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月 20, 2009

在職父母親子有法(上下班篇)

有很多種,可以用手指輕刮一下孩子臉頰,可以對著孩子學貓叫,也可把能發聲的玩具對著孩子耳朵將其叫醒。給孩子穿衣服時,可在其腋下或背部撓幾下,使孩子體會到樂趣。肌膚之親是讓小寶寶感覺到媽媽關愛的最好途徑。

媽媽寶寶互相餵飯:孩子能吃飯或能吃斷奶食品的話,媽媽可將飯舀到勺子裏喂給孩子吃,同時鼓勵孩子喂給媽媽吃,這種餵飯遊戲是十分溫馨的,還鍛煉了寶寶的各種能力,初步培養了孝心。

說“再見”時抱起孩子:孩子知道媽媽要上班去了,會多麼傷心啊!媽媽要抱抱孩子,對孩子說“再見”。即便是孩子聽不懂,也要給他講明白媽媽離開的理由:“媽媽要去上班了,如果寶寶好好玩,好好吃飯,媽媽很快就回來啦!”

很多媽媽為了避免孩子的糾纏而偷偷離開,這種做法是絕對禁止的。因為孩子會一整天找媽媽,會因見不到媽媽而心神不寧、注意力不能集中。這種做法持續下去會使孩子形成整日找媽媽的習慣,再見到媽媽更是一刻也離不開了。媽媽應讓孩子接受媽媽要離開的事實。

至於下班後的育兒小竅門如下:

大聲喊著孩子的名字進門:媽媽下班回來後,一邊喊著孩子名字一邊進門。即使孩子在睡覺也沒有關係。孩子跑出來(或由看護人抱出來)迎接媽媽的話,媽媽要捏捏孩子的臉蛋,抱抱他,通過肌膚之親來讓他體會到媽媽的存在。

和孩子一起洗澡、遊戲:如果孩子超過2歲了,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了,在水裏盡情玩耍。如果孩子太小,可以在幫他洗完後給他按摩。通常孩子會樂得咯咯笑的!

和孩子一起聽音樂、跳舞:雖然你可能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但只要和孩子一起隨著音樂一起哼哼,一起扭動腰肢體就可以了。同時拉起孩子的小手,並與孩子目光相對,傳遞你的愛。

睡前故事的威力:在孩子睡前給他講故事,這絕對是對不能白天陪伴孩子的最好補償!還可以給孩子唱催眠曲,讓孩子在這種安靜舒適氛中進入夢鄉。

From 教搜社

星期六, 4月 18, 2009

當孩子說謊時 ...

當孩子說謊時
如何培養孩子誠實的品德,增加孩子說實話的勇氣?

很多父母很容易就察覺孩子在說謊,並且為了孩子撒謊而大發雷霆。
一位父親對他說了謊的兒子克明說:「我不在乎你因為頑皮而打破教室的玻璃,但是我很生氣你不肯承認自己說了一堆謊言來掩蓋你的行為。你的不誠實比頑皮更令人憤怒!」
有位母親問孩子宇杰:「你今天回家晚了一小時,我擔心得要命,你到底到哪裡去了?」
孩子說:「哪有?我只是等不到公車。」
媽媽說:「怎麼可能!你有沒有騙我?」
孩子說:「妳不相信就算了!」
面對孩子的撒謊,很多父母很無奈,不知如何反應,只能搖頭嘆氣!
然而,當謊言進入一個關係,就開始吞噬這份關係中的信任。當謊言進入一個家庭,就逐漸侵蝕這個家庭中的親情。當謊言漸漸變成習慣,就使一個人漸漸喪失真實的自己!

培養孩子誠實品格的三個方法

絕大多數的父母不會教導兒女說謊,可是幾乎每個孩子都說過謊!究竟孩子為什麼要說謊?當孩子說謊話,父母該如何面對?我們可以教育出比較誠實的下一代嗎?如何培養孩子誠實的品德,增加孩子說實話的勇氣?
  1. 了解孩子說謊的動機

    一個人會說謊,通常是因為有需要隱藏的事實,然而,隱藏這個事實的動機卻有所不同。例如,克明說謊是因為害怕與逃避;他不喜歡承認打破玻璃的後果:也許是被臭罵一頓,也許是被嘮叨一陣子,也許是被扣零用錢,也許是被處罰掃廁所……,因此選擇用謊言來逃避後果。宇杰說謊是因為害羞;他喜歡上一位女同學,他在公車站牌等車,只因那個女同學的車還沒來,宇杰寧可錯過自己的公車,等到女生上了車才等下一班回家的公車;他很難告訴媽媽遲歸的真實原因,因此選擇用謊言來避免自己的難為情。

  2. 降低孩子誠實的風險

    父母親若希望孩子少說謊話,就要幫助孩子勇於說實話。在孩子不敢說實話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是你做的,你就勇敢地承認,我答應不罵你,因為我希望你誠實。」另外,孩子每次說出實話後,父母的反應非常重要。例如,克明爸爸在生氣過後,告訴克明:「你最後願意鼓起勇氣承認錯誤,爸爸真的很高興。」宇杰若是說出實情,媽媽要避免挖苦嘲笑或是責備,而是用接納的態度來回應。例如:「原來是這樣!謝謝你願意告訴媽媽,這樣我可以每天少擔心一個小時,也許可以活得久一點。」

  3. 教導孩子以不說代替說謊

    很多時候孩子不敢說出實情,大人卻一定要得到一個答案,孩子只好編個謊言來應付;長此以往,對親子雙方都沒有益處。與其讓孩子說謊話,不如教導孩子「可以不說」。例如,宇杰媽媽可以告訴宇杰:「如果你現在不願意讓媽媽知道晚回家的真正原因,你可以告訴我『我有一些事耽擱了,但是現在不方便說出來。』而不是隨便編一個理由欺騙媽媽;你不說原因是可以的,但說謊是我不喜歡的」

趙慧芳(新店文山國中輔導室主任)

星期五, 4月 17, 2009

在職父母親子有法(假日篇)

如果您必須工作,必須把孩子留給托兒所或老人,那麼我們要提醒您: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質”而不是“量”。雖然不能一天到晚地陪伴孩子,注視孩子的一舉一動,但完全可以利用下面的小竅門來更好地照顧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愛無處不在。

假期帶孩子去遊樂場:如果天天去遊樂場,任何人都會覺得索然無味。若偶爾為之或有規律地去遊玩,比如每個月的第一個週末去,孩子就會覺得十分嚮往。全家人一起去遊樂場遊玩,對孩子來說是十分有趣的事。

週末去超市:媽媽經常要趕在週末把一周的食品和用品購買齊全。您若去超市,不妨帶著孩子一起去,請他和您一起挑選物品,一起付錢,並一起回家整理購買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教給孩子最基礎的人際社會交往,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

和孩子一塊整理衣服、幹家務:很多在職父母抱怨到了週末必須完成大堆的家務勞動。你因不要急於洗完髒衣服就把孩子一個人放在一邊不管不問。即使你幹家務活也要和孩子說說話,聊聊天。整理衣服時可以請孩子在一邊幫忙,還可以教孩子一起疊衣服。讓孩子感覺和父母在一起十分溫馨。

和孩子一起做飯:平時的飯菜也許湊合一下就可以了,到了週末可不行!給孩子準備特殊的週末大餐吧。如果孩子2歲多了,就可讓他一起來參與做飯了,可請他說出自己喜歡吃什麼,並一起準備,或把部分材料當作玩具給他玩。

From 教搜記

星期三, 4月 15, 2009

奧巴馬談為父之道 (三之三)

“……前一天我在威斯康辛州的一個市政廳座談會上回答問題。有一個年輕人舉起手,我猜想他想問的是有關大學學費、能源問題或者也許有關伊拉克戰爭。但他不問這些,卻很嚴肅地瞪著我問道:‘生活對你有何意義?’

“欸,我必須承認我對這個問題毫無準備。我當時開始回答得有點結巴,然後我停下來,想了一會兒就說道:

“我年輕的時候,我想到的生活就是關於我——我如何為自己在世界闖出一條路來,我如何取得成功,以及我如何獲得我所要的東西。

“但現在,我的生活圍繞著我的兩個小女兒。我想到的是我要留給她們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她們應該生活在一個只有一小撥人富有而一大撥人為了生存而必須每天掙扎的國家嗎?她們應該生活在一個依舊有種族歧視的國家嗎?生活在一個由於她們是女孩而不能享有與男孩同樣多機會的國家嗎?她們應該生活在一個由於我們不能與其他國家有效地合作而被世人所討厭的國家嗎?她們應該生活在一個由於我們對氣候所造成的不良影響而出現嚴重危機的世界嗎?

“我所深刻認識到的是,你如果不願意為我們的孩子——所有我們的孩子,作出一丁點貢獻而留下一個更美好世界的話,生活就沒有多大價值。哪怕這很困難,哪怕所要做的工作有多艱巨,哪怕在我們一生中所能做到的還遠離目標甚遠。

“……這就是我們做父親和做家長的最重大的責任。我們嘗試,我們希望,我們盡力把我們的房子建在一個最堅實的岩石上。”

From 教搜社 - 家長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