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月 14, 2007

孩子情緒知多少?

鬧情緒不是成人的專利,孩子和成年人一樣,在面對學業、人際關係、身體疾病等情況時都會有不同的情緒變化,當孩子鬧情緒時,這已響起警號,你是否了解他們的感受呢?

情緒困擾引起之問題

學業上

表現:上課無心機,不能集中精神,成績一落千丈,對感興趣的科目一下子索然無味、不願上學等。

解決:很明顯她們已失去了學習動力,家長儘管如何逼她們學習,仍是對牛彈琴,所以還是先找出根源——為何不願讀書之癥結再對症下藥。一般孩子不願讀書,可能壓力大、因成績偶爾失準而自暴自棄,被老師批評打擊了自信、覺得讀書太沉悶,認為功課太難跟不上、家長要求太高等。

身體上

表現:肚痛、頭痛、咳嗽、哮喘、傷風感冒等,有時是真病,因長期情緒低落、精神壓抑引致有些則是「詐病」,她們為了引起家長注意或逃避一些現實問題。

解決:有病醫病。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餘,也應醫好心理,因這些病源是因情緒引致,為免日後病情反覆或加重,針對問題作出調理,否則華陀再世也難醫。

發展上

表現:不講不知,原來情緒受困擾還會引起體高、體重、 言語、智能、活動能力等問題併發產生。

解決:遇上情緒困擾家長要對症下藥,如家長個人能力解決不了,可尋求政府或私人機構加以協助,以便早日消除孩子的情緒困擾。

行為上

表現:打架、偷竊、逃學、吸毒、自殺等。這些字眼看上去較嚴重,實際發展起來則既快速又惡性循環。

解決:據一位心理學家分析,一個愛打架的孩子,他一定經常被父母打罵,由於情緒難於渲洩便去打人,所以孩子打架,家長先要自問有無動輒以打解決問題。其他較嚴重的行為,犯一次錯足可致命,所以家長感覺子女行為「不對路」時要早些考慮應變方法。

人際上

表現:疏離人群、不懂與人溝通、易與人產生磨擦等,換言之是不善與人相處,以自我為中心。

解決:開朗活潑和自閉內向兩種性格,均是後天環境培養出來的,假如孩子不願與人接觸,以自我為中心,除了考慮環境因素影響外,最大可能是孩子內心出現偏差,可能源於自卑(因身體某種缺陷)、常被人欺負等都會影響與人相處,建議家長與孩子及學校多傾談以便更全面深入了解。

鼓勵孩子表達感受

廣華醫院臨床心理學家馬文嬌表示,情緒是兒童心理狀況的警號,家長應鼓勵兒童表達自己的情緒,不應否定他們的感受。兒童不擅於用語言去表達,所以 家長可透過他們的面部表情、身體姿勢、行為動作及說話語氣去了解他們。其實,父母亦不妨用遊戲形式或繪畫來與兒童溝通,如觀察他們所繪畫的事物、運用的色 調,從中了解及引導他們表達內心感受。

當處理兒童的負面情緒時,父母可鼓勵他們用一些正面和健康的思想及積極的紓緩方式處理,如「再加一把勁,下次一定會做得更好」,「稍作鬆弛,我們 去運動一陣,回來再動腦筋想方法,將會事半功倍」等。當然,父母的體諒及以身作則亦很重要。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人士,如社工、心理學家的輔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