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2月 04, 2007
悅過讀寫困難
讀幼稚園時,Oscar寫字已比同學慢,但沒有明顯的讀寫困難特徵,字體端正,教師還稱讚他開朗。誰想到,升小後第一次中文考試那天,噩夢開始了。
「Oscar跟哥哥入讀同一所小學,不用考入學試。第一次考試面對中文試卷,他完全不肯做,教師又哄又罵,他一個字也沒寫,只交白卷。」Oscar媽媽憶 述,當天教師立即通知她孩子的情,還建議安排Oscar接受學習評估。媽媽以為只是剛開學的適應問題,便任由學校安排,沒有刻意找私人機構評估。
50字寫3小時 教師搶簿
小二初期,經教育局的心理學家評估後,確定Oscar有明顯的讀寫困難。不少人以為有讀寫困難的孩子,常會寫錯字,Oscar這方面的問題並不大,問題反而在於寫字速度。
一向寫字較慢的Oscar,容易心散,一篇50字的文章,他需要3小時才寫完。在學校抄寫家課冊,就完全暴露了他寫字慢的弱點。黑板跟Oscar的座位有 一段距離,他依覑黑板抄寫家課總比同學慢,同學和教師都有怨言。「有次快要放學,Oscar堅持要抄寫只有他未寫好的家課冊,同學都顯得不耐煩。教師竟然 一手搶去他的家課冊,草草替他寫完,不想他阻礙放學時間,卻不知道傷害了Oscar的自尊心。」
自從知道兒子有讀寫困難後,Oscar的媽媽不知如何處理,心裏只想覑「有沒有得醫」?對讀寫障礙一無所知的她,晚上等孩子睡覺後,便像盲頭烏蠅般不斷從 網上翻查資料,閱讀一大堆「有助」讀寫障礙小童的方法,睡眠不足,精神極為緊張,經常以淚洗面,只想覑「要補救補救補救」。
即使學校已作出調適,上課時讓Oscar坐前排,減少功課,但作文和默書等抄寫極多的內容對他來說仍然吃不消,默書、考試經常不及格,從此星期日不再是家 庭日,而是功課日,媽媽整天陪伴Oscar做功課和溫習,沒有遊戲,沒有休息。媽媽的心情也受影響,討厭跟Oscar溫習做功課,因為每次溫得再熟,出來 的成績仍然不理想,完全缺乏成功感。Oscar也說,這段時間媽媽經常「水滾」,家裏簡直是「恐怖教室」!
赴廈門受訓 轉校減壓
功課做個沒完沒了,Oscar的成績卻沒什麼進展。媽媽替他報讀了香港理工大學專為有學障的孩子而設的英語聽力拼音課程,希望盡量補救Oscar的不足。課程每次4堂共2000元,Oscar共上5次,花了一萬元卻仍然不見有多大改善。
媽媽又聽說廈門有個職業治療師提供感覺綜合訓練,透過跳彈脇、接球、拉車等健腦和注重協調的運動,加強小朋友的認知感覺,學習平衡,從而改善記憶和辨字能 力等。不知道香港有同類課程的Oscar媽媽二話不說,便帶孩子到廈門,即使明知幾天的練習不能立竿見影。那些運動有幫助嗎?她說:「沒有什麼明顯改變, 但他的反應比以前好,運動後做功課也較專心。」
Oscar媽媽鍥而不捨,不斷找方法,只想讓兒子讀書輕鬆一點,多一點歡樂。看覑以往笑容滿面的Oscar,如今變得木訥,收藏心事,媽媽最後還是想到轉校。
新校的教師減少了Oscar平日默書和作文的範圍和字數要求,考試時亦因應他的情另作安排,例如中文的重組句子可填寫1、2、3、4表示先後次序,不用 Oscar花大量時間慢慢寫好正確的字,有時間閱讀題目。有時候功課更可以圖畫加一小段文字遞交,令Oscar和媽媽的功課壓力也減輕不少。學校還安排同樣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家長互相教導大家的子女,既可互相幫助,分擔壓力,更可深入了解不同學障小童的心態。
現時,Oscar媽媽只希望孩子能愉快學習,跟朋輩建立良好關係,不要受到別人歧視。
漫畫同樂日
「讀寫障礙的歡樂世界」漫畫設計比賽
不論有沒有讀寫障礙,我們都應互相關注、包容,以漫畫畫出校園或日常生活中如何接納和協助有困難的人士,跟他們開心共處吧!
日期:2007年12月8日(周六)下午3:00至5:00
地點:土瓜灣盛德街44號香港扶幼會匯豐銀行慈善基金讀寫發展中心
對象:家長及子女
費用:全免
查詢:2340 0803
主辦: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
網址:www.asld.org.hk
文:蔡柷音
圖:張智超
編輯:黃敬安
星期一, 9月 24, 2007
Our Favorite Rocket Ship
Climb aboard, get ready to explore There's so much to find, Little Einsteins.
We're going on a mission, start the countdown 5, 4, 3,2,1
Everyone to rocket, rev it up now RRRRRRRRRRRRRRR
We're going on a trip in our favorite rocket ship Zooming through the sky, Little Einsteins
Climb aboard, get ready to explore There's so much to find, Little Einsteins
Come On - Let's Go - Little Einsteins We need you, Little Einsteins"
星期三, 8月 15, 2007
教導孩子與人相處
孩 子在嬰兒期由自我的認識,漸漸向外擴展而認識他人。在家庭中常會受到保護及遷就;但在學校及社群環境中,孩子必須學會與人溝通合作,才會受到別人的接納, 生活才會感到愉快。只有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才能立足於社會。因此,孩子必須從小開始學習與人相處,以下一些建議可供父母參考:
遵守規則
一個願意遵守規則的人,一定會受團體歡迎。父母應先從教導孩子遵守家中的規則入手:如孩子必須安坐進食、收拾好自己的玩具、按時就寢等。同時學習社會的規則如排隊輪候、遵守公共交通規則。孩子上學以後,就要常督促、檢查,遵守學校的規則,如準時上學、帶齊所需用品等。
與他人分享合作
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最重要的是懂得與人分享及合作。父母可請孩子協助款待客人、與家人分享食物、兄弟姊妹一起做蛋糕、玩砌拼圖及積木等合作性遊戲。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理解別人的感受,學會尊重、幫助別人,也是與人建立良好關係的重要元素。
承擔責任
在 家庭中訓練孩子分擔一些家務。讓他們明白,他們是家庭團體的一分子,有義務承擔責任。有時父母認為孩子能完成學校的功課,應付測驗考試便已足夠,無須協助 做家務。其實不然,孩子或多或少也要負責一些家務,以表示他們對家中責任的承擔。孩子年幼時可請他們協助擺放及收拾碗筷,年長一些就可負責簡單的家務,如 將衣服放進洗衣機內等。
正面表達及溝通
積極及正向的表達與溝通是人們維繫感情的有效途徑。父母應教導孩子以正確的態度表 達自己。特別當與人合作及發生衝突時,孩子應該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以正面的語言表達感受及要求,同時尋求積極的解決方法。當然父母以身作則,以正確的態 度與孩子溝通,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也為孩子提供了學習的榜樣。
良好的人際關係網絡是促進個人成功及愉快生活的重要保證。今日「全球一體化」的發展中,家庭結構產生了改變,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學習與人相處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為讓孩子將來少走彎路,教導孩子與人相處,應從現在開始!
(都市)
星期二, 7月 24, 2007
寶寶愛上博物館
【明報專訊】悠長暑假,家長除了為孩子安排戶外活動,還可以帶他們到博物館,避開最毒熱的太陽,走進奇妙的知識領域。
知識領域,豈止一板一眼的展品?只要爸媽參考專家建議,作好準備,就能令目不識丁的小寶寶,從此愛上博物館。
想孩子增廣見聞的父母,都喜歡帶他們往博物館裏鑽——香港文化博物館、科學館、太空館……可是,只要逛一圈博物館,就能讓孩子得益嗎?
北京首都博物館教育顧問、香港親子閱讀書會會長嚴吳嬋霞指出,現時的博物館都很鼓勵學習,以教育為目標之一。懂得善用博物館的家長,可以教小朋友比較(如大小、找出相同與不同)、辨認、分類與配對、描述、想像與預測、排序等,培養他們的邏輯思考與總結等各樣能力。
關鍵「第一次」
要達到上述目標,父母需要有計劃地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嚴太說﹕「第一次參觀尤其重要,若第一次到博物館,孩子已覺得好好玩,要求再去,成為一個定期的家庭活動,那便是成功了。」
【隨身小裝備】
1. 硬皮簿一本,讓孩子記錄所見所聞
2. 文件夾一個,蒐集與展覽相關的資料,如入場票、小冊子等
3. 文具,包括鉛筆、顏色筆、安全剪刀、膠水等
4. 相機(注意部分展館不准拍照)
參觀前準備
- 認清目標 有的放矢
每個家庭參觀博物館的目標都不同,家長最好先問自己——為什麼要帶孩子到博物館?想他們學什麼?看什麼?目標不同,參觀的計劃也有不同。另外,因應孩子的年齡和興趣,參觀博物館的時間與選擇的展覽亦會有分別。 - 計劃行程 孩子有Say
嚴太指漫無目的地逛,孩子或會失去興趣。家長最好先上網蒐集資料,甚至親到博物館逛一次,預先計劃行程、路線;過程中,最好讓小朋友參與,選擇他們有興趣的展館及活動。「別貪心,想一次過行畢整個博物館。」嚴太建議﹕「博物館裏,分有內容不會大變的常設展館,以及有限期的特備展覽。父母可以今次選孩子最有興趣的一至兩個展館,下次再選別的。」互動展覽區及某些跟孩子生活經驗相關的展覽,例如鈔票、郵票、樂器等,尤其能引起小朋友的興趣。 - 資料蒐集 借書上網
家長若想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嚴太說﹕「之前到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例如決定帶孩子看恐龍展覽,可以先借恐龍的書,跟年紀稍長的小朋友討論。到真正去看展覽時,他們會覺得格外有趣。」
參觀時注意
- 每事問
先到詢問處,了解博物館的「家庭友好」設施及活動,包括﹕
可派發給小朋友的學習資源,例如香港文化博物館設「全方位學習小背包」(圖),內有配合不同專題展覽的各種學習套件,供已加入博物館「小先鋒」計劃的小朋友借用。(「小先鋒」計劃查詢電話﹕2180 8260)
館內有什麼專為家庭、兒童而設的設施(例如育嬰室、手推車)
當日適合一家大小的工作坊、表演、導賞、講座、講故事節目等活動
含互動元素的展覽、展品
免費派發的小冊子、單張等各種資料
博物館平面圖
- 簡明化
小朋友最喜歡互動展品,玩半天也不厭倦,但館內無法觸摸的珍藏,經家長巧妙安排,一樣能引起孩子的欣賞興趣。
以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專題展覽「三星閃爍 金沙流采 神秘的古蜀文明」為例,嚴吳嬋霞提供以下點子讓家長參考﹕
因應孩子年齡,以簡潔易懂語句講解展品,並多問開放式問題,引起孩子思考
例子﹕對覑幼兒,毋須仔細講解「三星堆文化代表古蜀文明……遺址發現始自1929年……」反而可以帶孩子欣賞戴金面罩銅人頭像,並問﹕「這是什麼來的?」孩子會答 ﹕「人頭。」再問﹕「用什麼做的呢?」「你看看,它的耳仔跟我們是否一樣?眼睛呢?」家長甚至可問較年長的孩子的感受,例如﹕「你看到這個銅人頭像,有什麼感覺?」
利用互動設計,增加孩子興趣
例子﹕三星堆」展覽設有互動的兒童展區,小朋友都很感興趣
設計簡單遊戲
例子﹕事前打印展品相片,或現場使用小冊子圖片,請孩子做「小偵探」,在現場找出圖中展品。若有兩名或以上小孩同行,更可一人分派一張圖,看誰先找出展品實物。找到後,可以再問較年長的孩子一些簡單問題,甚至抄下展品說明。若參觀畫展,亦可以請孩子找一張有特定內容的畫,例如「有女人和狗的」
參觀後,安排孩子進行「延伸活動」
例子﹕孩子看過銅人頭像後,家長可請孩子在帶來的簿子裏,用文字或圖畫記錄下來,加深印象,將來亦可重溫。喜歡拍攝的孩子,可利用相機拍下想記錄的東西
- 回家繼續學
回家後,請孩子利用從博物館取得的冊子和資料,製作剪貼簿,加上自己的圖畫或文字,成為一份參觀後的紀錄。不會寫字的幼兒,除了可以繪畫,亦可口述,由父母筆錄。
星期四, 7月 19, 2007
子女性好奇
對世界、生命以至身體充滿好奇的小朋友,不少也曾向父母提出有關性的疑難。父母如何掌握機會,回應他們的性好奇?兩位性教育專家,亦為人母,與家長分享性教育心得,父母可從中取經。
˙程翠雲 —— 切忌過敏胡亂作答
資深家庭教育工作者程翠雲常為家長舉行性教育講座,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提問與行為過於敏感,如觸摸自己或別人性器官、看覑別人如廁及洗澡、問及父母為何會有BB等,家長每每也將之與性扯上關係。不過,回到家裏,她亦與一般父母一樣,對7歲女兒希希的「行為」大為緊張。
保持接納態度
她發現當年3歲的女兒在椅角摩擦下體,即想﹕「有冇搞錯!」平定心神後她便明白﹕「為何我要這樣想她呢!」於是便問女兒﹕「你在做什麼?」然後與女兒一同玩耍,令她「忙」個不停,以分散其注意力。
她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喜歡探索生命與身體,全是出於純真和自然,只是大人過敏、過分緊張。」她解釋,孩子可能因緊張、壓力或無聊才會自慰,有的幼稚園男孩亦會因緊張而握覑性器官。其實這些事情很正常,很多成人也曾做過,只是自己忘記了,故此她認為家長不必因為社會的制約,而以一種羞恥與憤怒的態度來看待孩子,尤其對幼兒則更應保持一種接納態度,以免他們誤會性器官是污穢不潔,影響日後的成長過程。
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學習階段與目標,性教育也一樣,程翠雲建議﹕
2至8歲——認識男女有別、性器官的清潔方法、學習生命之源,以及保護自己免受性侵犯。
9至11歲——青春期的身心變化、保護自己免受性侵犯、性與愛的關係,以及性行為的後果。
向孕婦胎兒say hi
面對孩子的「尖銳」提問,程翠雲指出,家長切忌胡亂作答或敷衍了事,若家長不懂回應可透過閱讀相關書籍,於日後再回應孩子提問,同時家長應透過參加講座與工作坊來不斷裝備性知識。她建議父母可借助身邊的事物來教授性知識,例如在街上遇見孕婦,可覑孩子與胎兒say hi,讓他們感受生命的奧妙;有時孩子愛在家中脫下衣服隨處走,家長可解釋﹕「私處是不能隨意展露於人前,這是種不禮貌的行為。」
有次希希向媽媽表示要與父親結婚,母親視作笑話,卻暗暗開心﹕「這個問題很多父母也曾遇過,他們第一個反應都是驚慌,然後便與亂倫扯上關係,其實小朋友表示要與父母結婚,反映出孩子視婚姻為一件美好事情,同時愛護爸媽並重視家庭。」
她提議家長除了可在日常生活上把「性」灌輸給孩子,亦可視乎當時的環境與情,引導孩子作深層思考,例如孩子表示要與他人結婚,家長可引導孩子說出對婚姻的看法,然後為孩子建立正確的婚姻觀念,讓孩子明白﹕「結婚一定要兩個人真心相愛,而且還要在大學畢業後才可結婚。」
˙黎陳妙冰 —— 談性器官莫用代名詞
香港明愛家庭服務社會工作主任、性治療師黎陳妙冰表示,孩子自入讀幼稚園開始,需男女分開用廁所,加上男女的衣著打扮、髮型、身體結構,甚至玩具等因素,令他們懂得男女有別,到孩子踏入小學階段,其性別角色更明顯,所以年幼的孩子對性別差異尤感興趣。
兒子撕掉「著裙相」
育有3個孩子的她,長女13歲、二女11歲及三子10歲。回想兒子5歲時,他發現相簿內有一張自己在1歲時拍下的「著裙相」,即憤怒得撕掉相片,令黎太明白孩子對自我的性別角色非常敏感。故此,她建議父母應小心處理孩子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尤其很多男孩子仍隨母親進入女廁,一來令其他女士感到不自在,二來兒子亦未必喜歡,由3歲開始除非父母其中一方不在場,否則亦應分開用廁。
自孩子3、4歲開始,黎太會為孩子說故事,向他們解釋身體結構,並覑他們要愛惜身體;為孩子洗澡時,她會教孩子保護私人部位:「因為不能讓人觸摸,即使爸媽也不例外,所以你要自行清潔私人部位。」
大女就讀四年級時,黎太替她溫習常識科,發現書中內容涵蓋了男女的身體結構,於是她藉機問女兒知不知女性如何成孕,引導孩子思考:「性行為是男女相愛的一種表現,能孕育下一代,但一定要婚後才可進行。」
她解釋,現在的孩子較為早熟,自高小開始,孩子對異性容易產生好奇,家長須讓孩子明白性行為的規範及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以免他們從不正確的渠道學習性知識,而且說及陰道與陰莖等的名稱時,不要使用代詞,否則會令孩子認為身體污穢不潔,影響他們建立正確價值觀。
若家長怕孩子不能明白當中內容,可因應孩子的提問、年齡與了解程度來作出解答,不應怕孩子不懂而不予作答。
˙趣問妙答
問﹕肚臍怎麼來?
答﹕肚臍是嬰兒未出生時與母親子宮相連的位置,用來輸送養分給嬰兒,所以非常重要。當你出生時,醫生便會把我們相連的臍帶剪斷,然後為這個位置清潔縫口,形成了肚臍。
問﹕什麼是衛生巾?
答﹕衛生巾就如嬰兒用尿片一樣,但體積較小,是用來盛載發育後女性流出來的紅色液體,稱為經血。衛生巾可以令女孩子保持衛生清潔,不會弄污衣服。
問﹕我可以像男孩子一樣站覑小便嗎?
答﹕由於男女的身體結構不同,所以小便時各有不同姿勢,各有方便,若你想嘗試站覑小便也可以,不過會容易弄污雙腳和地下,事後需要洗澡和抹地了。
問﹕我可以戴胸圍嗎?
答﹕你要知道媽媽吃飯和飲水也比你多,只要你多吃一點,快高長大,將來便會像媽媽般高大,那時你便可戴胸圍了。
資料提供﹕資深家庭教育工作者程翠雲、
香港明愛家庭服務社會工作主任黎陳妙冰
文﹕胡潤儀
圖﹕陳淑安、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元敬德
美術:Mabel
星期二, 7月 17, 2007
10個女仔 7個男仔2036年難嫁
【明報專訊】本港「陰盛陽衰」情持續,預計30年後,男女比例將跌至7比10!25至44歲的適婚年齡組別更是重災區,男女比例為6.64比10。
統 計處昨日發表《香港人口推算2007-2036》報告,假設現時的生育率和入境政策不變,預計到2036年,本港的男女比例將從現時9.12比10,大幅 跌至7.09比10;若扣除外籍家庭傭工,比例亦為7.63比10,即每千名港女背後僅得763名港男,加上每年有逾2萬名港男返內地娶妻,港女待嫁情 堪虞。面對男女比例失衡,房屋署亦要調整建屋政策,以應付單身人士日增。
趨勢:人口增長放緩老化
統計處長馮興宏表示,是次人口推算突顯本港3項人口趨勢 ﹕男女比例下降、人口增長放緩及人口老化。統計處推算,2036年本港人口將增至857萬,屆時總和生育率為0.9,即每千名婦女一生中平均生產900個嬰兒,屬全球最低;人口增長主要源於內地孕婦來港產子。
馮 興宏表示,男女比例下跌,加上每年有逾2萬名港男返內地娶妻,坦言「對於上了年紀的女性,適合的男對象相對減少」,但強調男女失衡問題不算太嚴重,去年亦 有6000多名港女嫁內地男士。事實上,港人生仔多過生女,統計處資料顯示,1971年至2006年間,婦女生產每千名女嬰,便有1074名男嬰,但隨覑 大批持單程證婦女及外傭女工來港,令15歲或以上人口出現「陰盛陽衰」。
檢討房屋政策 擬建單身公屋
政府發言人表示,為適應 性別結構改變,會考慮適當調整政策。當中,建屋政策首當其衝,房委會委員王坤引述運輸及房屋局長鄭汝樺昨日在一個午宴上表示,因應未來男女失衡問題惡化, 需要檢討公屋供應的模式。房屋署長陳⒎源在公開會議上補充,本港新家庭組成與過去出現很大差異,房屋署今年底將取得統計處完成的家庭結構報告,並會安排集 思會與委員商討對策。
王坤表示,男女失衡反映單身人士對公屋的需求將會增加,對公屋建屋量有深遠影響,「如果50萬人組成25萬個家庭,便只需25萬個單位,如果50萬大多是單身,房署便要建50萬間公屋」。
星期日, 7月 15, 2007
自然分娩可減足月嬰兒患短暫性氣促
撰文: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醫學副教授藍章翔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導師黃小珍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醫學助理教授黃明沁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名譽臨床醫學助理教授陳創斌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名譽臨床醫學副教授李之朋醫生
甚麼是初生兒短暫 氣促?
初生兒短暫 氣促(TTNB),又稱「濕肺症」的成因是由於嬰孩在出生後無法自行清除肺部的胎水所致。當胎兒在母體時,其肺部都注滿胎水,故嬰孩在出生後須清除肺氣泡的積水,胎水通常會隨 顗肸薵w擴張及呼吸而擠壓出肺外或吸收,使肺部注入空氣。
患 有濕肺症的嬰兒,肺部大多含有過多胎水,或是其吸收胎水的速度太慢,令其肺氣泡無法擴張。故患病的嬰孩會呼吸急促,所花的力氣也較大。大部分的嬰孩在出生 後,很快自行清理肺部的胎水;但是,有些嬰孩卻會出現持續 呼吸困難,繼而呼吸衰竭,導致血氧減低,而需要接受深切治療。
嚴重濕肺症的成因及併發症
研 究顯示新生兒清除肺部胎水的過程,在妊娠後期已需開始作準備。胎兒在子宮收縮及經陰道出生期間,整個過程由一個複雜的荷爾蒙反應所調控。在細胞功能的層面 上,母體將透過啟 上皮細胞的Na+分泌 (ENaC),使其由高分子Cl-分泌模式,轉變為高分子Na+的吸收模式。
那些經剖腹生產的嬰孩,特別是那些在母體未經陣痛分娩而剖腹的,又或胎兒過早出生而未有作好後期準備的情況下剖腹生產的,因胎兒未能及時產生茶酚胺(catecholamine),導致ENaC分泌無法進行。
雖然嬰兒於妊娠37周或之後出生已屬於足月,但在39周前經剖腹出生的嬰兒,因準備不足,加上 乏茶酚胺的刺激,使ENaC分泌不足,其濕肺症情況可能會惡化成為呼吸衰竭,而須需接受深切治療。
嚴重的濕肺症會引發其他可致命的併發症,並可能對嬰孩造成永久的傷害,例如:氣胸、 氧、肺出血和初生兒持續 肺部循環血壓過高(PPHN)。長期跟進治療的研究指出,那些已康復的濕肺症嬰兒有較大機會患上長期呼吸病,其中包括將來有較高機會患上哮喘病。
研究方法及目的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研究人員,收集了於2002至2006年間,因濕肺症而入住瑪麗醫院新生兒深切治療部的足月和接近足月嬰兒的資料。有關研究目的為:
■ 探討是否隨 颻輕銂滬撣‘芠ˉ 字上升,嬰兒出現嚴重的濕肺症有增加的趨勢;
■ 因出現嚴重濕肺症而需接受深切治療的風險因素;
■ 嚴重濕肺症的關連併發症及出現嚴重濕肺症嬰孩的治後情況;及
■ 此症的預防方法。
研究發現
於2002至2006年研究期間,共155名出現嚴重濕肺症病徵的嬰兒需入住瑪麗醫院新生兒深切治療部,接受呼吸輔助治療。以下是主要研究發現:
■ 過去五年的病例數目倍增 (由2002年的20宗增至2006年的43宗)。
■ 37%的嬰兒是在瑪麗醫院以外的醫院出生的,因呼吸困難而須轉送瑪麗醫院新生兒深切治療部。
■ 在濕肺症的嬰兒中,大部分是經剖腹出生的。在轉介的個案中剖腹率為86%,瑪麗醫院出生的為62% (香港整體剖腹為30%)。在這些嬰兒中,45%採用在出現陣痛前剖腹生產,平均約於37周進行剖腹生產。
■ 從其他醫院出生經轉介的嬰孩中,其中30%選擇剖腹生產的原因是取決於母親的選擇,而非出自醫學上的需要。
■ 須入住深切治療部的濕肺症嬰兒,濕肺情況嚴重,並不能自然康復。
■ 這些嬰孩須接受不同的呼吸輔助治療,55%接受持續正壓氣道輔助治療(CPAP),超過三成(35%)更須接受插管和正壓通氣或高頻率震 通氣治療。
■ 可致命的併發症包括:14%嬰兒出現氣胸、8%嬰兒出現休克、5%嬰兒有初生兒持續 肺部循環血壓過高而須接受吸入氧化氮,以及1.5%有散播 血管內凝血(DIC)。
■ 有部分需出生後轉院的嬰兒,在入住深切治療部前已出現血氧過少的徵狀,故他們比較多嚴重的併發症(包括有休克、初生兒持續 肺部循環血壓過高及DIC)。
預防足月嬰和接近足月嬰兒 出現濕肺症的方法
嚴重的濕肺症基本上是可預防的疾病,下列措施可減低引發嚴重濕肺症的相關風險:
■ 一個正常的懷孕,應首選經產道自然分娩。
■ 剖腹生產最理想是從醫學角度考慮,孕婦應避免因個人喜好或便捷而要求剖腹產子。
■ 若採用剖腹生產,在其他生產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最好在妊娠39周後才進行,好讓胎兒的肺部有足夠的時間作準備,清除肺部的胎水,正常呼吸空氣。
■ 如未足月而須剖腹生產,可考慮於產前給母親注射類固醇,可以減低嬰兒因未足月出生而有濕肺症的風險,但每一個個案須平衡藥物的風險和效益。
■ 醫護人員須加倍留意有機會出現濕肺症的嬰孩,小心 察其出生後的早期呼吸促迫徵狀,以避免血氧 少。
■ 及時提供相應的呼吸輔助治療,可避免惡化為嚴重的濕肺症及避免引發相關的併發症。
星期一, 7月 02, 2007
啟動孩子語言發展 (二)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重要工具,也是反映每個人的思維發展。孩子講出第一個詞語以前,就已經能聽懂簡單的意 思了。例如說:「媽媽和你上街啦!」一歲的孩子便馬上去拿他的鞋子。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語言發展與認知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幼兒學習語言是聯繫?生活中 的情景,透過模仿而學習得來的。因此父母應在生活中善用機會,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以下是啟動孩子語言發展的4個層面:
(1) 教導正確發音:由出世到2歲的孩子會「牙牙學語」,這是孩子自發性的聲音,隨後他們發出的一連串聲音,是孩子模仿成人說話的開始。這時父母不應取笑孩子, 也不要模仿他們的「牙牙」語聲。而是以正確的發音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如:「你想吃蛋糕?」同時父母與孩子說話時,應與孩子眼睛成水平,因為嬰幼兒最初學 習語言,是模仿成人口形發音的。所以父母與年幼的孩子說話時,速度應稍慢一點,發音要正確,以利孩子從中學習。
(2) 增加豐富的詞彙:很多父母與年幼的孩子說話時,滿以為要將就他們的理解能力,愛用疊詞表達如「看!咪咪」、「去街街」、「飲奶奶」等。其實與孩子說話,父 母可以用完整的句語表達,以增加孩子學習詞彙的機會。如:「看!有一隻小花貓。」、「媽媽和俊傑一起去逛街。」、「俊傑現在飲奶。」不然,孩子便停留在 「牙牙」語及疊詞階段,因而影響其語言發展。
(3) 發展連貫性的語言:隨?孩子年齡的漸長,父母應教導孩子以連貫性的語言表達。如「媽媽抱?俊傑講故事。」、「我們吃完飯之後,便可以吃雪糕。」讓孩子學習 用連貫性及完整的句子表達,有助他們描述生活的情景,及表達自己所想所願。父母應多與孩子說故事、唸兒歌及鼓勵他們學習描述圖畫及生活照片中的情景;同時 父母也可以運用提問,讓孩子慢慢地有系統地說出事件的經過及自己的感受。
(4) 促進語言與思維互相發展:語言是進行溝通、思考及表達的工具。同時語言是有助認識世界事理,是思維發展的工具。孩子由最初模仿父母的說話,到運用語言表達 自己的思想,正是孩子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發展過程。為訓練孩子的思維發展,父母可與孩子玩猜謎語遊戲、創作故事的結局及討論新聞時事等,以啟發孩子的想像 及創作思維能力。
0至3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通過語言認識自己,及與外界溝通聯繫。而孩子的語言學習是融合於生活的經驗中,所以父母應抓緊與孩子的每一個生活片段,作為孩子的語言模範,並鼓勵他們有效地運用語言表達自己。
(都市)
星期三, 6月 20, 2007
啟動孩子語言發展 (一)
語 言是與人溝通及學習的工具,思維的工具。人類的語言可分為「外在語言」及「內在語言」。「外在語言」是指口頭表達的語言、符號語言即文字、手語及圖像等。 而「內在語言」是指我們思考時大腦所運用的語言及圖像。所以語言發展與認知發展有很大的關係。語言發展影響 颿臚l的智能、情緒、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發展。孩子遲遲未懂說話,情況嚴重的話,就有可能影響其溝通能力及認知的發展。
一般說話遲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孩子先天 的語言功能出現問題,這情況父母必須及早帶孩子進行專業語言評估,以作出跟進及輔導。另一個原因是孩子 乏語言學習的生活環境。由於父母忙於工作,無暇與孩子溝通,孩子少了學習語言的機會。這種情況在香港愈趨嚴重。
及早觀察孩子語言能力
語 言是一個社會化的學習過程,孩子的語言發展必須經由環境互 中模仿及學習而獲得的。當然孩子的語言發展亦受到先天因素所影響。所以,孩子雖然天生已具備語言學習的能力,但如果沒有後天語言環境的刺激,他們的語言 發展便會受到影響。反之,縱使孩子已有良好的語言環境,但其先天語言能力有所障礙,也會令孩子語言發展遲緩。因此,父母必須多多留心觀察孩子的語言表達, 以判斷他們的語言發展情況,及早給予孩子語言輔導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於2004年出版有關《發展障礙系列》之《語言發展遲緩》的觀察表,父母可根據此觀察表,觀察孩子語言發展情況。如果孩子有以下徵狀應盡早尋求專業評估及輔導:
零 至三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會從生活環境中學習運用語言及與人互 溝通。這時期語言表達亦會影響幼兒的思維發展,因此,父母應讓孩子先學習第一語言 (母語) 以建立語言表達的穩固基礎,才進入第二語言 (外語) 的學習。不然,會令孩子語言學習產生混亂,更甚者會令孩子語言發展遲緩。
(都市)
星期二, 6月 05, 2007
專家指嬰兒不宜天天洗澡
英國《太陽報》,英國有37%男童及33%女童有皮膚問題,是 上一代的兩倍。這可能是現代父母太著重為孩子清潔及為他們創造無菌環境,這反而增加濕疹出現的個案。雖然專家建議嬰兒每周洗澡兩至3次,但六成父母每天都 為嬰孩洗澡;父母亦漠視醫院見議,沒有只用清水為嬰兒洗澡,反而用泡泡浴或其他物品洗白白,這可能會刺激嬰兒的皮膚。
雜誌《母親與嬰兒》 (Mother and Baby)訪問了2,000名母親得出以上的調查結果,雜誌編輯Elena Dalrymple說:「嬰兒的皮膚比成人的薄5倍,故要用非常溫和的物質。每天為嬰兒並非好事,其實一個星期兩至3次已足夠。」她補充:「現代的嬰兒可 能比以前較清潔,但四周亦多了很多化學物,故這些化學物質亦有可能導致嬰兒染病。」
由於水會抽乾皮膚,故洗澡會增加患濕疹及皮膚敏感等皮膚炎風險。皮膚表面含有天然油份及好細菌,水會洗去皮膚的油份,洗得太密會洗去天然保護。 (都市)
星期三, 5月 23, 2007
課外活動利學童成長
星期一, 5月 21, 2007
寧棄高薪不做B級媽媽
「雖然短期內未必見到回報,放棄工作不代表兒子會變得特別標青,但他們學些什麼,做些什麼,也是從我們身上而來的。」深明投資之道的郭慧芳,全身投入這項回報不明的「投資」,義無反顧。
收入足夠生活 便可以了
甫踏進李氏四口的家,繽紛的油彩畫首先映入眼簾,原來,全都出自長子李哲的手筆。郭慧芳說﹕「哲哲喜歡畫畫,周末便會上畫畫班,有時我忙於家務,丈夫便會抽空接兒子放學。」李哲現在已5歲半,幼子李圖則2歲,兩個孩子總是圍覑媽媽撒嬌。
回想那次丈夫抱覑兒子到公司樓下找她的經歷,郭慧芳說﹕「那時我想,為什麼一家人好像要因我而受苦呢?沒多久,我便決定向上司遞辭職信,放棄月薪3、4萬的工作。」李偉在電燈公司任職技術人員,月入約2萬元多一點,當時夫婦商討過,雖然家庭月入減了大半,但心想,收入只要足夠生活,便可以了。
郭慧芳說,自己說要辭職時,上司曾勸她說﹕「小孩子永遠覺得你做得不夠,全職媽媽也未必可以把孩子教養到『出色標青』,你想清楚才決定吧!」郭慧芳深知當 投資顧問最重要是緊貼市場動態,分秒必爭,離開一段時間便很快會被淘汰,不過,她很清楚自己不想當「B級媽媽」,最後還是下定決心辭職,不再去想「投資、 回報」的問題。「當父母的,只能盡力去做好本分,永遠沒有A級父母。」郭慧芳說。
盡力做好本分 永遠沒有A級父母
幼子圖圖出世後,李氏夫婦發現長子哲哲為爭取注意,會時不時捉弄弟弟,有時甚至爭覑要父母抱抱。郭慧芳說﹕「也許哲哲怕我們忽略他,所以有點妒忌弟弟,我 們會跟他說﹕『哲哲,你得到父母的愛,比弟弟早3年多,弟弟比你年幼,你要跟爸媽一樣照顧他。』」哲哲睡前,媽媽負責跟他說故事,爸爸則負責圖圖,保證不 會偏心。
夫妻相處,爭執總是少不免,但他們早有協議,無論如何也不可以說「離婚」兩個字!郭慧芳說﹕「舌頭的威力可不簡單,一句小小的說話,足以影響一生。」李偉補充說﹕「一些晦氣說話會傷害彼此,動氣的時候,我們會各自冷靜一下,才再找對方。」
每周抽一天享受二人世界
雖然忙於照顧兒子,但夫婦倆結婚10年來,堅持每星期抽一天享受二人世界。郭慧芳說﹕「二人單獨相處可以更了解對方的想法。我們會安排周日定期『約會』, 由親人代為照顧孩子……很多時,丈夫就會趁這段時間跟我分享生活的開心和不快事。」她笑說,二人世界時兒子不在身邊,她會因為掛念他們而不能專心拍拖,結 果被丈夫投訴她不夠投入呢!
【系列之二】
星期三, 5月 09, 2007
與孩子網路同行
時至今日,各行各業都利用互聯網推銷其服務及產品,在這網絡時代,孩子亦被捲入了資訊洪流之中。最近有報道指小學三年級的兒童已能從不同的途徑進入色情網頁,這個情況實在令人憂慮。孩子在生活中很難避免互聯網、廣告、報紙及雜誌等媒體,怎樣避免孩子被淹沒在互聯網的巨流中,教育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選擇正確的媒體資訊至為重要。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教導孩子慎選網上資訊:現時中、小學甚至幼稚園的小朋友都會上網搜集資料及玩遊戲。當孩子進入了網絡世界,各地訊息不論好與壞、真與假都可以瀏覽。父母除安裝過濾軟件,防止孩子接觸不良資訊外,更重要的是教導孩子選擇適合他們年齡的健康網站。如:廉政公署為年輕人而設的「另有Teen地」網站、為兒童所設的「活力小Teen地」網站。這兩個網站內容多元化,宣傳誠實、公平、守法等正面訊息。還有政府新聞處的兒童天地網站:內容包括時事、體育、自然及健康教育、遊戲及學習等。香港公共圖書館 — 兒童樂網站及香港太空館的兒童太空站等。這些網站都是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增長知識的好網站。
教導孩子正確價值觀及分辨資訊:隨?孩子的成長,他們使用互聯網的機會便會愈來愈多。禁止孩子上網是不可能的,最重要是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他們思考、分析,分辨各種資訊,互聯網、傳媒及廣告等資訊的優劣。共同討論新聞時事,《警訊》等電視節目。讓孩子認識社會上發生的事物,從而提高警覺;恪守社會公德,承擔責任。同時教導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在網上或對陌生人不能公開個人資料。尊重網上資源,不要非法下載。
教導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一懂得上網及玩電腦遊戲時,他們便很容易沉迷於這虛擬的世界中。家長必須督促孩子,學習自制能力,千萬別讓孩子迷失在網絡的世界中,何況長時間對?電腦,有損視力、不利健康。所以父母應幫助孩子訂立生活常規,限定使用電腦的時限。當然父母應多培養孩子電腦以外的興趣:假日參觀不同的展覽館、到郊外欣賞大自然,各類運動……。
互聯網是現代的一大發明,為我們帶來無比的方便,但也帶來重重危機。使用互聯網時,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就讀幼稚園及小學階段,父母必須陪同孩子進入網絡世界,不失時機地教導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父母仍須留意孩子的生活習慣,關心他們的身心發展,每天抽空與孩子交談討論。在互聯網上,與孩子同行,既能同享親子之樂,又對孩子健康成長有益。所以,今日父母要學習的重要課題,便是與孩子在網路上同行。
(都市)
星期五, 5月 04, 2007
產後抑鬱症
產後抑鬱症發生原因可分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會因素。生理因素是指懷孕後的孕婦體內的各種激素產生變化,導致甲 狀腺激素、腎上腺激素、腦下腺激素等明顯增加,因此身體基本代謝率和體重都隨之增強,以應付胎兒成長所需。然而,這些激素及與生產有關的動情激素、黃體素 及人類絨毛膜激素卻會在產後快速下降,使產後婦女難以調適,容易產生抑鬱與焦慮等情緒。
心理因素則包括對母親角色扮演的矛盾,不懂照顧新生嬰兒,以及對本身的自我形象認同出現失衡等,造成產後婦女對自己的角色感到模糊,而激發其潛在的生理性衝突。社會因素方面主要與缺乏配偶及親友的支持、坐月的壓力或重男輕女等傳統思想有關。
產後情緒問題可分為三類
1) 產後情緒低落
(postpartum blue):
此 病的發生率非常高,約佔全部產後婦女的50%至80%,以嚴重經前綜合症患者、意外懷孕者、曾考慮墮胎者,及晚期懷孕時情緒不穩定的孕婦居多。大部分患者 於產後3至10日內出現輕微抑鬱症狀,發病時間短暫,由數分鐘至數日不等,但不會超過兩星期。患者的情緒表現包括:想哭、疲憊、心情低落、容易發怒等;而 生理症狀則有頭痛、失眠、發噩夢等。患者亦會對嬰兒出現喜怒無常的矛盾反應,因為她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不能擔起照顧嬰兒的使命。
治療方面,產後情緒低落的婦女應多進行一些休閒活動。由於此病的發病時間短暫及病徵輕微,患者往往不需服藥而自然康復。如果她們的病情有惡化趨勢,則家人應攜同患者尋求醫生的協助,以確保母子健康。
2) 產後抑鬱
(postpartum depression):
此病的發生率約佔全部產後婦女的10%至20%,患者多於產後四至六星期發病,其症狀與「產後情緒低落」的症狀相似,只是症狀更多樣化、情況更嚴重、發病時間更長,嚴重者可持續6至9個月,甚至超過一年。
典型的症狀包括情緒激動、哭泣、失眠、反應遲鈍、疲憊、強烈的罪惡感等。不少患者會過分擔心孩子,因而無法集中精神處理日常事物,甚至產生自殺或尋死的念頭。一旦發現此病,患者第二次懷孕時則有可能再次出現產後抑鬱,其發病率約20%至30%。
要產後抑鬱的婦女儘快治癒,家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患者亦應與其他產後婦女溝通,有助保持心情愉快。此外,抗抑鬱藥物及醫生的協助也是不可少的。
如果患者有傷害自己或嬰兒的可能性時,則需要嚴密監督,甚至住院觀察。
3) 產後精神病
(postpartum psychosis):
此病的發病率甚低。患者通常在生產後二周發病,但有些患者會遲至生產後一年才發病,其症狀會持續好幾個月以上。
產 後精神病可分為兩種形態:一種為早發型,在生產後三星期內發病,患者以初次懷孕的婦女及年輕孕婦較多,她們會出現類似情感性精神病的症狀;另一種為遲發 型,在生產後三星期以後才發病,患者有類似精神分裂的症狀,多發生於經常生產的婦女,且她們較為年長及社會地位較低,而未婚婦女也可能患病。
產後精神病的典型症狀包括情緒激動、哭泣、失眠、神志不清、發呆、沒有任何反應、罪惡感及產生一些幻覺等等,其中有40%的患者在發病時出現「躁狂」的症狀,如過度興奮、不停跳動、產生幻覺等,其後才顯出「抑鬱症」 的 病徵。
根據外國研究報告指出,產後精神病患者有5%的自殺率及4%的殺嬰率,因此嚴密監管及積極治療是絕對必要的,以防患者傷害嬰兒。
產後精神病的治療,除了尋求精神科醫生作出診斷外,家人的協助和照顧也同樣重要,使患者迅速恢復正常。患者亦需要服用抗抑鬱劑及抗精神病藥物,但如果服藥效果不佳,患者則可能需要進行電擊治療。
家人的支持有助治療
一般來說,產後抑鬱症患者需接受6至9個月的療程,她們的症狀才會有所改善。治療產後抑鬱症必須要注意的是,有10%的產後抑鬱症婦女同時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問題,所以患者治療前,醫生需要評估她們是否出現此問題。
除了藥物治療外,治療產後抑鬱症必需配合心理治療。許多婦女在此階段對照顧小孩、處理家?事務、甚至照顧自己都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家人應了解患者的情況,並要積極伸出援手,有助她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撰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護理學系助理教授梁淑琴博士)
星期三, 5月 02, 2007
Caffeine, Soda 和巧克力對懷孕的影響
另外還有research results, 摘錄在下。 如有媽媽願意刨根問底, 可以去 motherisk.org
OB一般建議,如果你要喝coke,每天不要超過one can。 不是塑料bottle。 所以OB認為的安全intake 是< 50mg/day。 至於每天吃幾塊巧克力,你就自己算吧 :-)
study one
Those who consumed more than 300 mg of caffeine per day were twice as likely to have conception delayed for a year or more.
study two
Another study also linked high caffeine intake to delayed conception, but only in women consuming 500 mg or more (about four cups of coffee) per day.
study three
Caffeine easily passes from mother to fetus through the placenta. A developing fetus may have higher, sustained blood levels of caffeine than its mother because of immature metabolism
Source 1
Item Amount Caffeine
Diner coffee 8 ounces 350 mg
Gourmet coffee 8 ounces 175 mg
Brewed coffee 5 ounces 105 to 115 mg
Espresso single 100 mg
Cappuccino single 100 mg
Instant coffee 6 ounces 57 mg
Decaffeinated coffee 5 ounces 5 mg
Brewed tea 6 ounces 20 to 110 mg
Iced Tea 12 ounces 70 mg
Instant Tea 7 ounces 30 mg
Cola 1 12-ounce can 30 to 56 mg
Diet cola 1 12-ounce can 38 to 45 mg
Non-cola 1 12-ounce can 54 mg
Sprite and 7-Up 1 12-ounce can 0 mg
Chocolate 2 ounces 10 to 50 mg
Cocoa 1 5-ounce cup 4 mg
Diet pills (such as Dexatrim) 1 100 to 200 mg
No-Doz 1 100 to 200 mg
Pain relievers
(such as Anacin, Excedrin) 1 30 mg and up
Source 2:
Product
Caffeine (mg)*
Coffee, grande (16 oz.) Starbucks
550
Caffe Americano, short (8 oz.) Starbucks
35
Coffee, tall (12 oz.) Starbucks
375
Caffe Latte, short (8 oz.) or tall (12 oz.) Starbucks
35
Coffee, short (8 oz.) Starbucks
250
Caffe Mocha, short (8 oz.) or tall (12 oz.) Starbucks
35
NoDoz, Maximum Strength (1), or Vivarin (1)
200
Cappuchino, short (8 oz.) or tall (12 oz.) Starbucks
35
7-Eleven Big Gulp cola (64 oz.)
190
Cola (12 oz.)
35**
Coffee, non-gourmet (8 oz.)
135**
Espresso (1 oz.) Starbucks
35
Excedrin (2)
130
Tea, green or instant (8 oz.)
30**
Maxwell House (8 oz.)
110
Chocolate, dark, bittersweet, semi-sweet
(1 oz.)
20**
Caffe Americano, grande (16 oz.) Starbucks
105
Coffee, decaf, grande (16 oz.) Starbucks
10
NoDoz, Regular Strength (1)
100
Tea, bottles (12 oz.) or from instant mix (8 oz.)
14**
Coffee, instant (8 oz.)
95**
Coffee, decaf, short (8 oz.) or tall (12 oz.) Starbucks
10
Caffe Americano, tall (12 oz.) Starbucks
70
Chocolate, milk (1 oz.)
5**
Caffe Latte or Cappuccino, grande (16 oz.)Starbucks
70
Cocoa or hot chocolate (8oz.)
5**
Caffe Mocha, grande (16 oz.) Starbucks
70
Coffee, decaf, non-gourmet (8 oz.)
5**
Espresso, double (2 oz.) Starbucks
70
Espresso, decaf (1 oz.) Starbucks
5
Water, caffeinated (Edge 2 O), (8 oz.)
70
Tea, decaf (8 oz.)
Anacin (2)
65
Cola (20 oz.)
60**
Mountain Dew (12 oz.)
55
Cola (16 oz.)
50**
Tea, leaf or bag (8 oz.)
50
星期三, 4月 25, 2007
發展孩子創造力
創造力是改善環境的能力,我們日常生活的物品,都是經由設計、創造而成。如:衣服、餐具……以至建築物、主題公園、音樂及藝術品等。世界上偉大的發明都是因為生活上的需要,而引發具有創造力的有心人創造和發明。就如日前理工大學所研發的「蝙蝠耳」,就是為改善失明人士生活而設計的。所以創造力也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應為孩子提供創造的機會,為創造未來美好的生活作準備。發展創造力的基本條件是五「多」:
多觀察:要發展孩子的創造力,首先要訓練孩子多觀察,觀察力是孩子認識環境事物的重要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孩子仔細觀察事物的異同、特徵及發生的變化等。觀察力強的孩子,他們很快便能找出事物的特點及問題的所在,從而引發創作的興趣。
多提問:孩子到了兩、三歲時,對環境四周特別感興趣,他們就會不斷的提問:「為甚麼鳥會飛?」「為甚麼天是藍色的?」「為甚麼綠燈才可以過馬路?」孩子有問不完的「為甚麼」,說明小腦袋在不斷的思考。提問是創造的原動力,父母不要阻止孩子的提問,相反要鼓勵他們發問,並且認真及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提問。如果父母自己也不明白,最佳的方法是與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當然,要教導他們在適當的時候提問。
多思考:當孩子提出問題後,父母毋須立刻為他解答,最好的方法是引導孩子深入思考,學習分析問題,自己尋求答案。訓練孩子用不同的角度、多層面思考,作出分析及判斷,發展創造力。因為事物的發生有很多原因,解決問題也有很多途徑的。
多想像:想像力是創造力的靈魂,孩子不能憑空想像,而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作基礎。小朋友砌積木,積木一時會變成汽車,一時又會變成火箭。玩倦了,積木又會變成小床,小朋友就躺在積木上睡覺。小朋友的想像空間是無限的,父母應多給機會,讓孩子的想像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如:讓孩子砌積木,繪畫及想像故事的發展和結局……,都是簡便有效的訓練方式。
多嘗試:世界上所有的發明及創作都是經過創作者不斷的嘗試、改良才能完成作品。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當遇到困難、失敗時,不要氣餒。檢討失敗原因,然後再作嘗試。嘗試就是創造的開始。只要孩子願意不斷嘗試,創造的自信心自然建立起來了。
每個孩子都具有豐富的想像力,都有創造的潛能,關鍵是他們有沒有創造的空間。父母若能提供機會,孩子的創造力必能獲得充分的發展。
(都市)
星期一, 4月 23, 2007
Wi-Fi輻射恐損兒童健康
【明報專訊】Wi-Fi無線上網近年 愈見普及,港府即將在350多個政府場地裝置設施,但英國專家擔心Wi-Fi網絡釋放的輻射,跟手機一樣可能影響兒童健康。英國權威的獨立衛生組織「衛生 防護局」正力促政府徹查學校使用Wi-Fi會否影響兒童健康,當地教師組織更決定致函教育大臣,要求就一名教師疑因Wi-Fi輻射敏感而病倒的個案,展開 獨立調查。
促定期監察 醫管局發指引
現 時香港部分商場、咖啡店可作無線上網,隨政府大舉投資,未來Wi-Fi在港的應用將愈趨廣泛。生產力促進局資訊科技業發展部首席顧問張梓昌表示,雖然至 今科學界對Wi-Fi會否影響人體健康仍未有結論,但外國例子顯示Wi-Fi放出的輻射量已引起公眾關注。他建議政府日後在公眾地方裝置Wi-Fi後,定 期監察輻射,並考慮由醫管局發出指引,令市民安心使用。
英國教師輻射敏感案 英教協促查
政府發言人昨日回覆查詢時表示,工商及科技局稍後會詳細研究外國報道。
據 英國《星期日獨立報》報道,英國的「衛生防護局」關注Wi-Fi釋放的輻射量對學童健康影響。目前英國大多數學校已裝置Wi-Fi,本港學校估計亦將發展 無線上網。較早前,英國一名任教28年的教師,在校方裝設Wi-Fi無線網絡後,迅即出現頭痛、惡心等徵狀,最後校方同意拆除部分Wi-Fi裝置。代表全 國3.5萬名教師的英國教協,將於本周致函教育大臣,要求調查。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現時每100人當中,平均有3人對電磁輻射敏感。有科學家認為,由於兒童的頭蓋骨較薄,神經系統仍在發展,相信Wi-Fi電磁輻射對兒童的影響尤甚,惟至今並無任何針對Wi-Fi輻射對學童影響的研究。
兒童頭骨薄 輻射可致早衰患癌
英 國多個城市正大力打造「Wi-Fi之都」,例如曼徹斯特便計劃為市內220萬人提供免費無線上網。現時英國逾半小學及八成中學已裝置Wi-Fi,但由於 Wi-Fi與手機及天線桿同樣會釋出輻射,一些科學研究亦顯示手機輻射可能致癌及損害腦細胞,因此部分科學家憂慮,Wi-Fi輻射可能會引致學童早衰及患 癌。
歐洲多個地方政府為策安全,早前已禁止或限制在課室使用Wi-Fi。奧地利醫學協會正游說停止在學校使用Wi-Fi,政府甚至考慮立例禁止在校內使用。
星期三, 4月 18, 2007
陪月唔易請!產後媽媽初生嬰兒救星
一般來說,坊間的非牟利機構、僱傭介紹所等均有提供陪月服務,收費不同,各產婦可按自己的需要及預算而挑選,或者靠朋友口碑相傳,甚至在網上與其他父母交換意見,據知不少產婦也是透過網上聊天室去聘請陪月。
以下是部分提供陪月介紹服務的機構熱線﹕
- 循道衛理觀塘社區服務處 2727 6036
- 仁愛堂賽馬會培訓中心 2655 7577
-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中心 2656 1414
- 職工盟 2332 9368
- 明愛 2588 1221
- 提出問題 - 面試時,可詢問陪月對產後進補的方法及知識,例如剖腹與順產的進補分別?
- 看推薦信 - 陪月員最好帶備以前僱主的推薦信,讓準僱主細閱,看看是否適合自己。
- 留意態度 - 留意陪月員的態度,是否一個容易相處或跟自己合得來的人。
- 特別要求 - 不妨明言自己的特別要求,例如要求多照顧產婦的膳食,或以照顧嬰兒為主,讓陪月有充分準備。
- 經驗較佳 - 最好選有照顧孩子及產婦經驗的陪月。
- 事項說明 - 面試時,可清楚說明工作性質、內容、時間及薪金。
星期一, 4月 16, 2007
孩子問題多 家長認責任最大
《性情文化》於去年11月向全港中小學生的家長發出問卷,成功收回1,311份,其中小學或以上者佔745人,就讀中學或以上有566人。
調查問及家長認為孩子的20大問題時,超過七成表示,最嚴重是「怕辛苦」,其次是情緒化,其中使人憂慮,是有13%受訪家長指孩子有賭博傾向。調查機構認為,家長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感到無奈。
家長正面影響信心不足
問及孩子出現成長問題,受訪家長表示,父母要負「大部分」,以至「絕大部分」責任,但亦有家長認為,「教師」、「同學、朋友」、「明星、歌星」、「廣告、宣傳」、「電視、報章、刊物」、「電腦遊戲」、「上網ICQ」等,都要負上責任。
調查結果又顯示,超過八成受訪家長認為,父母對孩子有影響,但能夠「極正面」影響孩子的父母,僅得兩成,可見不少家長對自己能夠給予孩子正面影響的信心不足夠。
調查機構指出,孩子經常接觸到「電腦遊戲」、「上網ICQ」等,使他們可以獨自透過虛擬的暴力行為,尋求感官刺激,在如此的環境長大下,難怪受訪家長認為,現今孩子「健康轉弱」、「自我保護」意識強,為人「較孤僻」和「自我封閉」,以至「脫離現實」。 (都市)
星期三, 4月 11, 2007
小玩具 大智慧
建構性玩具:如積木、拼砌等玩具,這些玩具能讓孩子發揮創作的空間,家長可為孩子加添一些人物、車子、動物等模型。孩子可利用這些玩具,建構不同的物品如房屋、路軌、動物園等。父母要讓孩子發揮玩積木、拼砌玩具的創意空間,以利兒童從中學會創作、數學概念、觀察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孩子與其他人一起玩,更能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及合作精神。同時要讓孩子自己把積木、拼砌玩具等貯存在箱子?,訓練他們收拾玩具的習慣。
操作性玩具:如科學性玩具、穿珠、紙卡遊戲、形狀配對、拼圖等玩具,這些玩具創作性較少,但可增加孩子的認知能力、訓練他們的觀察力、專注力及小手指的操作能力。
玩偶及角色扮演玩具:如洋娃娃、手偶、煮食玩具、醫生用具、商店買賣玩具等。這些玩具可讓孩子將日常生活及觀察所得的經驗,從角色扮演中表達出來。從而發揮他們的想像力,聯想力及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重演他們的生活經驗,讓他們的情感得以表達。
藝術性玩具:如畫筆、紙、美工用品、紙黏土及樂器等。這些玩具能發展孩子的創造力及想像力。同時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及身體運動,以促進智能及情緒的發展。
玩具應重創意
其實父母為孩子選擇玩具時不應只偏重孩子的喜好,而應提供不同性質及質料的玩具。最佳的玩具不是價錢昂貴的,而是為孩子帶來啟發性。父母可與孩子自製玩具,既環保又能發揮創意。以下介紹一些自製玩具以供參考:
傳聲筒:在一條棉繩的兩端分別繫上一個紙杯,父母與孩子各拿?兩端的紙杯,一個說話,另一個在聽。注意繩子必須要拉直,聲音才能傳遞。這也是一個科學實驗,同時可以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
小鼓:把用完的奶粉罐洗淨便成為一個小鼓。用竹筷子做鼓棍。孩子敲打奶粉罐膠蓋的部分或底部,會產生不同的聲響。請孩子一邊唱歌一邊打鼓伴奏。
衣夾玩具:請孩子在紙碟上畫上圖案或面孔,再沿紙碟周邊夾上衣夾裝飾。便成為太陽、小花及頭髮。這是一個訓練小手指力度的好活動。不同顏色及形狀的衣夾亦可作分類玩具。
拼圖玩具:把舊月曆或雜誌的圖片剪開成數塊便成為拼圖玩具,剪開圖片的數量應按孩子的年齡及能力增減。也可將兩幅圖片混合以增加難度。
麵粉糰:將麵粉加水搓成麵粉糰,可加入一些食用顏色。這是最佳的藝術性玩具,可給孩子一些膠刀、膠叉。讓孩子自由將麵粉糰塑造出不同的物品。
玩具是孩子自我發展及探索世界的重要媒介及工具,透過不同的玩具啟發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在遊戲中學習。
讓孩子盡情享受玩具的樂趣吧!
(都市)
星期二, 4月 10, 2007
抽母血可測胎兒健康 產檢新趨勢
傳統醫學認為母親和嬰孩的血液系統是完全獨立的,如要準確地檢查胎兒的健康,除了抽羊水外就別無他法,但不少孕婦卻擔心抽羊胎水的風險而拒絕檢查,增加生產的風險。不過自1997年中大醫學院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盧煜明成功發現胎兒會將其基因釋放至母體血液後,大大開放了無創性產前檢查的空間,以透過檢查孕婦的血液,便能確保母嬰健康的。
舉例如妊娠高血壓,便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孕婦病,病發率約3%至8%,發病時孕婦會出現高血壓、水腫、小便樣本含蛋白等,嚴重者甚至會有頭暈、眼花、抽搐跡象,而她們的流產率將較普通孕婦高,甚至會導致孕婦及胎兒同時死亡。
中大化學病理學系副教授趙慧君指出,妊娠高血壓與胎盤的突變有關,由於胎盤的發育不正常,未能有效擴張母體的血管吸取足夠的氧氣所致,但現時醫學界並無一種有效診斷妊娠高血壓的方法,只能待病徵出現後,才將孕婦留院觀察。
趙慧君近年就成功發現,部分出現妊娠高血壓的孕婦中,會有5、6種特有的基因,只需抽取母體的血液便可及早檢測孕婦的發病機會,可助醫生加強對有關孕婦的跟進檢查,減低胎兒與孕婦的死亡率及健康影響。
目前,趙慧君與其研究團隊正將有關技術完善化,並進一步確認更多相關的基因,及與全球多個地方的醫學團隊攜手研究,讓技術普及使用。趙慧君表示,無創性產前檢查將是未來醫學發展的重要方向,期望政府可投進更多的資源,加快研究的步伐。 (都市)
星期五, 4月 06, 2007
從出生到學齡前的睡眠
新生兒
剛剛出生的小寶寶沒有白天和晚上的概念。他需要一天24小時睡覺和吃奶,這樣才能正常發育和成長;因此白天和晚上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總的說來,新生兒每24小時大約會睡16~18小時;他通常會一口氣睡上2~4小時,然後饑腸轆轆地醒來。剛開始的時候,他會不分晝夜地吃奶,但是他逐漸就會在晚上睡得稍微比白天的時候時間長一些。
你可以開始教你的寶寶白天和夜晚是不同的,你應該在不同的時間段里不同的表現來讓你的小寶貝懂得區分這兩個時間段。在白天,當你給孩子喂奶的時候,要多同他說話,要讓整個氣氛輕松愉快。而到了晚上,盡量將聲音放低或保持安靜。將燈光調低;最終他會開始明白並在晚上的時候睡得更多的。
記住,如果你是母乳喂養的話,你體內的激素會重新調整你的睡眠模式以適應小寶寶的生活規律。如果你順從這一變化的話,這些激素會讓你不會有睡眠不足的問題。白天當孩子睡覺的時候你也應該小睡片刻。用配方奶粉喂養的孩子睡眠時間會稍微長一點,因為配方奶粉會在他們的小胃里停留的時間稍微久一點。不過總的來說,吃配方奶粉的孩子和母乳喂養的孩子睡眠模式大同小異。
小提示︰ 當你的小寶寶還在你子宮里的時候,你走路時候產生的運動感會讓他安靜下來並很快入睡。所以新生兒仍然喜歡輕輕的搖晃和擺動,這一點也不奇怪。把他包裹在包被里,同樣也可以讓他產生又“回家”了的感覺。不少的嬰兒還會從音樂聲中找到平靜。但是要記住︰應該一天24小時每隔2~3小時就喂他一次。
三周
雖然小家伙仍然會在晚上醒來要奶吃,他一次可以睡的時間已經明顯延長了,有可能長達3~4小時。同時,他醒著的時間也變長了。
記住,如果你是母乳喂養的話,你體內的激素會重新調整你的睡眠模式以適應小寶寶的生活規律。如果你順從這一變化的話,這些激素會讓你不會有睡眠不足的問題。白天當孩子睡覺的時候你也應該小睡片刻。用配方奶粉喂養的孩子睡眠時間會稍微長一點,因為配方奶粉會在他們的小胃里停留的時間稍微久一點。不過總的來說,吃配方奶粉的孩子和母乳喂養的孩子睡眠模式大同小異。
小提示︰ 如果你的小寶寶白天一整天都在睡覺,在吃奶的時候也在打瞌睡,要想辦法弄醒他再讓他吃東西。他應該了解長一點的睡眠時間是在晚上。到了這個階段,你要幫助他開始條理生活,可以在大約下午4時帶他去幼兒活動中心。就算他在打瞌睡,你也應該讓他直起身子坐在嬰兒座椅、背帶或搖晃椅里。然後在傍晚大約7~8時為他洗個澡。這樣就可以讓他保持清醒,同時還可以讓他放松,為前面3~4小時的長覺做好準備。
兩個月
你的寶寶已經開始可以自己入睡了,但是你還是應該在晚上按時叫醒他吃奶。雖然他的生活開始有了一定的規律,卻也經常有變化。要順應他的變化,這時就開始設立規矩還為時過早,強加給他一個生活規律是不健康的。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比起剛剛出生時的睡眠時間已經減少了,每天平均15~16小時,且大部分睡眠時間會在晚上;白天,寶寶醒著的時候會長一些了,不過他還是需要睡上三、四覺才行。不過,這些也都是因人而異的。
與你的母親或婆婆所告訴你的不同的是,兩個月寶寶並不是可以一覺睡到大天亮的。這個年齡的寶寶間有巨大的不同,大部分寶寶還是需要在晚間吃奶的。
如果你的寶寶在將近傍晚的時候開始哭鬧不休,不要感到吃驚,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當他終于安靜下來的時候,他往往可以睡上一個長覺。
小提示︰ 剛剛醒來時,孩子有一點哭鬧是很正常的。當孩子哭的時候你應該過去查看一下,不過你應該讓他哭一小會兒(大約五分鐘),他或許會自己平靜下來重新入睡的。
四個月
4個月寶寶的平均睡眠時間大約是每天9~12小時,白天的時候會睡三覺,每次2~3小時。這是一個過渡階段,你的寶寶馬上就要在白天有規律地睡2次了。當你的孩子在白天只睡2覺,那麼他在晚上就會有更長的睡眠了。
這個年齡大部分寶寶會將一天中大部分的睡眠時間放在晚上,白天他們醒著的時間會更長。
你的孩子現在已經會做一些事情讓自己平靜下來並入睡了。現在是時候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幫助他在白天和晚上都能夠安然入睡。對于四個月大的寶寶來說,模式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盡量保證每天的日間小睡和夜晚就寢的時間和方式都相同。你不一定嚴格要求,只要盡可能地堅持就可以了。
小提示︰你的寶寶現在已經可以稍稍翻一下自己的身體了,有可能在自己的圍欄小床里挪來挪去了。你可以考慮買一個包被式的被子,否則的話,他總是會把自己挪到被子外面來,而且會被凍醒。購買前要仔細確認包被是不是阻燃材料制作的。
六個月
每一個人的睡眠模式都不一樣,就算六個月嬰兒也不例外。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說孩子病了或是睡在祖母家陌生的床上,都會影響寶寶的睡眠模式。但是,他的睡眠模式正處在形成階段。
六個月寶寶每一個晚上的平均睡眠時間是大約11小時,通常,白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小睡,每次大約1~2小時。幾乎所有身體健康的六個月寶寶都可以一覺睡到天亮了;他們已經不再需要在夜間吃奶或在凌晨時分找人說話,除非你想要在這個時候同寶寶在一起呆一會兒或者是想要在夜間喂奶以維持出奶量。
到了這個時候,你的小寶寶已經開始有了更多自己的主意了。這是你最後的機會,在他還不能用語言參與到決策討論中來之前,你還來得及決定到底想讓他在哪里睡覺。態度堅決地堅持就寢程序可以幫助他自己入睡以及一覺睡到天亮。
小提示︰ 以下是幾個能夠讓就寢時間變得輕松愉快的幾個好習慣︰
要在孩子還醒著的時候放到床上去,這樣他就可以練習在自己的床上入睡。如果他是在吃奶的時候或者搖晃的時候睡著的,那麼他在半夜醒來的時候也會有同樣的期待的。給孩子一個他最喜歡的軟玩具或者其它喜愛的東西幫助他入睡。雖然你要避免讓孩子的小床里堆放太多的玩具(或者是大個兒的玩具),一個特別的軟毛玩具或者填塞動物玩具還是可以的。這會幫助他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安靜地入睡。
九個月
8~9月嬰兒睡眠出現問題是很常見的。雖然在這之前他都可以一直睡到天亮,但到了這個階段,你的小寶寶會在半夜的時候醒來,然後把房間里所有的人都吵醒。這通常會讓父母十分頭痛,覺得自己同小家伙的生活在後退。
9個月嬰兒通常在晚上會睡11~12小時;其實還是像從前一樣,你的寶寶每天晚上睡幾個小時後就會醒一會兒。現在同以前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當他醒來以後,他就會記起你來,會很想你。此外,如果他已經習慣了在搖晃和大人的懷抱中入睡,那麼即使是在半夜,他也想要同樣的待遇。是遷就他這種已經養成的習慣還是讓他學習自己重新入睡,決定權完全在你的手里。如果他哭鬧的話,觀察一段時間,讓他有機會自己平靜下來。如果他的哭鬧升級了,盡可能安靜平和地讓他安靜下來;如果你還是想要他今後定期睡在自己床上的話,盡量不要去抱起他。
在這個年齡,你的寶寶通常會在白天睡2覺;上午和下午的小睡通常都是1~2小時。作為他的父母,你是最知道自己的孩子每天需要睡多久的;不過不論他每天睡多久,如果他白天睡得多了,晚上就會少睡。如果你請別人在白天照看你的孩子,同他討論一下孩子白天的作息時間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小提示︰ 當孩子生病的時候,他們通常會睡得久一些。但是比平常日間的睡眠時間多出1小時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如果你的孩子因為疾病而比平常睡得多了1小時以上,請立刻聯系你的家庭保健醫生。在這個年齡,攀爬甚至在小床圍欄上面站立,都是正常的舉動。一定要確保寶寶的小床圍欄結實且安全,要記住孩子很快就會學會怎樣站著從小床上下來。
一歲
到了1歲,關于***與否的爭執就正式開始了。你的寶寶新學會了走路、說話和自己吃飯,這些都讓他十分興奮,在這個時候要讓他平靜下來***睡覺就會變得越來越難。他可能會逗弄你,想讓你過來抱他;這麼一個可愛的寶寶,誰又忍心拒絕他呢。但是還是要堅持你制定的就寢程序,因為這將在未來的幾個月時間里對你們兩個人都有好處。
通常情況下,一歲孩子每天晚上會睡10~12小時,然後在白天再睡2覺,每次1~2小時。不過,還是那句話,睡眠時間的長短是因人而異的。
許多孩子會選擇一個他們的“最愛”、一個毯子或者一件軟毛填塞動物玩具幫助他們平靜入睡。這是他們步入獨立睡眠的一步。使用安撫奶嘴是個不好的習慣,到了這個年齡應該戒掉了。
小提示︰ 你也許會注意到孩子下午的小睡時間縮短了一點,不過他醒後會自己在小床里玩一會兒再叫你過來。在他的小床里放幾個小玩具,鼓勵他繼續這麼做。不過一定不要給他太大的玩具,否則他很快就會學會怎樣踩著它們從小床圍欄里爬出來的。
一歲半
對于你1歲半寶貝來說,生活實在是太有趣也太緊張了;睡覺,那是他最不願意做的一件事情。晚上,他需要你幫助他平靜下來,這樣他才能得到他十分需要的休息。
通常情況下,1歲半孩子24小時需要13小時睡眠,這實際上要比父母認為的或希望的時間要短。因為不同的孩子所需要的睡眠時間也不一樣,你必須自己弄清楚最適合你的寶寶的睡眠時間是多長。
這里有幾個建議作為你的參考︰
- 你的孩子很快在白天只睡1覺就夠了,不過他在1天當中還是需要有2個休息時間段,雖然其中的1個稍微短了一點。
- 雖然他們不再需要這樣,可許多送托的孩子在白天會被安排兩次睡眠。這就意味著你在晚上的時候要少睡一會兒了。如果你不想在晚上睡得太晚或在早上起得太早的話,你可以同白天照看孩子的人討論一下這個問題,讓孩子在白天的時候少睡一點。
- 如果你還有一個大一點的孩子,這個孩子晚上需要比你1歲半孩子要早***;這是因為多數大孩子在白天沒有小睡,到了晚上就自然要早睡一些。當你的小寶寶白天睡覺的時候,你正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同你其他的孩子好好相處一下。
兩歲
2歲孩子還是會嘗試挑戰規定,主要是查看一下父母是不是認真的;關于***睡覺的爭執在這個階段很常見。你的寶寶既不願意離開你,也不願意結束讓他興奮的一天。該怎麼辦呢?制定就寢時間的常規和儀式,這是鼓勵良好的睡眠習慣及讓孩子有安全感的最好辦法。
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長短的睡眠時間。不過總的來說,2歲孩子每24小時需要13小時睡眠。通常,他們會在晚上睡11~12小時,然後或許會在下午睡上1~2小時。
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會很堅決地拒絕***睡覺。每天都堅持就寢程序和規定是最好的一個辦法,這樣才能教會孩子好的睡眠習慣,同時也讓你的生活相對輕松一點。以下是幾個小技巧︰
晚飯後就可以開始讓節奏緩慢下來,讓你和孩子做事情的節奏放慢可以比較容易地過渡到就寢時間。讀書、唱歌、做一些安靜的游戲,這些活動都比在家里到處跑要好。
讓***睡覺前的活動盡量簡短甜蜜。洗澡、刷牙、去洗手間,這些活動不應該超過半小時。如果時間再長一點的話,小寶寶又會開始興奮起來,而你就又要沮喪了。
你的孩子或許會拒絕***睡覺,至少有的時候他會這樣,你一定要態度堅決,在就寢的規定上要堅持不讓步。
這麼大孩子還不需要有他們自己的房間。事實上,大部分這麼大的孩子同他人在同一個房間里會睡得更好。大約三歲到五歲大的孩子會是不錯的室友;就算晚上有騷動,這麼大孩子通常可以繼續熟睡不醒。
小提示︰在孩子的床上放一本書或一件沒有聲音的玩具,在孩子醒後可以自己玩一會兒。他還不能夠理解“太早了”這種說法,不過你可以告訴他要在自己的床上呆到能看到窗戶外面開始有光線或者直到你過來問他早上好(或者其它的一些特定信號)。
三歲
3歲大的孩子通常每天需要睡12小時,其中晚上要睡10~11小時,白天睡1~2小時。3歲幼兒日間小睡的差異比起2歲的幼兒要大很多。你的3歲寶寶所需睡眠時間的長短取決于這一天的活動,是否生病了、生活規律的改變及他正經歷的成長發育。孩子自然的睡眠時間通常就是他所需要的睡眠時間。
3歲孩子的生活十分忙碌,這得益于他日見長進的語言能力和活躍的想象力。到了晚上,這些就會以做夢和做噩夢的形式表達出來。你不能也不應該阻止他做這些不著邊際的夢;它們可以幫助他應付生活中的挑戰。但是你還是可以用每天晚上簡單平靜的就寢前常規活動讓他安靜下來。
小提示︰ 如果你的孩子不開著燈就不能睡覺,換一個可以調節亮度的燈,讓他自己來調。當他把燈光調暗的時候,要表揚他;這樣幾個星期後,他就會適應很暗的燈光了。你也可以在幾個星期的時間里逐漸降低台燈燈泡的瓦數。
學齡前
學齡前孩子在睡覺的問題上仍然會有反復︰有的時候他會十分抵制***睡覺,有的時候他會一次又一次地從床上跳下來,並以此來檢驗你的耐心程度;與從前有所不同的是,現在他會同你爭論和討價還價了。
到了這個年齡,大部分的孩子在白天已經不睡覺了。如果他們偶爾睡午覺的話,晚上的睡眠時間就會減少。他們一般在晚上會睡10 ~12小時。
如果你需要一大早就把孩子從床上叫起來,那麼他在晚上就需要早一點睡,或需要在白天小睡,這樣才能夠有一個比較均衡的作息時間。盡量避免在周末的時候調整***睡覺的時間,否則到了星期一他會很難調整回來的。
到了這個年齡,一般晚上就不會再醒了,因為大部分的學齡前孩童已經學會了自己重新入睡。而且他們也開始能夠記得自己做過的夢了,還會用很生動的語言向你描述它們。關于夢的具體內容,你不要太過認真,除非你的孩子似乎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小提示︰ 一定要小心監護這個年紀的孩子所看的電視節目,尤其是在晚上看的節目;因為大部分的孩子,尤其是那些聰明、敏感的孩子,會把這些影像帶到床上去的。這樣他們就會難以入睡,或難以趕走那些躲在床底下的妖怪。有些藥物會對睡眠產生影響。如果出現了新的睡眠問題和新的藥物,請咨詢你的保健醫生看一下這兩者間是否有聯系。
五種方法培養快樂小讀者
閱讀最初是源于生活中豐富的視覺刺激,周圍的一切對您的寶寶來說都是新的。他們不停地感知、探索這個全新的世界,做父母的此時就要順應寶寶的探究欲望,為寶寶提供豐富的閱讀環境、閱讀機會,呵護寶寶剛剛萌芽的閱讀興趣,從而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和習慣。
另外,許多父母還會有這樣的經歷——寶寶總纏著你講故事,卻並不願意親自“閱讀”書中的故事。這時,父母千萬別急于把書本“丟”給孩子,而是應感到慶幸——寶寶已經在書海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了喲!因為,听、說、讀、寫是語言智能發展的必然進程,閱讀,正是從父母生動、形象地為孩子講故事開始。
五種方法培養快樂小讀者
方法一︰投其所好
曾有一位學者朋友,家里雖有好幾面牆的書,但她卻正為孩子不愛看書而煩惱!結果發現,她家的茫茫書海之中,竟然沒有一本是屬于孩子的。而為孩子購置的一大堆的識字卡片和兒童唐詩繪本,由于學者朋友工作繁忙也無暇為孩子講,只能請家中保姆代為講述……這樣的環境,對于孩子來說,絕非良好的閱讀環境。
主動,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為寶寶選擇書籍和繪本,一定要投其所好,甚至可以挑選孩子所喜聞樂見的經典故事,如《西游記》、《那 鬧海》等。只有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故事,才能激發孩子听、讀、看的意願。
幼兒期的寶寶最喜歡一遍又一遍地講述同一個故事或看同一本書。這表明孩子對書籍有著真誠的愛戀,因此,對父母來說,只要孩子願意,父母就應該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地講。
但有時父母也可以當寶寶的听眾,當寶寶講故事時,不管故事是多麼老,你都要表現出好像第一次听到般的新鮮感,甚至可以一邊听、一邊好奇地發問。這樣的小互動不僅激發了孩子的興趣,更能讓孩子在閱讀中得到成就感。如果能經常這樣的話,父母會驚奇地發現,寶寶已經喜愛上了閱讀。
Tips
- 如果寶寶的性格內向、羞怯,讓他為您講故事,是很好的鍛煉手法。在他講故事的過程中,父母的每個任何一個反饋,對他來說都是一種鼓勵。
- 為寶寶選擇圖書,一定要選擇故事情節簡單、畫面清晰、重點突出的兒童書籍。
方法二︰活潑閱讀
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會在讀者的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的畫面,甚至使之在閱讀之中進入角色、感同身受。文字的神奇魅力也賦予親子閱讀更多的趣味性,你可以好好利用書本,和寶寶一起玩出很多花樣哦!
雖然每個孩子都有個性上的差異,有的愛表現,有的就比較害羞。但家庭環境中的故事表演,可以讓孩子在松弛的狀態下體驗表演的樂趣,並且爸爸媽媽的參與表演也會大大提高孩子的參與積極性,是“活潑閱讀”的首選形式。
在表演故事之前,爸爸媽媽可以用一本圖文並茂的大故事書來吸引孩子,父母聲情並茂的朗讀是激發孩子表現欲的第一步。孩子們都是善于模仿的小天才,因此父母在表演時,語速要慢,表情要豐富,便于孩子受到故事的氣氛感染而進入狀態,並且進行自主性地模仿。一旦孩子表示出參與欲望,父母就可以積極地鼓勵他加入表演,無論孩子的認知水平、語言表達水平和表現能力如何,父母都應讓他擔當主角,進而使他愛上表演、愛上閱讀。
Tips
- 由于幼兒識字不多,他對圖書的喜愛程度深受成人的影響,因此父母在給寶寶讀書表演時,一定要全神貫注、聲情並茂、自然輕松地讀,這樣寶寶才會受到感染。
方法三︰分享感受
采用這種方法還需要有一定的策略,才能引發孩子的興趣。在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後都需采用不同的方法。
閱讀前,爸爸媽媽可以先擺擺“噱頭”,激發孩子听故事的好奇心︰“今天,媽媽要給你講個非常好听的故事哦!故事里有一只非常可愛的小白兔,它要跟寶寶做朋友呢!”
閱讀中,父母與寶寶共同閱讀,一邊閱讀一邊交流各自的感受。例如︰“媽媽最討厭大灰狼了,寶寶呢?”也可以讓寶寶猜猜,故事書的後一頁即將發生什麼事了,等寶寶多想幾個假設之後,把書翻過一面,看看猜對了沒有,再繼續往下講。有時,爸爸媽媽也可以跟寶寶交流截然相反的意見,激起寶寶的好勝心,與此同時,寶寶听故事、看書的興趣也會大大增加。
閱讀後,父母可以留個結尾或將故事的結尾作為新故事的延伸,和寶寶一同續編故事。例如︰在講完《小紅帽》時,父母將結尾當作故事的開頭︰“小紅帽和外婆被獵人救出後,在外婆家美美的玩了一晚上,第二天,小紅帽提著籃子回自己家了。路上,當她穿過那片樹林時,突然發現有一只狼寶寶正坐在路邊大哭,小紅帽上前去問︰‘狼寶寶,你為什麼哭啊?’狼寶寶答︰‘媽媽不見了,嗚……’”根據這樣一個新開始,父母可用問題引發寶寶的想像︰“哎呀,狼寶寶的媽媽不見了,她上哪兒去了呢?這可怎麼辦呢?”在此,父母要注意到孩子的年齡階段和語言智能的發展水平,如孩子較小,語言描述上有一定困難,父母則應該協助孩子將故事講下去,不要用一連串的問題嚇壞了孩子。
Tips
- 要選擇操作性強的、簡單易懂的、有趣味的書,父母邊讀書邊按照書中的情節去誘導後面將要發生什麼事。
- 此方法也可發展孩子的想像力,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方法四︰手指點讀
比起以上3種方法來看,“手指點讀”似乎相對來說比較刻板,它需要孩子和父母更大的耐心和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手指點讀其實對于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助益,但它的前提是讓孩子擁有一個每日固定的故事時間。每天按時給孩子閱讀,就好像吃飯、睡覺那樣,會讓孩子漸漸養成閱讀的習慣,並產生快樂的期待情緒。每天臨睡前的15分鐘就是很好的閱讀時間,因為此時孩子的情緒已比較穩定,注意力也較為集中,筆者的經驗是,常常一個故事還沒講完,身為媽咪的我已經昏昏欲睡,而寶寶卻在身邊睜大了眼楮問︰“媽媽,然後呢?”……
剛開始讓孩子學習手指點讀時,你可能會發現他存在手眼不協調的困難,這時,父母可以先講到什麼地方、用手指點到什麼地方,讓孩子的眼楮跟著父母的手指移動。隨後,父母可以拿起寶寶的小手,講到哪兒、指到哪兒。在手指點讀時,父母可以故意放慢一些語速,將相關的圖片或文字都用重點語氣突出一下,這樣,下次寶寶講故事時的點讀就會很順利地展開了。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繪本都是圖文結合的,例如在描寫“有一天,一匹小馬去河邊吃草。”這句話當中,“馬”這個字用了具像的一幅圖片來代替,這樣的繪本配合手指點讀的效果非常好,可以讓孩子迅速地認識小動物和一些常見的漢字。
Tips
- 手指點讀時,首先要大聲地念出書名,讀書的速度要讓寶寶與點讀的速度相符。
- 讀書的聲音要不斷地變化,根據情節調整音量、速度和語調。
方法五︰有問有答
看了上述的幾種方法,也許你會認為只有故事書才適合寶寶閱讀,事實並非如此。自然科學類的叢書或探險類的畫冊也是寶寶們非常喜愛的一類圖書,看這樣的圖書,用互動提問式的閱讀方式最為適合。我們就以《恐龍世界》為例,來說一下互動提問式的閱讀。
閱讀前,父母可以激發孩子們小腦瓜里的“十萬個為什麼”,如︰恐龍到底有多大?哪些恐龍會吃人?最大的恐龍是什麼龍?……讓孩子帶著這些問題開始到書中去進行恐龍探險之旅。
閱讀中,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來個小小的知識競賽,看看誰看書看得仔細、知道得多、回答得快!爭論和搶答的過程也是很好的一種閱讀氛圍,因為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可以激發再次閱讀或更深入地閱讀,從書本上尋找正確答案。
求知欲是最直接的閱讀契機,用一問一答的方式激勵孩子在書本中探索、思考,一定會使孩子愛上閱讀。
Tips
- 有問有答的互動提問式閱讀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因為他們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求知欲也更為強烈旺盛。
[轉自陽光網]
兒 童 少 飲 奶 骨 折 率 大 增
須 改 變 生 活 模 式
美 國 霍 士 新 聞 報 道 , 多 項 研 究 發 現 , 現 今 兒 童 生 活 模 式 大 大 危 害 他 們 的 健 康 。 加 州 的 醫 療 人 員 認 為 , 兒 童 愛 飲 汽 水 , 相 對 地 少 飲 奶 類 飲 品 ; 美 國 聯 邦 政 府 做 的 研 究 顯 示 , 六 成 四 男 童 及 八 成 六 的 女 童 吸 收 鈣 質 不 足 。
兒 童 鈣 質 不 足 , 容 易 造 成 骨 折 , 美 國 因 手 臂 骨 骨 折 的 兒 童 求 診 率 , 較 三 十 年 前 升 四 成 二 ; 除 鈣 質 不 足 外 , 兒 童 肥 胖 情 況 愈 趨 嚴 重 , 多 達 一 成 半 的 兒 童 過 胖 , 是 八 十 年 代 的 一 倍 , 增 加 他 們 出 現 骨 折 及 其 他 疾 病 的 機 會 。
醫 學 界 呼 籲 , 必 須 及 早 改 變 現 時 兒 童 的 生 活 模 式 , 以 免 出 現 骨 折 及 肥 胖 引 致 的 種 種 毛 病 , 甚 至 避 免 他 們 的 未 來 要 在 輪 椅 上 度 過 。
星期二, 4月 03, 2007
長乳牙的七件大事
寶寶的第一顆乳牙大多數是在4個月到7個月之間長出的,通常先長下牙床中間的門牙。少數寶寶從3個月起開始長乳牙,有些寶寶直到一歲才開始長乳牙。這些都屬正常情況,可能與遺傳有關,媽媽們不用擔心。
到寶寶三歲的時候,他的20顆乳牙就應該全部長好了。
寶寶開始長乳牙的癥狀
平時安靜的寶寶突然開始變得煩躁不安,哭個不停,兩頰發紅,喜歡咬堅硬的東西或總是啃拳頭,還特別愛流口水,媽媽怎麼哄也沒有用,嚴重時還會出現低燒或腹瀉。媽媽此時就應注意觀察寶寶的牙床,長新牙齒的位置通常會有小小的突起或腫大,這表明寶寶要長乳牙了。
如何減輕寶寶的疼痛
媽媽洗淨自己的雙手,用一根手指輕輕來回按摩寶寶的牙床,這對減輕寶寶的疼痛非常有效。
如果媽媽沒有時間這麼做,使用磨牙玩具或磨牙食品也是很有幫助的。
磨牙玩具的使用
市場上銷售的磨牙玩具種類很多,用安全堅硬的橡膠制成的磨牙玩具非常有效。有一種中間注水的磨牙環也很有用,它可以放入冰箱稍加冷卻後使用,冰鎮寶寶的牙床,能減輕疼痛。但要注意不能冰凍這種磨牙環,以防其過于堅硬而傷害寶寶的牙床。購買磨牙玩具要注意玩具不應含有容易被寶寶咬下的小部件,同時應選擇寶寶可以兩手輕松掌握的磨牙玩具。
磨牙食品的使用
在寶寶吃完磨牙食品後,媽媽需要花時間清理“殘局”,通常寶寶都會吃成“大花臉”。
除此以外,磨牙食品有很多優點。它不僅可以滿足寶寶咬的需要,還能讓寶寶從食物中吸取營養,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強壯他的臉部肌肉。媽媽可以購買專門為寶寶設計的磨牙餅干,還可以親自切一些手指粗細的胡蘿卜條或西芹條,作為寶寶的磨牙食品。
關注塑料玩具
有些媽媽覺得磨牙玩具和一般塑料玩具沒有什麼區別,于是就將塑料玩具充當磨牙棒給孩子使用。事實上,各種塑料玩具的成分都不同,據報道,有些塑料玩具在孩子咀嚼過程中會釋放有毒物質。所以,除非質量可靠、廠商聲明放入口中是安全的,媽媽不應讓寶寶把一般的塑料玩具當成磨牙玩具使用。
寶寶何時開始刷牙
專家建議,從寶寶長第一顆乳牙起,就該給他刷牙了。這樣不僅可以及早防止齲齒產生,還可幫助寶寶從小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媽媽應該使用專門為寶寶設計的牙刷,如果他很抗拒牙刷,媽媽可以用干淨的紗布纏在手指上,代替牙刷為寶寶刷牙。刷牙應該每天早晚兩次,使用不含氟的嬰兒牙膏。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媽媽都不應讓寶寶含著奶頭睡覺,以防止齲齒產生。
解了以上七件大事,媽媽們就可以安心等待小寶寶們長出一顆顆可愛的乳牙了。最後還要提醒媽媽們,等寶寶的二十顆乳牙都長全了,不要忘了帶寶寶去做牙科檢查哦!
最易毀掉孩子的七種行為
首先應該做的是摧毀孩子的自尊,將孩子貶到卑微的地位上。具體方法有這樣幾條:
- 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干家務不行,馬虎,粗心,讓家人為他受累……總之,他沒有行的地方。
- 經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這種話要時常挂在嘴邊:“看人家××,從不讓父母操心!”這類話最具打擊力和摧毀力,是摧毀孩子的王牌語錄。
-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為家庭犧牲者的形象,這樣會使孩子產生罪惡感。而一個有罪惡感的人往往採用自暴自棄的方法度過一生。具體方法舉例如下:經常告訴孩子,自從有了他,你連電影也沒看過,你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來了,最好再具體說出你身上的哪種病是由於他造成的。或者說,如果不是為了照顧他,自己早就在事業上有大發展了。
- 和孩子說話時口氣決不能和藹,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達到70分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還能配合一些挖苦諷刺的漢語片語,則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沒見過你這麼傻的”“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東西”等等。
- 孩子的一切要由你來決定,切不可給他一點兒自由,他的行蹤你要密切注視。他如果有日記,一定要設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審查。這樣做能在他心裏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造成他是一個受人操縱的木偶的感覺。一個懷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絕不可能奮發上進的。
- 要學會遷怒的本事。單位上遇到不順心的事,回來後要想方設法找理由給孩子潑狗血。無論什麼事都歸功於孩子的過錯然後教訓他,並制止他流眼淚。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增強孩子的自卑感,同樣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
- 當眾出孩子的醜。前6條都是在家庭裏的“單練”。真正要徹底毀掉他,這第7條才是殺手锏。你一定要當著外人(或同學或親友或鄰居)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樣做能使一個人產生懼怕社會的心理,產生自慚形穢的念頭。而一個懼怕社會和自慚形穢的人是很難立足於社會的。
您掌握了以上7條,就基本上可以毀掉自己的孩子了。當然,還得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做到運用自如,這樣才能將你的孩子徹底毀掉,使他終身一事無成。
星期一, 4月 02, 2007
家中圖書館教育子女愉快成才
【明報專訊】「家長看的書分兩種,一種是用來提升自己、自己看的,一種用來跟孩子親子閱讀。」嚴吳嬋霞說,「你希望讀了得到什麼?」
她指家長都很貪心,想孩子健康、聽話、聰明、情緒穩定……但最重要是什麼?她教家長想想當初為什麼要生孩子。目標搞清楚了,就會知道教養孩子的優先次序。她重視閱讀,更重視讓子女快樂成長,親子愉快共讀,正是她目前的工作目標之一。
嚴 吳嬋霞有很多身分,她是香港書展兒童天地籌委會主席、香港親子閱讀書會會長、香港蒙特梭利教育協會會長、兒童文學作家及出版人……最近更擔任小樹苗教育出 版社顧問。書,她比誰都熟悉。同時,她也是位母親,有兩個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女。所以談讀孩子的、父母的書,嚴太手到拿來。
嚴太很喜歡小孩子,最重視是一家人快樂與親子關係,所以,她推介的書都有助孩子愉快成長。她相信﹕「小孩只要生出來智力正常又健康,你便讓他快快樂樂成長,好好地享受跟他在最初八年的親子關係吧。到上高小、中學後,他們愈來愈忙,親子時間也愈來愈少了。」
星期日, 4月 01, 2007
有用的醫學名詞︰中英文對照 (婦產科)
子宮︰ Uterus
子宮口︰ Cervix
陰道︰ Vagina
月經︰ Menstruation (Periods)
下腹部痛︰ Lower abdominal pain
陰道分泌物︰ Vaginal Discharge
月經周期︰ Menstrual Cycle
月經痛︰ Dysmenorrhea
無月經︰Amenorrhea
懷孕︰ Pregnancy
預產期︰ Date of delivery; Due date
害喜︰ Morning sickness
胎兒心音︰ Fetal Heart Sounds
流產︰ Miscarriage
墮胎︰ Abortion
破水︰ Membrane Rupture / Water broken
陣痛︰ Labor Pain
早期破水︰ Premature Rupture
腿抽筋︰ Leg Cramp
排卵︰ Ovulation
受精︰ Conception
著床︰ Implantation
胎兒︰ Fetus
胎動︰ Fetal Movement; Quickening
妊娠紋︰ Striations of Pregnancy (common saying: strech mark)
尿道炎︰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縮寫UTI)
蛋白尿癥︰ Albuminuria
羊水過多︰ Polyhydramnion
胞狀畸胎︰ Hydatid Mole
宮外孕︰ Ectopic Pregnancy
輸卵管懷孕︰ Tubal Pregnancy
產道︰ Birth Canal
直腸檢查︰ Rectal Examination
陰道檢查︰ Internal (Vaginal) Examination
分娩︰ Delivery
子宮收縮︰ Contraction
會陰切開︰ Episiotomy
會陰縫合︰ Perineorrhaphy Stitch
產後︰ After Birth
臍帶︰ Umbilical Cord
胎盤︰ Placenta
惡露︰ Lochia
早產︰ Premature Birth
死產︰ Still Birth
雙胞胎︰ Twins
多胞胎︰ Multiple Birth
胎盤前置︰ Placenta Praevia
胎盤分離︰ Separation of the Placenta
盤卷臍帶︰ Coiling of the Umbilical Cord
骨盆狹窄︰ Narrow Pelvic
會陰裂傷︰ Laceration of the Perineum
子宮破裂︰ Tubal Rupture
產褥熱︰ Puerperal Fever
剖腹產︰ Caesarean Section
產鉗助產︰ Forceps Delivery
母乳喂養︰ Brest Feeding
人工喂養︰ Bottle Feeding
初乳︰ Colostrum
新生兒︰ Newborn Baby
懷孕中毒癥︰ Toxemia of Pregnancy
見紅︰The bloody show
緊急避孕藥:morning after pill
星期一, 3月 19, 2007
家裏要有『刑事法則』
【明報專訊】陶傑﹕
●家裏要有『刑事法則』,可用體罰責備小朋友,訂立『衰什麼便打幾多下』,再犯又要多打幾多下。有時要兩公婆坐下來,二人一齊望覑小朋友,營造嚴肅的氣氛,告訴他們這個錯誤非常嚴重。但小朋友有尊嚴,要避免在表兄弟姊妹前教訓他們
●小朋友學樂器,可帶他們看管弦樂團表演,到了會場就會學到要規規矩矩,學到manner(態度)。父母的車上應放一些小朋友正在學習的樂曲,讓他們一聽便會覺得很familiar(熟悉)。放假帶他們到幽靜的地方,參觀歷史博物館,坐渡海小輪,提供『一條龍』的品味賞析
●要讓小朋友知道這個世界沒有免費午餐,沒有不勞而獲,考得好就有獎金,把錢放入錢罌,用這些世俗的獎賞,不要過於清高,因為要令他適應社會的環境,日後工作其實也是要掙錢。
羅乃萱﹕
●贊成輕微體罰,但切記不要打得太厲害。小朋友愈打愈不怕痛,反而讓他們習慣了痛苦,更會傷害小朋友的自尊
●子女情緒失控時,要把他隔離一會,不宜即時打罵說教。可按歲數增加隔離的時間,用時間讓他思考,冷靜過後才解釋。體育和音樂也可訓練小朋友學習紀律
●帶小朋友去旅行時,可選擇帶他們到內地的山區體驗,帶他們做義工,讓他們明白不是有錢便行,有時物質不是那麼重要
讓子女學獨立 親子專家倡勿陪溫習
【明報專訊】家長陪子女讀書溫習,菲 傭替「小主人」揹書包,這些事似乎見怪不怪。但資深親子教育工作者羅乃萱和資深傳媒人陶傑認為,父母不可讓菲傭替子女揹書包,否則會剝削他們學習自理的機 會。羅乃萱更建議父母「三不陪」﹕不陪默書、測驗和考試,讓子女明白讀書是自己的責任。
陶傑倡體驗窮苦環境
年代不同,教育兒 女的方法也要轉變。職業訓練局和青年協會合辦的「過分溺愛子女」講座,昨日吸引約500名家長到場「取經」。育有一女的羅乃萱和育有兩子的陶傑均認為,現 今物質豐富,下一代未能體驗窮滋味。陶傑建議,家長在家中營造一個體驗窮苦的環境,讓小朋友知道擁有的一切得來不易。
他說﹕「買鞋給小朋友 應一對起、兩對止,讓他們知道消費是有quota(限額)的。去旅行,一年最多兩次,還要與學業成績、平日的品德掛鹇。吃雪糕也如是。小朋友是要利誘的, 讓他們感到可望而不可即,要培養努力這個成本概念。」他更即場脫掉平日上班、行街、赴宴的「多功能」皮鞋,展示穿了洞的鞋辳說﹕「這雙鞋要放在屋企門口, 讓子女看到。」
勿讓菲傭替小孩揹書包
學生放學,一眾菲傭、家長替「少爺小姐」揹書包、拿外套,二人十分反對。羅乃萱說,小朋友有能力做到的事,應讓他們自己做。測驗默書是學生的責任,要讓他們學懂獨立,考得低分就要與他們分析原因。
陶傑又提醒,若父母將菲傭「用到盡」,隨時令子女年紀小小便有階級觀念。父母要讓子女自小學懂尊重菲傭,向他們灌輸「菲傭不是供你使用」的意識。父母喝罵菲傭,不要讓子女看到,否則他們會「有樣學樣」。
即使雙職父母懂得教子方法,最愛抱孫的祖父母也可能把孫兒寵壞。羅乃萱說,把小朋友給祖父母照顧前,要和祖父母約法三章,表明教仔原則,要「動之以情,說之以理」。
羅 乃萱和陶傑各有一套「教仔閱讀法」,並反對購買八卦雜誌。陶傑說,閱讀要按部就班,如可從小朋友喜愛的電影或卡通入手,先買一些相關圖書,之後再買圖文並 茂的書,最後買一些只有文字的書。羅乃萱則提醒父母以身作則培養閱讀習慣,若小朋友對某事好奇,應與他們透過閱讀尋找答案。
星期四, 3月 15, 2007
輪狀病毒惡 四成家長不知有疫苗
需於嬰兒半歲前服用
健康網絡上月透過電話及街訪,訪問704名育有3歲或以下子女的父母,發現四分之一受訪者不知道輪狀病毒是傳染病。健康網絡總監伍妙敏擔心家長認知不足,便疏於預防,增加孩子感染病毒的機會。
仁安醫院兒科顧問醫生溫希蓮說,輪狀病毒嚴重性較諾沃克病毒高,估計所有5歲以下兒童也曾感染。患者會發熱、每天嘔吐10多次、腹瀉10至20次,「嚴重的會屙兩三星期,由於嬰兒或小童身形細小,長期屙嘔容易引致脫水,出現唇乾、雙眼凹陷、小便少、疲累、抽筋及昏迷現象。」她指嚴重脫水可能導致腦、心臟等主要器官衰竭。
溫希蓮引述中大的研究稱,本港每24名小朋友便有1人於5歲前因患輪狀病毒腸胃炎而入院,而外國研究顯示,每293個入院個案中,就有1人會死亡。但調查顯示,只有一半受訪者(50.3%)認為輪狀病毒腸胃炎會致死。
她說,目前無藥物能治療輪狀病毒患者,而一年前引進本港的口服疫苗,能把病毒引發嚴重屙嘔的機會減低八至九成。但有39.1%受訪者不知有疫苗,56.1%家長不知道疫苗需於嬰兒半歲前服用。
星期一, 3月 12, 2007
父母罵「衰格」「去死」最傷高小學生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去年10月透過問卷訪問845名小四至小六學生,受訪者寫上認為父母最傷害子女的說話,結果三成人寫上「笨、蠢、無用、衰格、廢物」,兩成人則認為「叫你去死、趕你出街、打死你」等說話最傷他們心。
兩成學生指父母不說「唔該」
該處總協調主任梁李紫薇說,近兩成學生指出,父母從不向他們說過簡單如「唔該你」等正面說話,反而有一成學生說,難聽的說話如「你無腦、無人好似你咁衰格」等,則經常「聲聲入耳」。
她指出,父母常向子女說恐嚇和羞辱說話,會加劇雙方的摩擦,為家庭暴力埋下伏線,「負面說話只能宣泄一時的情緒,幫不到子女改善之餘,小朋友的心理和與父母的關係已被破壞……子女更會以同樣方式對待別人。」
調查又發現,男孩與父母的關係較差,較女孩子不喜歡家庭。梁李紫薇解釋,這是因為男孩子一般較遲熟,情緒控制、語言表達能力均較女孩子差。她提醒父母要明白兩性差異,對男孩子或許需要多點耐性,引導他們表達自己。
男孩與父母關係較差
是次受訪對象橫跨三個年級,調查發現,六年級的學生較四年級的學生較多被父母責罵。梁太解析,這不單因為父母對子女的要求隨年紀增長而提升,也因為六年級學生需面對呈分試、升中等壓力,與父母的摩擦也會增加。她建議父母留意子女每個階段的需要,給予適當鼓勵。
星期三, 2月 14, 2007
喝牛奶七忌
- 牛奶加糖不要超過10%,否則,不但不易被消化吸收,營養價值有所下降,而且還會滯留在消化道中,影響腸胃功能。
- 牛奶可加熱,但不要煮沸。因為煮沸後,有的維生素會被破壞,而且牛奶中的鈣會形成磷酸鈣沉澱,影響營養素被人體吸收。
- 牛奶富含鈣,不需再加鈣。“加鈣奶”、“高鈣奶”都沒有必要,而且過量的鈣還會與牛奶中的酪蛋白結合成凝固物,反而使營養喪失。
- 早餐不要只喝牛奶。因為空腹喝牛奶會加速胃腸蠕動,造成吸收不良。平衡膳食原則要求膳食由多種食物組成,早餐如果能同時吃面包、糕點等,就會使營養更加平衡,並提供更多的熱量,保証腦力和體力勞動。
- 喝牛奶不要同時吃巧克力。因為巧克力中的草酸會與牛奶中的鈣結合成草酸鈣,使鈣無法被充分利用。
- 牛奶不要與藥同時吃。因為牛奶會與許多藥物發生反應,降低藥效,有時還會形成新的有毒物質。
- 斷母乳後,不要斷牛奶。嬰幼兒正常生長發育,需要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牛奶或奶粉是最理想的。
星期二, 2月 13, 2007
Horrible three 的煩惱
藉 這個問題,讓我們談談所謂的〝 horrible three〞。Horrible three一般指的是三到四歲(甚至到五歲)的孩子。這個階段孩子的發展是terrible two的延續,只是孩子的動作技巧更純熟,語言表達與理解能力更進步;加上豐富的想象力,使孩子對自己更加信心十足。覺得自己可以做許多事,對自己產生很 高的期許。所以,一旦事情做不好(有時是不合乎自己的要求),孩子會很挫折,並用各種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這時候的生氣是對自己生氣,而不是針對父母。 所以,當孩子摔東西或大哭時,爸爸媽媽們,請先別急著責怪孩子,〝不可以亂摔東西〞,或制止他的行為,〝不要用哭的〞。這些做法只會讓孩子覺得雙重挫折, 因為得不到爸爸媽媽的瞭解。
首先可以做的是把孩子抱起來,告訴他﹕「媽媽知道你的感覺。很想把事情做好,偏偏做不好,是很令人懊惱的。媽 媽瞭解。」然後強調﹕「媽媽很高興看到你很認真的在試,在做,那才是最重要的。我很感謝(appreciate)你的努力。」(有些媽媽會懷疑這麼說孩子 可以懂嗎?我的回答是如果你持續的用這些話鼓勵他,久了,他會懂的。不要低估你孩子的能力。)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以後,可以鼓勵孩子再試(必要時,可以幫 點小忙)。若孩子不肯再試,就不勉強。然後告訴孩子摔東西的行為,即使是很懊惱或難過時,也不被接受。儘量鼓勵孩子把他的感受用言語表達出來。
至 於哭,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很直接、健康又不傷及人或物的方法,應允許它;千萬不要以〝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古老想法去要求家中的小男生。哭一哭,再把心裏的 感受說出來,孩子會有一種被瞭解,被包容的安全感,負面的情緒就可以很快的過去。這對孩子〝情感智慧(EQ)〞的發展也會有助益。這其實就是近幾年很流行 的話題〝情感智慧(EQ)〞的一種最佳訓練方法。
三歲幼兒這種達不到自我期許的挫折,有時來自於獨自遊戲時,有時會來自他們不能成功的模 仿其他大孩子的行為。怎麼說呢?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喜歡有玩伴。除了同年齡的朋友,特別喜歡比自己大 二、三歲的哥哥、姐姐們;會崇拜他們,會想學他們。可是因為發展上的差距,往往令他們不能做的和大哥哥,大姐姐一樣好,這也會令他們很懊惱。這種懊惱有時 會延續好幾天,變得事事不如意。
處理這種情境的道理和上述相同。不要在孩子屢試不成的時候,對他說﹕「不要試了,你還小,等你長大了再 做。」或「跟你說過你不會,你偏要做。」這些言詞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小〞是件不好的事而不滿於現狀;或認為自己很差,因為爸爸媽媽是 這麼說的。最好的方法,仍是抱著孩子,告訴他﹕「很想和大哥哥、大姐姐一樣,是不是?有些事是不容易的,大哥哥、大姐姐,三歲時也做不好的。他們慢慢得, 很努力的學習,才學會的。我們不急。」然後建議一些孩子能力可及的事讓他試。
有時,孩子願意去嚐試一些對他而言是〝稍有難度〞的事,爸爸 媽媽也不必刻意制止,可以任他去試。因為這時期正是日後自動自發的萌芽期。孩子受挫,發脾氣是一種過程。怎麼把這過程變成正面的影響,是我們做父母的責 任。所謂正面的影響就是孩子可以在挫折中,學會再接再勵態度,把〝我可以一試再試!(I can try, try, try!)〞變成他的座右銘。希望每一個家庭裏,爸爸媽媽的口頭禪是〝你可以試的! ( You can try!)〞孩子也能信心十足的說﹕〝我可以試!( I can try!)〞那麼 horrible three 就一點也不可怕了。
星期二, 2月 06, 2007
寶寶服藥 爸媽頭痛
孩子服藥後卻吐了出來,怎麼辦?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瑪麗醫院藥劑師蘇曜華,也是一個爸爸,他說﹕「若在15分鐘內把藥全嘔出來,便要再餵一次。」他解釋﹕「藥物在胃裏大概要1小時,才進入小腸。服藥後最初15分鐘,不會吸收得很快很多。」若嘔出的是抗生素,家長應向醫生了解,是否要再取藥,補回那一次。
如果孩子的病會有嘔吐,例如腸胃炎,蘇曜華指醫生應會給孩子止嘔藥水或栓劑(塞肛藥),在服藥或吃奶前半小時使用。
若是在小孩嘴邊溢出,或他掙扎想吐出來,蘇曜華建議家長可衡量流失的分量,若不多便可算一次。他分享專業意見與個人經驗﹕「用針筒餵藥時,不要指向咽喉,應向覑嘴邊慢慢推出來,例如先推三分一進小朋友嘴邊,他最初很可能會抗拒,但慢慢嘗到甜味,我的孩子會等覑我再推。別先假設小朋友不喜歡吃藥。」吃過甜藥,蘇曜華提醒家長要讓孩子喝水,保護牙齒。
孩子的藥多是1日3次、1日4次,每次相差的時間應該怎樣計算?
蘇曜華指,理論上服藥時間應以24小時除開計算,例如﹕
1日3次=24小時÷3,即每8小時服藥1次;
1日4次=24小時÷4,即每6小時服藥1次
假如孩子要服用抗生素,蘇曜華指出,服用時間平均更能有效對付病菌,尤其在發病最初幾天﹕「相隔的時間遠了,細菌便有機會再繁殖。」不過,晚上孩子一睡逾6 小時,蘇曜華認為視乎病情,不是太嚴重的,或已經漸轉輕微時,不如讓他休息更理想,故1日4次的,可以約4至6小時服藥1次。
如果忘記了吃一次藥,怎麼辦?
蘇曜華以一個例子,說明他們的一條服藥守則﹕
假設應每8小時服藥一次,半夜12時吃過後,早上8時那一餐卻忘記了,只要你在一半時間內(即4小時,中午12時前)記起,可以追服,然後依時在下午4時服一次;否則,若在中午12時後才記起,例如下午1時,便應等下午4時才服,或者選擇在1時服藥,但下一餐必須再相隔8小時至晚上9時了。
孩子最怕吃藥,可以將藥水混入果汁、配方奶或母乳嗎?
「都可以,但別混和太多。」蘇曜華指出,家長必須確保孩子吃掉應吃的藥,若將5毫升的藥水混入3、4安士的奶裏,喝了幾口便跑掉了,怎麼辦?他餵1歲4個月的兒子吃藥時,覺得還是用針筒擠藥水到嘴邊,比較容易。他說﹕「有些私家醫生的藥水比醫管局的濃縮,每次吃2.5毫升已足夠,所以擠下去也很快。」
他強調家長別騙孩子藥物是「糖」,免得他們私自拿來吃。他建議﹕「要告訴孩子那是藥,吃了便會舒服一點,幾天後好了,可以玩得更開心。」
醫生說可以保留一些藥水「看門口」,可以留多久?必須放在雪櫃嗎?
退燒、收鼻水與鼻塞、止嘔藥,蘇曜華認為都可以保留。他說﹕「服藥分量要視乎年紀,例如一年前只要塞半粒止嘔藥,一年後可能已不夠效力。不過一般用上次分量都安全,少好過多,頂多無效。」
不過,他建議孩子咳嗽便應看醫生,別單吃上次剩下的咳藥水。一來要知道咳嗽的原因,是乾燥、敏感還是哮喘病徵,二來若上次醫生處方含可待因的咳藥水(衛生署不建議處方可待因咳藥水給2歲以下幼兒),家長更不應自行再讓孩子服用。
藥水開蓋後,蘇曜華建議可保留兩個月,因含濃稠糖漿的藥水,餵食時有可能沾到水分,滋生細菌。除非有特別指示,否則大部分藥物只要存放在低於25℃的環境即可,若非天氣或家居太熱,不一定要放入雪櫃,有些藥水反而不適合放入雪櫃,例如某些藥廠製造的藥水,有可能遇冷便結晶或出現沉澱,搖勻後仍不能再用。
雪櫃亦非安全地方,懂得開雪櫃的小朋友,可能拿來亂服。蘇曜華說﹕「我寧願放在高一點的碗櫃裏,一些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別低估小朋友找東西的能力。」
將栓劑塞進孩子肛門後,他不久卻排便,怎麼辦?
蘇曜華指,現時撲熱息痛與止嘔藥,均設栓劑。若看到栓劑原粒或半粒出來了,父母可以在孩子排便後,補回那一粒或半粒栓劑。若不見有藥,便當作已吸收了。蘇曜華說栓劑「一般約半小時已經融掉、吸收了」。(見圖V)
餵孩子吃藥,還有什麼要注意的?
餵藥前,要看清楚藥袋或瓶上的名字。哥哥與妹妹都病倒,吃的藥看來相似,但有可能濃度不同,甚至成分亦有別。
存放在雪櫃的藥水,最好先攤暖了才餵孩子,讓他入口舒服一點。蘇曜華說﹕「抗生素不能攤暖,可用少許暖水和覑吃。」
除非醫生建議,否則蘇曜華不贊成父母給孩子進食營養補充劑如維他命、魚肝油。
他說﹕「市面上的維他命很多,不知道製作是否嚴謹,所以最好還是靠均衡飲食,讓孩子得到充分的營養。」
文﹕江穎欣
藥名﹕一藥多名 小心過量
撲熱息痛
可以退燒、止痛的撲熱息痛,在英國叫Paracetamol,在美國卻名為Acetaminophen。家長購買成藥時,若以為是兩款不同的退燒止痛藥,有可能讓孩子過量服用。此外,蘇曜華指香港法例沒有規定醫生用什麼形式命名藥物,醫管局用學名(generic name),私家醫生卻可能用牌子名(trade name),家長看到的Tylenol、Panadol與Europain等,其實都是撲熱息痛。
抗組織胺
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有助減輕過敏,令鼻子微絲血管收縮,減少分泌物,故很多時用來紓緩鼻水與鼻塞。圖中所見的Diphenhydramine與Chlorpheniramine均是抗組織胺的一種。
星期六, 2月 03, 2007
羅乃萱選出 10 種 10 歲前必玩的遊戲
根據兒時的親身體驗及陪伴女兒成長的經驗,羅選出 10 種 10 歲前必玩的遊戲,各位家長不妨參考一下。
--------------------
玩意 1:堆沙堡
堆沙堡予親子極大的滿足感,過程中甚至可讓孩子經歷人生的無常,海水一來就把一切淹沒,好端端的建設,原來可瞬間被毀。於是,親子又要再挖空心思,退高一,迴避海浪,細想怎樣把沙堡堆得更穩固。對孩子來說,堆沙堡有助培養他們的解難智慧及訓練他們的耐性。
--------------------
玩意 2:捉蟹
別以為捉蟹是一項簡單的事情,通常在多石的地方,如岩石旁才可以見到蟹的芳蹤,捉的時候也要有很好的技術,要捉蟹的腹部,才不會被牠夾到。捉蟹可以訓練出觀察力和膽識,懂此技術的父母,準可以成為孩子的偶像。
--------------------
玩意 3:躺在草地上
躺在草地上,在草地上打滾,玩到成隻「污糟貓」咁,又可以看看天空的白雲,跟孩子發發白日夢。至於衣服嘛,回家自然能夠把它洗乾淨。
--------------------
玩意 4:拾種子
此意念是來自卡通片《龍貓》的,帶孩子到大自然讓她分辨不同的花草樹木,認識原來它們都是由一顆種子生長而成的。
--------------------
玩意 5:私人寶盒
家長可為孩子設計一個私人寶盒,讓孩子挑選成長中的寶貝東西放進盒內,如媽媽第一次寫給她的卡,伴她成長的音樂鐘等。若你覺得盒子太小,容不下那麼多東西,可孩子留下物件的某一部分就可以;這滿載情感的寶物,時刻令孩子感到溫暖。
--------------------
玩意 6:養寵物
這個玩意特別適合獨生子女,孩子可以把寵物作為關愛對象,學去愛牠、管束牠,經歷生命的不同季節。此外,透過與寵物接觸,延伸孩子認識動物的興趣。家長可與他們透過動物節目,如《Animal Planet》等了解動物行為,以及牠們的種種事。
--------------------
玩意 7:去旅行
放假的時候,可以連同幾個家庭一起帶孩子去旅行,讓孩子有機會跟其他孩子互動,在旅程中欣賞不同國家的風景,領會其風土民情和美食。而參與騎馬、游泳等戶外活動,更是一樂也。
--------------------
玩意 8:學照相
隨數碼攝影的普及,家長可以買一部較為便宜的數碼相機給孩子,讓她到外地旅行時拍照。回到酒店再與之分享,看看大家看事物的角度是否相同,你可能會喜出望外,發現孩子取景的角度,比你更為出色!
--------------------
玩意 9:放風箏
讓孩子明白只要懂得好好控制繫風箏的,就可以收放自如,享受風箏乘風高飛的樂趣,在需要的時候又可以把它收回來,下次再玩。親子關係亦然,只要有感情的索,縱使高飛,亦永不會斷。
--------------------
玩意 10:學樂器
讓孩子學樂器,把他導進音樂世界,長大後可藉音樂自娛、減壓,或與人一起分享聽音樂、玩音樂的樂趣,並可用音樂去安慰有需要的人。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好玩的點子,童年可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每一個家庭也可以因應其獨有文化,為孩子設計出獨特的童年玩意,從今天就開始你的「親情存款」,即使孩子日後遇上任何失敗,任何挫折也好,只要想到溫暖、快樂的童年,就能多忍耐一會,勇敢的熬過去!
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
◎ 我們要了解孩子的情緒是沒有好壞或對錯之分,這點非常重要。父母如果只著重要孩子抑壓及控制情緒,可能會引致孩子對自我情緒越來越麻木,沒法學懂用適當的方法去表達,最大問題是會有可能令孩子積壓的情緒突然爆發。
◎ 父母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呢?我們認為父母要多留意孩子的面部表情;多聆聽孩子的心聲;接納孩子的情緒;認識及處理自己的情緒。
◎ 父母可以試試用面部表情或說話去反映,例如:「我見到你好開心。」如果孩子用不適當的方法去表達情緒,例如打人、傷害自己、破壞物件等,父母需冷靜地設 限,例如說:「人是應該互相尊重的,你想不想別人尊重你,你不可以打人!」「玩具是用來玩的,帶來歡笑快樂,不是用來擲的,想想萬一擲壞了,怎樣帶來歡 笑?」父母可以同時建議孩子宣洩情緒的方法,例如在白紙上劃X。
◎ 孩子如果不能停止,父母可給予後果,例如說:「如你選擇打人,我會罰你到廳邊站立十分鐘去冷靜。」父母不宜容讓孩子的情緒去改變決定,否則會強化孩子用情緒去控制別人,發脾氣或鬧情緒的次數及程度會變本加厲。
◎ 在處理孩子的情緒時,父母不宜激動或打罵來立即停止孩子的情緒。我們建議建議父母分析和針對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成因,採用針對性的方法解決。
◎ 例如:如果孩子的情緒來自父母的期望太大或學習的時間太長,父母可以減少對成果的要求,相對地增加遊戲和休息的時間。如果孩子的情緒來自對弟妹或別的孩子的嫉妒,父母可增加和孩子的獨處親子時間。如果孩子的情緒來自自卑,父母可以多找機會稱讚孩子。
星期五, 2月 02, 2007
可愛的自我中心時期
很多父母再三勸阻或提醒,常常挫折於孩子不聽,轉而對孩子生氣.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要向孩子生氣,這階段的孩子,就是這樣,聽不進大人說的話. 凡事都要依自己的意思,甚至以為天下的人都會同意他的想法.
那怎麼辦呢? 協助孩子突破這自我中心主義最好的辦法是讓你的孩子有機會和同年齡或大一,兩歲的孩子一起玩. 在孩子們的遊戲中,配合大人的言教. 譬如: "東西要一起玩", "大家輪流玩",或透過其他孩子的抗議,爭吵,他就會慢慢了解原來別人的想法不一定和他的一樣. 逐漸的,他就會去調整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以取得別人的接納. 所以媽媽們若帶著孩子一起玩,如果遇到孩子間有糾紛,爭吵,先不要急著打罵小孩,反而應該將那些情境當成教育孩子的最佳良機.
除了行為,自我中心主義對這段時間幼兒的認知發展也有深刻的影響. 因為自我中心主義的影響,孩子對事物的了解,注意力往往集中於有限的一點上,對於事物的其他面貌則完全忽略. 例如,你分餅乾給兩個小孩, 大寶拿到完整的一片餅乾,小寶則拿到一樣大小的餅乾但切成四小塊. 大寶可能會抗議,因為小寶拿的餅乾比他多. 大寶只注意到數量的多寡而忽略了面積的大小. 相同的,小寶可能也會抗議,因為他的餅乾比大寶小. 小寶注意了大小,卻忽略了數量. 就算你再怎麼樣解釋,這時期的孩子往往都不能接受.寫到這裏,舉二個我家的例子,可以讓大家更瞭解這個觀念。
記得有一次,四歲的女兒捧著一碗小藍莓在吃,哥哥請她分一些給他,妹妹也很慷慨答應. 哥哥一把抓了四個,妹妹在一旁抗議: "嘿,哥哥,太多了,一次只能吃一個,不然我不分你吃." 哥哥就把手中的藍莓放回去,然後站在一旁,一次吃一個,吃了十多個,妹妹一點也不在乎. 對她而言,一次一個的損失很少,哥哥抓了一把離去的損失才大. 這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義的反應.
另一例子更有趣,有天晚上,先生下班回家,盛了一碗豆花在吃. 正吃了一口,女兒看見了也想要吃,先生看豆花就只剩這一碗了,就說:〝好吧,給你吃〞. 但是因女兒最近對"口水"很敏感,所以開始大哭: "我不要,那裡頭有口水,我要一碗新的."爸爸趕忙解釋,〝我只吃一小口,沒有口水〞或〝有口水也只是一點點,沒關係吧!〞女兒還是越哭越兇,晚上九點也 無處可買豆花了,先生很懊惱。我對女兒說:〝不要哭,媽媽幫你把爸爸的口水拿掉。〞一邊說,一邊拿餐巾把先生用過的湯匙擦乾淨。女兒一看,馬上破涕為笑, 把豆花吃完. 這階段的孩子就像女兒一樣,只把焦點放在一點. 對他解釋再多都不管用,只要了解孩子到底針對什麼在吵鬧,對症下藥來解決問題,就可以避免掉許多親子間的不愉快.
零到五歲是自我中心主義最強烈的階段,遇到孩子搶玩具或有理說不清的時候固然傷腦筋,但若靜 下心來,仔細觀察,聆聽孩子的一言一行,你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快樂. 例如: 女兒會對朋友的媽媽說: "阿姨,皓皓不想回家,因為他很喜歡我." 湯很燙,叫女兒待會再喝,她會說: "媽媽,你現在不要給我喝湯,是因為你捨不得你的小可愛嘴巴燙到,對不對?" 這些可愛的話語常常讓我更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時光. 因為我知道,再過幾年,這麼天真無邪的話,想聽都很難了.
幼兒階段陪孩子 一起成長很辛苦,但也是最可愛、有趣. 請大家多多把握!
( 陳姝伶 博士 著 )
星期四, 2月 01, 2007
Terrible Two 真的很可怕嗎
對我來說,terrible two會很困擾父母,說穿了,完全是因為做爸爸媽媽的,沒有心理準備。沒有心理準備那個嗷嗷待哺,完全依賴的小嬰兒,可以變成一個行動自如,強烈好奇心,又很有主見的幼兒,畢竟這前後的轉變太劇烈了。
幼兒一直到一歲時,慢慢發展出〝自我的概念〞。發現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歲以前,以為他 和媽媽是一體的)。對這個發現,他會有二種心理的混合反應。一種心理是焦慮﹕和媽媽分離成二個不同個體的焦慮。所以,有些孩子在這個階段非常的黏人。沒看 到媽媽,就哭鬧。主要是因為他害怕,不知所措。另一種心理是對自己感到驕傲。加上學會走路,活動的空間增廣、加高;再加上好奇心的驅使(智力發展上的一種 渴求),他會想去探索四周的環境。這個探索的行為,因為沒有足夠的智力來幫忙做安全或危險,是或非,對或錯的判斷,常常惹得父母又驚又怕,又氣又惱的。等 孩子學會說話以後,(約二歲半),一旦做〝錯事〞,爸爸媽媽責問之下,孩子有時會回答的頭頭是道,甚至把父母說過的話背出來,一副很懂事的樣子。但過不 久,仍然再犯。做父母的,更加懊惱﹕〝道理都知道,卻明知故犯,分明是和我們過意不去〞。其實,這一階段的孩子,絕不是有些媽媽形容的〝人性本惡〞。他們 只是用他們有限的智力,用他們的方法─以說 "No"最多─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父母應該替他們高興。也應該鼓勵他們對自我的發展。讓他們可以肯定自己,對自己產生信心。
怎麼做可以陪他們渡過這一階段呢?除了以平常心待之之外,有幾個方法是可以協助我們更心平氣和的渡過這terrible two的階段。
第一,減少說" No "的次數。孩子在這段期間,以說"No"最多。請爸爸媽媽反省 一下,這個 "No"是不是也是這段期間我們使用最多的字,甚至是我們先使用的。對一個幼兒來說,爸爸、媽媽說"No"時要服從,他們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權威。為了證明 自己的存在,為了要得到〝 in control〞的權力(power),孩子也以"No"來爭取自己在家中的一席之地。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模仿行為。所以,父母親,如果不喜歡孩子一天到晚 把"No"掛在嘴邊,那麼就請你們也儘量減少說"不必要的No"。
其次,對孩子說"No"的同時,請告訴孩子那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減少說"No",請大家不要誤會成不能說"No"。孩子正處於成長學習的階段,被告知那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對他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瞭解那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
舉例來說,孩子拿積木敲魚缸,與其說﹕「小寶,不可以敲魚缸,再敲,打屁股。」不如說﹕「小 寶,魚缸可以輕輕的摸,像這樣(示範一下)。媽媽知道,你會輕輕的摸。來,試試看。」帶孩子做幾次,誇他一下,然後,進一步,提供孩子可以敲打的東西;如 塑膠桶子或餅乾盒子。告訴孩子﹕「這個盒子你可以敲。」孩子可能會再犯,重覆示範。可以對孩子說﹕「媽媽提醒一下,輕輕的摸。你會輕輕的摸的!」一般而 言,對小小孩行為的引導,提供他們可以被接受的情境,教他們可以被接受的行為,遠比對他們一謂的說"No"大的多,對幼兒的影響也會更正向些。
還有,讓孩子有自己做抉擇的機會。孩子喜歡做自己的主人。提供選擇,正好滿足這個需求;而 且,事情是自己選的,通常會較〝心甘情願〞的做。舉個例子,孩子亂摔玩具。可以對孩子說﹕「玩具這樣摔會壞掉。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不摔玩具,好好的玩 它;另一個是繼續摔,但是媽媽就把它收起來,不讓你玩。」孩子如果繼續亂摔,就把玩具收起來。他若大哭,就讓他哭,然後告訴他﹕「媽媽有給你選擇的機會, 你選擇亂摔,我只好收起來啊。」如此幾次之後,孩子碰到有選擇的時候,會好好的考慮,衡量輕重的。
當然,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這種方式,有一天,也會被用來 "對付"做父母的。我和女兒之間曾有這麼一段趣事,與大家分享一下﹕
有一天,我正在準備晚餐。女兒突然跑來說﹕「媽媽,我要吃糖。」我說﹕「快吃晚飯了,吃糖會 影響食慾,不可以。」女兒很生氣的說﹕「媽媽,你有兩個 choices,一個是讓我吃糖。」我說﹕「那另一個呢?」女兒說﹕「另一個是你不可以說不可以。」我聽了大笑說﹕「說來說去,我只有一個選擇,就是讓你 吃糖。不公平,我不答應。」女兒大哭 。我說﹕「現在,媽媽也給你兩國選擇。一個是你坐這兒哭到吃晚飯。你知道,哭對媽媽是沒有用的。另一個是媽媽可以切水果或削一些芹菜或胡蘿蔔給你吃。你告 訴我,你要那一個 choice?」最後,女兒拿著一根小黃瓜,高興的離開。
給孩子抉擇時,提出來的條件,絕不可以因孩子哭鬧而妥協(這一點一定要堅持,有些孩子要哭上四、五十分鐘)。而且,開出來的條件也一定是你做得到的.儘量避免開空頭支票,孩子才會清楚知道媽媽講話算話,慢慢建立出你和孩子之間的規則,親子之間才會有相互的信任和默契。
Terrible two,在我的解釋是孩子首次發現自我,試圖用各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所惹出來的一些麻煩的代稱而已。這種自我的追尋的過程,終其一生,將不斷的重覆 出現。我們常聽到的 horrible three和青少年反抗期,都是terrible two的延續。只是各時期的表現,會因個人智力、心理、人格和社會性的成熟度不同而不同。這是我們做父母的不能不先有的心理準備。所以,就把這第一個階段 當作是我們練習的大好機會吧!
星期二, 1月 30, 2007
坊間其他常見疫苗
【明報專訊】肺炎球菌疫苗
「高危」人士宜接種
香港感染肺炎鏈球菌的病發率,劉天慧說「差不多全世界排最尾」,但還是有致命個案。生署的科學委員會就此疫苗接種建議的討論亦已近尾聲,有關建議將於數月內正式公布。至於是否納入生署免費防疫接種計劃中,劉天慧指已委託一間大學研究。
周 鎮邦透露,疫苗有效並安全,他們主要建議「高危」人士接種,即2歲以下幼兒、長期病患者及65歲或以上的長者,他表示高危人士患嚴重併發症如肺炎、腦膜炎 的機會比較高。至於2至65歲之間的人士是否值得打,趙長成說﹕「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若小朋友本身體能或免疫力不太好,或環境容易交叉感染,便要考 慮。」周鎮邦說﹕「小孩子打了,對家人也起保護作用,例如孫兒打了,爺爺肺炎機會也會減少。」
趙長成指出現時有兩款肺炎球菌疫苗,除了新出 的接合疫苗外,2歲以上孩子還可選擇舊有的肺炎球菌多醣疫苗。後者較便宜,理論上免疫期效、反應等稍有分別。他說﹕「是否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我們建議家長 請教家庭醫生。」至於有家長想省錢,待孩子2歲才打針,趙長成說﹕「2歲前最高危,那時最應保護孩子。」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宜5歲前接種
周 鎮邦說,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在香港的發病率亦屬全世界最低之一,死亡率約幾年一個,5歲以下屬高危人士。趙長成指出,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可預防嚴重腦膜 炎、心膜炎、中耳炎等。現有的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亦屬安全、有效,至於是否要接種這款疫苗,考慮亦跟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相若。
劉天慧表示,跟肺炎球菌疫苗一樣,他們亦委託了大學研究此疫苗的成本效益,結果稍後會交給科學委員會參考,研究是否包括在生署的免疫接種計劃內。
輪狀病毒疫苗
減輕肚痛腹瀉之苦
1998 年面世的輪狀病毒疫苗,因為有可能引起腸套疊,在1999年已停止供應。去年新推出的兩款疫苗,已在香港註冊的一款口服劑,周鎮邦指有效也安全,暫時未見 副作用﹕「這疫苗做了很多研究,有逾萬孩子測試過,結果都是安全的。但要留意一個疫苗推出,便有數以百萬計的人使用,不單只一萬幾千。」
周 鎮邦指輪狀病毒在冬天很常見,有一半孩子會感染,引致腹瀉,但在小朋友營養良好的香港,鮮見嚴重併發症,除非照顧不佳,出現脫水情,否則一般拉幾天肚子 自然會好轉。不過,孩子病倒,父母可能需要請假,帶孩子看醫生甚至入院。接種疫苗直接減輕孩子受病痛之苦,也間接減低了家長負擔。
流感疫苗
2周見效 宜早注射
香港的流感季節性高峰期多在2和3月,周鎮邦指由於疫苗要接種後2星期才有效,故他們鼓勵有需要者盡早接受防疫注射。合資格人士可接受生署及醫管局提供的免費服務,其他人士亦可自費在私家醫生處接種。
兒童疫苗 新針解疑
【明報專訊】後日(2月1日)開始,生署將推行更新的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以後到母嬰健康院打防疫針,小寶寶可能依舊會哭,依舊得到相同的保護,但進入身體的成分,卻稍有不同……很多父母頭頂立即亮起問號,滿肚「打針」的疑惑,請來數名專家一一解答。
生署2月1日開始的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2007),小朋友要打的針數並沒有改變,但其中一款注射疫苗由「三合一」變「四合一」,毋須再口服小兒麻痺 劑;「四合一」中的百日咳疫苗,亦由全細胞型變成無細胞型。小一及小六生*亦較以往多了百日咳疫苗的保護。(*供小六學生接種的新疫苗將於稍後採用)
為什麼要改變?
小兒麻痺劑——口服變注射
生防護中心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成員、瑪嘉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周鎮邦解釋,口服小兒麻痺劑是活性疫苗,當中存在240萬分之一的機會,引起 與疫苗相關的麻痺性脊髓灰質炎。生防護中心疫苗可預防疾病辦事處監測及流行病學處高級醫生(監測)劉天慧表示,香港在1985年及1995年曾出現上述 個案。周鎮邦說﹕「更新的注射式滅活小兒麻痺疫苗,完全沒有這個風險,但跟口服的一樣有效。」
百日咳——全細胞型變無細胞型
無細胞型百日咳的疫苗,效用跟舊有的相若,但副作用少了,衛生防護中心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成員、兒科專科醫生趙長成說﹕「全細胞型的疫苗含幾千種雜質,無細胞型的只抽出抗原製造,所以小朋友發燒、疼痛這些反應較少。」
百日咳——小學繼續打
周鎮邦說﹕「若一歲幼兒染到(百日咳),又沒打針,併發症要比大人嚴重很多。」劉天慧說﹕「幼兒要完成注射3次基礎接種才有保護性。」那大概是孩子6個月大的時候,故她表示,美國已開始建議青少年注射百日咳疫苗,因為外國愈來愈多年輕人染上百日咳,有機會傳染嬰幼兒。
她指香港近年個案雖然不多,2004年有10宗、2005年32宗、2006年21宗,約八至九成患者為3個月或以下嬰兒,但為免百日咳重現,故決定為小一及小六生注射加強劑。
孩子已接種舊計劃的疫苗,怎麼辦?
劉天慧說﹕「若之前在母嬰健康院打過三合一針,或吃過口服小兒麻痺劑,接替新計劃亦完全沒有問題。」
生署的四合一,與坊間的五合一、六合一有什麼分別?父母應如何選擇?
劉天慧指出,「五合一」比生署免費提供的「四合一」,多了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可防止很嚴重的腦膜炎(詳見另文)。六合一則再多一種乙型肝炎疫苗,生署兒童免疫注射計劃,亦一向有提供乙型肝炎疫苗,只是並非混合疫苗,及注射時間不同,但免疫能力一樣。
趙長成與周鎮邦均提醒家長,若已開始為孩子接種其中一款疫苗,最好跟同一系列打下去,適應與效果最好,保障更大也最安全。若想轉針,應先請教醫生。
健康教育熱線﹕2833 0111
衛生防護中心網址﹕http://www.chp.gov.hk
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址﹕http://www.fhs.gov.hk
星期一, 1月 29, 2007
孩子故事 有益爸媽
【明報專訊】宗教教育中心一直致力推介優質兒童讀物給家長和兒童,希望大家能夠透過書本分享愛的真諦。中心營運總裁林秋月本身育有兩個女兒,在女兒成長期間,媽媽與她們一起看了很多兒童繪本,媽媽說除了女兒有得外,自己也獲得不少啟發。
宗教教育中心一直出版及出售許多著名的兒童讀物及翻譯繪本,作為中心的營運總裁,林秋月說在選書過程中,經常發現許多適合孩子閱讀的故事,也同樣適合父母。「別以為兒童故事只適合孩子,其實這些故事可為父母帶來領悟和啟發,甚至可從中了解到孩子的想法,拉近彼此距離。」
分享曲奇
父母學道理
這 是一個有關分享的故事,內容非常簡單,講述兩兄妹愛吃曲奇,於是媽媽焗了一大盤曲奇給他們,接門鈴響起了一次又一次,小朋友來了一大堆,原本兩個小朋友 可以分得許多曲奇,但因為小朋友太多,每人所分得的曲奇便變得很少了,門鈴再一次響起,媽媽叫孩子趕快把曲奇吃掉,以免再來一堆小朋友時,連原有那小量的 曲奇都沒有了,但哥哥說還是開門吧!打開門,原來是祖母捧來了一大堆的新鮮曲奇,小朋友們便快樂地吃。
林秋月說這個故事除了教導孩子分享的 道理外,也提醒父母做人的態度,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往往會為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像她的親身經歷,她跟小女兒一同看《阿虎開竅了》,書中講阿虎做什麼事情 都比別人慢,學什麼都慢一點,女兒看到這故事,不期然地說﹕「媽媽,你相信我,我終有一天會像阿虎一樣學得好。」媽媽想真一點,原來自己平日不自覺為孩子 添上壓力,自己也慚愧不已。所以她說看故事書,得益的不止孩子,父母也啟發良多。
星期日, 1月 28, 2007
與孩子說話的"十戒"
• 責怪 (blaming and accusing): 例如,跟你說過多少次不能打妹妹,你怎麼又犯了。
• 貼標籤 (calling names): 例如,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 威脅 (threatening): 例如,你再打妹妹的話,就把你關廁所 。
• 命令 (giving orders): 例如,去做功課、去彈鋼琴、不可以看電視。
• 說教 (lecturing and moralizing): 例如,把飯吃乾淨,不可以浪費,我小的時候都沒得吃...........
• 警告 (warning): 例如,不要碰那個瓶子,會打破,會受傷。
• 苦肉計 (playing the martyr): 例如,我為妳們忙了一整天,現在頭好痛,你們不能乖一點嗎?
• 比較 (comparing): 例如,你看看姐姐多乖,自己都會去做功課,你還在這裏蘑菇。
• 諷刺 (being sarcastic): 例如,你看,我多麼幸運,養了個天才,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 預言 (prophesying): 例如,你再不好好用功,這種成績,將來大概只 能喝西北風了。
把這十戒好好的看過一遍,用這些方式和孩子說話,並不能真的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甚至產生反效果。下一篇文章我們再一項一項地來加以討論。
註:這十戒不是我發明的。在〝如何跟孩子有效的溝通〞(是茂出版社) 這本書裏頭,作者提到一些不當的說話方式,我把它們稱作十戒,用它們來和大家討論我們平常會犯的無心之過。如果爸爸媽媽們有空,也可以讀一讀這本書,應會有收穫的。
[ 陳姝伶談親子關係]
星期日, 1月 14, 2007
孩子情緒知多少?
情緒困擾引起之問題
學業上
表現:上課無心機,不能集中精神,成績一落千丈,對感興趣的科目一下子索然無味、不願上學等。
解決:很明顯她們已失去了學習動力,家長儘管如何逼她們學習,仍是對牛彈琴,所以還是先找出根源——為何不願讀書之癥結再對症下藥。一般孩子不願讀書,可能壓力大、因成績偶爾失準而自暴自棄,被老師批評打擊了自信、覺得讀書太沉悶,認為功課太難跟不上、家長要求太高等。
身體上
表現:肚痛、頭痛、咳嗽、哮喘、傷風感冒等,有時是真病,因長期情緒低落、精神壓抑引致有些則是「詐病」,她們為了引起家長注意或逃避一些現實問題。
解決:有病醫病。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餘,也應醫好心理,因這些病源是因情緒引致,為免日後病情反覆或加重,針對問題作出調理,否則華陀再世也難醫。
發展上
表現:不講不知,原來情緒受困擾還會引起體高、體重、 言語、智能、活動能力等問題併發產生。
解決:遇上情緒困擾家長要對症下藥,如家長個人能力解決不了,可尋求政府或私人機構加以協助,以便早日消除孩子的情緒困擾。
行為上
表現:打架、偷竊、逃學、吸毒、自殺等。這些字眼看上去較嚴重,實際發展起來則既快速又惡性循環。
解決:據一位心理學家分析,一個愛打架的孩子,他一定經常被父母打罵,由於情緒難於渲洩便去打人,所以孩子打架,家長先要自問有無動輒以打解決問題。其他較嚴重的行為,犯一次錯足可致命,所以家長感覺子女行為「不對路」時要早些考慮應變方法。
人際上
表現:疏離人群、不懂與人溝通、易與人產生磨擦等,換言之是不善與人相處,以自我為中心。
解決:開朗活潑和自閉內向兩種性格,均是後天環境培養出來的,假如孩子不願與人接觸,以自我為中心,除了考慮環境因素影響外,最大可能是孩子內心出現偏差,可能源於自卑(因身體某種缺陷)、常被人欺負等都會影響與人相處,建議家長與孩子及學校多傾談以便更全面深入了解。
鼓勵孩子表達感受
廣華醫院臨床心理學家馬文嬌表示,情緒是兒童心理狀況的警號,家長應鼓勵兒童表達自己的情緒,不應否定他們的感受。兒童不擅於用語言去表達,所以 家長可透過他們的面部表情、身體姿勢、行為動作及說話語氣去了解他們。其實,父母亦不妨用遊戲形式或繪畫來與兒童溝通,如觀察他們所繪畫的事物、運用的色 調,從中了解及引導他們表達內心感受。
當處理兒童的負面情緒時,父母可鼓勵他們用一些正面和健康的思想及積極的紓緩方式處理,如「再加一把勁,下次一定會做得更好」,「稍作鬆弛,我們 去運動一陣,回來再動腦筋想方法,將會事半功倍」等。當然,父母的體諒及以身作則亦很重要。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人士,如社工、心理學家的輔助。
星期二, 1月 09, 2007
培養健康飲食 減患心臟病機會
【明報專訊】
成功培養孩子的健康飲食習慣,減少將來提早患上血壓高、糖尿病、心臟病的機會,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有好處。這也是張偉菁不怕艱辛,願意全力推行健康午餐的動力。
她 說﹕「要改變小朋友的飲食習慣、改變教師與家長的看法,要他們與你同行,過程很辛苦。」有老師不認同教學外,還要管理孩子飲食;也有家長背道而馳,擔心孩 子吃不好,放學後帶他們吃漢堡包與炸雞,甚至聽罷孩子抱怨,便來投訴學校的食物太淡﹕「這是否人吃的?」張偉菁會請他們來試食,以及邀請其他家長跟他們傾 談。
有約三成學生自備飯盒,張偉菁要求家長別帶來快餐店或漢堡包店的食物。同時,不要讓孩子帶薯片這類零食回學校。她說曾有縱容孩子的家長,送來一盒二十多隻雞翼的「飯盒」。
家長信任 學校推行事半功倍
家長信任與支持學校,是推行健康飲食的關鍵之一。
家教會副主席蔡太十分支持學校,她說﹕「我覺得健康很重要,現在的小孩太幸福,比較腌尖揀食,看新聞,十歲八歲以為身體健康,突然劇烈運動才發覺身體負荷不到。原來現在跟我們以前的年代不同,那時不能揀食,卻比現在健康。」
全因學校的健康午餐活動,推動蔡太在家裏也吃得清淡。同時,因為丈夫血壓高,她近年更注重健康飲食﹕「我要選擇健康食油、菜盡量灼、多蒸少煎炸。」念五年級的女兒,已習慣清淡口味,很容易接受學校的午膳。
多菜少肉、少鹽少糖少油,最初不擔心孩子抗拒嗎?蔡太說﹕「有時不能顧慮太多,要實行健康飲食,學校與家長要有堅定立場。看到小朋友尤其小一,由初初吃剩很多、不願吃,慢慢有進步,我們都很鼓舞。」
星期三, 1月 03, 2007
自理能力發展進度
◇2 ~ 3歲
能跑兩步,及上落一級樓梯;自行用匙進食,用杯子飲水;日間很少遺尿,可以坐在小童廁板上如廁;能穿上襪子和褲子,粗略用毛巾抹臉和抹汗;能將自己的物件放回固定位置,接聽電話,開關電燈。
◇3 ~ 4歲
能自行踏三輪車,可攜約3至5磅的東西,一步一步上落樓梯,可使用攀登架;能用叉子進食,可以小刀切較軟的食物;夜間不遺尿,能坐成人坐廁如廁;能穿上外套、襯衣及附有魔術貼的鞋子,能用肥皂洗手;能扭動門把開門。
◇4 ~ 5歲
能單腳跳、踏跳、運用簡單技術玩球、純熟地剪紙;能用筷子夾菜、用刀塗牛油在麵包;如廁後能辨廁,懂得分辦男女廁符號;能解開和扣合小鈕,自行刷牙,扭乾毛巾洗臉及抹身;有意識地使用簡單家庭電器如電視機、風扇、雪櫃。
◇5 ~ 6歲
掌握基本自行進食技巧;如廁後能撕下廁紙自行揩抹;能綁鞋帶,自行洗澡,有早晚刷牙的習慣;可以簡單地洗食具、整理鋪、收拾自己的東西、自行使用電話。
◇6 ~ 7歲
能跳繩、踏雙輪單車;兼掌握所有自理的基本技巧,可參與更多的家務。
資料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 臨心理學家楊先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