看恐龍展覽,可以先借恐龍的書,跟年紀稍長的小朋友討論。到真正去看展覽時,他們會覺得格外有趣。」
另外,部分博物館的網站,可供家長預先下載及列印展館平面圖、與展覽相關的工作紙等。

參觀時注意
  • 每事問

    先到詢問處,了解博物館的「家庭友好」設施及活動,包括﹕

    可派發給小朋友的學習資源,例如香港文化博物館設「全方位學習小背包」(圖),內有配合不同專題展覽的各種學習套件,供已加入博物館「小先鋒」計劃的小朋友借用。(「小先鋒」計劃查詢電話﹕2180 8260)

    館內有什麼專為家庭、兒童而設的設施(例如育嬰室、手推車)

    當日適合一家大小的工作坊、表演、導賞、講座、講故事節目等活動

    含互動元素的展覽、展品

    免費派發的小冊子、單張等各種資料

    博物館平面圖
  • 簡明化

    小朋友最喜歡互動展品,玩半天也不厭倦,但館內無法觸摸的珍藏,經家長巧妙安排,一樣能引起孩子的欣賞興趣。

    以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專題展覽「三星閃爍 金沙流采 神秘的古蜀文明」為例,嚴吳嬋霞提供以下點子讓家長參考﹕

    因應孩子年齡,以簡潔易懂語句講解展品,並多問開放式問題,引起孩子思考
    例子﹕對覑幼兒,毋須仔細講解「三星堆文化代表古蜀文明……遺址發現始自1929年……」反而可以帶孩子欣賞戴金面罩銅人頭像,並問﹕「這是什麼來的?」孩子會答 ﹕「人頭。」再問﹕「用什麼做的呢?」「你看看,它的耳仔跟我們是否一樣?眼睛呢?」家長甚至可問較年長的孩子的感受,例如﹕「你看到這個銅人頭像,有什麼感覺?」

    利用互動設計,增加孩子興趣
    例子﹕三星堆」展覽設有互動的兒童展區,小朋友都很感興趣

    設計簡單遊戲
    例子﹕事前打印展品相片,或現場使用小冊子圖片,請孩子做「小偵探」,在現場找出圖中展品。若有兩名或以上小孩同行,更可一人分派一張圖,看誰先找出展品實物。找到後,可以再問較年長的孩子一些簡單問題,甚至抄下展品說明。若參觀畫展,亦可以請孩子找一張有特定內容的畫,例如「有女人和狗的」

    參觀後,安排孩子進行「延伸活動」
    例子﹕孩子看過銅人頭像後,家長可請孩子在帶來的簿子裏,用文字或圖畫記錄下來,加深印象,將來亦可重溫。喜歡拍攝的孩子,可利用相機拍下想記錄的東西
  • 回家繼續學

    回家後,請孩子利用從博物館取得的冊子和資料,製作剪貼簿,加上自己的圖畫或文字,成為一份參觀後的紀錄。不會寫字的幼兒,除了可以繪畫,亦可口述,由父母筆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