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Q﹕近日在報刊看到「生態魚」(又名「綠魚兒」),到底是什麼魚類?
A﹕世界自然基金會米埔自然保護區主任劉兆強指出,去年他們開始養殖7000條「生態魚」,大部分為烏頭,大頭與草鯇佔少於1000條。
「生態魚」以環保方法飼養,餵以非基因改造、有機的飼料,不含生長激素、抗生素等;魚塘的水質、泥土與魚肉等亦須經檢驗,不含重金屬、持續有機污染物如DDT、大腸桿菌等。
他們期望符合食用安全及健康標準的「生態魚」,可以賣得較高價錢,吸引漁戶繼續養魚。近年受大陸入口的淡水魚衝擊,本地淡水魚價下跌,數以百計的本地魚塘被荒棄。劉兆強表示,有人管理的魚塘富生態價值,例如在冬天魚塘維修保養期間,冬候鳥可以在淺水地方休息。
「生態魚」計劃目前為試驗性質,視乎魚兒生長速度,大概到今年底冬天有售。
文﹕江穎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